李震同志是一位在学术上有造诣的年轻学者,治学勤奋刻苦,在学读书期间便致力于曾鞏研究,早年所撰《曾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一文在《文学遗产》(一九八六年第三期)发表后,就曾得到学术界的好评。近十余年来,他虽然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但仍能了时间,孜孜不倦地潜心于曾鞏的研究工作,寒窗而壁,锲而不舍。他系统而深入地钻研曾鞏诗文,并到南京、北京、上海、潘阳等地图书馆,广泛查阅各家诗文集、诗话、笔记、史书和类书,沉浸于文史典籍的爬梳考察之中,搜集曾鞏资料,以摸清历代学者对曾鞏研究的底细。这本《曾鞏年谱》,就是他在翔实地掌握了大量曾鞏资料的基楚上,经过多年研究考订后写成的。
一、本书分为正文及附录两部分。 二、本书正文均用纲目体,引用资料、注释,皆用小号字置于标题之后。引文比注释低一格。 三、《年谱》中引用文字中异体字、简称等一仍其旧,不作修改。 四、正文中《至德周绍良先世世系表》是根据《憝慎公周馥支下世系表》节录而成,只限于周绍良先生有关的部分。 五、附录中无法辨识的文字以口代替。 六、附录一、附录二,系作者根据当时故宫博物院清点目录整理。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朝代不明确者置于最后。 七、周绍良先生分批捐赠及转让之拓片,现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因捐献(或转让》时间不同、接收单位不同,分成三部分置于附录中,按照朝代、年号、年代顺序排列。其中附绿三、附录四由冀亚平先生整理。附录五由谭瀚冰女士整理。 八、正文中涉及的有关人物、著作、
何新先生系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 《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精选了他的14部国学著作,本书是《圣(孔子年谱)》卷,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曾纪泽年谱》的问世会对曾纪泽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本书虽未打破单记行事的体裁,但在涉及曾纪泽家族人物时稍作拓展,可算是一种论世知人的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主要辑录曾纪泽外交公使史迹,注意其有意识的行动、重要的著述、可显真性的小事、被人轻视的轶事、理论文章的著书年月、与时人时风时事的接触以及与其极有关系的人的简要生平等。《曾纪泽年谱》由潘德利、王宇著。
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生前,不仅长期执教于各学府,杏坛耕耘,桃李满天下,而且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可是鼎革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术界对他存在不少误解和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他的生平、思想、著述和教学活动知之不多,因而给准确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和研究他的学术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年谱的出版,或许有助于改善这样的研究现状。本书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论述清晰,取合得当,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功力和严谨的学风,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生前,不仅长期执教于各学府,杏坛耕耘,桃李满天下,而且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可是鼎革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术界对他存在不少误解和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他的生平、思想、著述和教学活动知之不多,因而给准确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和研究他的学术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年谱的出版,或许有助于改善这样的研究现状。本书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论述清晰,取合得当,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功力和严谨的学风,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这部年谱对王一亭在商业、金融、政治、慈善、文化交流、艺术创作各方面的活动,作了迄今最为详尽的纪述。这是王一亭的编年性传记,但也广泛收录了和王氏有关的20世纪上半叶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史籍和闻见。此书的出版,必将对20世纪上海史、上海艺术史和中国现代艺术史的研究,产生有力的影响。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彦博年谱》(作者申利)是其年谱。《文彦博年谱》包括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帆风顺的仕宦生涯;两度拜相,两度被劾——宦海起伏的宰相生涯;如玉在山,如珠在渊——五年平章军国重事等八章内容。
何新先生系我国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 《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精选了他的14部国学著作,本书是《圣(孔子年谱)》卷,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钩稽文献,以魏禧存世的诗文作品等靠前手资料为基础,详考谱主一生之行迹,尤其对其诗文创作、学术活动、政治遭际、交游等,作较为细致的考订。魏禧交游甚众,为方便读者能通过社会关系进一步了解谱主,谱中对凡
邵川编著的《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很好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赵元任(1892)是 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和美国的学术舞台上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结合以及世界主义的学术胸襟。本文结合赵元任的后人赵新那教授夫妇所编辑的《赵元任年谱》(1998) 的出版,讨论了和赵元任有关的 3 个问题:1. 赵元任在哈佛大学的思想形成时期,2. 赵元任与英国哲学家罗素,赵元任与胡适。试图说明研究赵元任的思想及其形成对于研究如何对待西方思想、如何利用传统资源可以起到一个典范的作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语言学的范围,同时展示此书在这方面珍贵的历史史料价值。
