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1884—1919),近代经学家、文史学家。曾用名光汉,字申叔。别号左盦、无畏。江苏仪征人。于经学、文学研究颇多创见,一生著述甚丰,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史学、文学专著几十种,收入《刘申叔遗书》。此书是对2003年广陵书社出版的《刘师培年谱》的增订。此次增订,在保持初版框架的前提下,一是重点补充了新发现的刘师培生平资料,特别是民国时期报刊所载资料,纠正了初版中的个别错误结论;二是增注了引文出处,以便引用和核对;三是 新了《刘师培研究资料目录》,四是校正了初版的文字漏误。
无
这部年谱在1983年我们即已着手编写,后来由于先写传记,便把年谱工作暂停下来.直到1993年《彭德怀传》出版以后,才又重新集中全力编写.年谱工作进程的间断,拖延了年谱的出版时间,但也给年谱的编写带来了有利条件.告别是十多年来,大量有关党史,军史的著作,个人回忆和日记的出版,对我们帮助极大,使我们得以在书中引入许多新的史料,也使一些存有疑点的资料得到鉴别和核实,从而丰富了本书的内容,提高了本书的准确性.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在唐代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令狐楚是中唐重要的政治人物,与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的骈文家和诗人,令狐绹则是牛党后期的领袖人物,父子俩与当时文坛名家都交游甚密。本稿广征旁搜史料,对令狐楚、令狐绹父子的家世、籍贯、仕宦、交游、政治活动、文学创作(包括诗文编年和辨伪)、生平著述等作了详尽的考证和辨析,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对令狐楚父子最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填补了学术界的一个空白点。 本年谱在体例安排方面比较科学合理。谱中每年之下先录时事,以见当时之政治背景、朝廷重要人事之变迁、交游之行事等;次列谱文,详列谱主本年之仕宦、交游与政治活动;然后征引考证资料,以明结论所据;对于史籍记载及今人论著有误或歧异者,则作“辨正“、“考异“;与
任公的年谱长编,治近现代学术思想者。 近现代人物年谱中的一部鸿篇巨制,以资料翔实著称,尤其是书中摘录谱主与其师友往还的七百余通书信,史料价值极高。编者在处理资料时,将其按年分类连缀起来,加上说明性的或评论性的文字,以体现谱主在有关年月中的主要活动。
任公的年谱长编,治近现代学术思想者。 近现代人物年谱中的一部鸿篇巨制,以资料翔实著称,尤其是书中摘录谱主与其师友往还的七百余通书信,史料价值极高。编者在处理资料时,将其按年分类连缀起来,加上说明性的或评论性的文字,以体现谱主在有关年月中的主要活动。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在唐代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令狐楚是中唐重要的政治人物,与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的骈文家和诗人,令狐绹则是牛党后期的领袖人物,父子俩与当时文坛名家都交游甚密。本稿广征旁搜史料,对令狐楚、令狐绹父子的家世、籍贯、仕宦、交游、政治活动、文学创作(包括诗文编年和辨伪)、生平著述等作了详尽的考证和辨析,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对令狐楚父子最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填补了学术界的一个空白点。 本年谱在体例安排方面比较科学合理。谱中每年之下先录时事,以见当时之政治背景、朝廷重要人事之变迁、交游之行事等;次列谱文,详列谱主本年之仕宦、交游与政治活动;然后征引考证资料,以明结论所据;对于史籍记载及今人论著有误或歧异者,则作“辨正“、“考异“;与
任公的年谱长编,治近现代学术思想者。 近现代人物年谱中的一部鸿篇巨制,以资料翔实著称,尤其是书中摘录谱主与其师友往还的七百余通书信,史料价值极高。编者在处理资料时,将其按年分类连缀起来,加上说明性的或评论性的文字,以体现谱主在有关年月中的主要活动。
《玄奘年谱》是有关唐僧玄奘生平事迹的代表性著作,按年代编列,首记玄奘生平,征引资料以唐人著作为主;次当年有关人物及佛教大事,评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及玄奘的佛学思想。
《鲁迅年谱长编》共分5卷。卷对鲁迅1881年至1921年间的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同类作品相比,该书更重视鲁迅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对鲁迅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性质及影响给予更充分的描述。此外,该书对与鲁迅有交往的人物予以必要的介绍,对当时的党派团体与鲁迅之间的关系、对鲁迅的评述等,都重新做出了客观公正的叙述和评价,颇具参考价值。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写的《鲁迅年谱长编(第1卷1881-1921)》为卷。《鲁迅年谱长编(第1卷1881-1921)》是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在之前主编的4卷本《鲁迅年谱》的基础上撰写的。
一、本书包括谱文和附录两部分。谱文是谱主从1894年10月28日(阴历九月三十日)出生至1988年2月16日逝世为止的正谱。谱主逝世后有关他的著作的出版和纪念活动,作为附录排在正谱后面。二、引用的文字,凡公开发表的一律注明出处;未经发表的注明现存何处;向叶圣陶先生及其亲朋故旧的访问所得均注明访问日期。三、全部著作一律入谱,按写作时间排列,注明写作日期、体裁