赵元任(1892)是 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和美国的学术舞台上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结合以及世界主义的学术胸襟。本文结合赵元任的后人赵新那教授夫妇所编辑的《赵元任年谱》(1998) 的出版,讨论了和赵元任有关的 3 个问题:1. 赵元任在哈佛大学的思想形成时期,2. 赵元任与英国哲学家罗素,赵元任与胡适。试图说明研究赵元任的思想及其形成对于研究如何对待西方思想、如何利用传统资源可以起到一个典范的作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语言学的范围,同时展示此书在这方面珍贵的历史史料价值。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是一部记载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生平、思想和业绩的编年体著作。这部年谱,以大量文献档案资料为依据,翔实准确地记述了邓小平自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九七年的二十二年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他主持整顿工作、领导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和发挥的决策作用,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及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反映了邓小平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品格风范。这部年谱,再现了邓小平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的丰功伟绩,再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是一部记载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生平、思想和业绩的编年体著作。这部年谱,以大量文献档案资料为依据,翔实准确地记述了邓小平自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九七年的二十二年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他主持整顿工作、领导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和发挥的决策作用,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及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反映了邓小平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品格风范。这部年谱,再现了邓小平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的丰功伟绩,再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江淹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但他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却在宋末。入齐后由于官位的渐显,因而少有作品传世,所以当时即有江郎“才尽”之说。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说他“若使生逢汉代,奋其才果,上可为牧叔、谷云,次亦不失为冯敬通、孔北海。而晚际江左,驰逐华采,卓尔不群,诚有未尽”。对他的使才不尽深表惋惜和感慨。 江淹的诗歌,历来以拟古最为。他的现存作品中,拟古之作占了将近一半,成就也较高,曾得到“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②的赞誉。但是,真正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则是抒写他个人哀怨的作品。这类诗作,在风格上受刘宋时期杰出诗人鲍照的影响较大。隋王通《中说·事君》说:“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王通的文学观虽不足取,但他指出江、鲍二人为文的共同点,却颇为准确。因为二人皆由于出身寒
《曾纪泽年谱》的问世会对曾纪泽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本书虽未打破单记行事的体裁,但在涉及曾纪泽家族人物时稍作拓展,可算是一种论世知人的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主要辑录曾纪泽外交公使史迹,注意其有意识的行动、重要的著述、可显真性的小事、被人轻视的轶事、理论文章的著书年月、与时人时风时事的接触以及与其极有关系的人的简要生平等。《曾纪泽年谱》由潘德利、王宇著。
何新先生系我国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 《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精选了他的14部国学著作,本书是《圣(孔子年谱)》卷,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一、本书分为正文及附录两部分。 二、本书正文均用纲目体,引用资料、注释,皆用小号字置于标题之后。引文比注释低一格。 三、《年谱》中引用文字中异体字、简称等一仍其旧,不作修改。 四、正文中《至德周绍良先世世系表》是根据《憝慎公周馥支下世系表》节录而成,只限于周绍良先生有关的部分。 五、附录中无法辨识的文字以口代替。 六、附录一、附录二,系作者根据当时故宫博物院清点目录整理。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朝代不明确者置于。 七、周绍良先生分批捐赠及转让之拓片,现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因捐献(或转让》时间不同、接收单位不同,分成三部分置于附录中,按照朝代、年号、年代顺序排列。其中附绿三、附录四由冀亚平先生整理。附录五由谭瀚冰女士整理。 八、正文中涉及的有关人物、著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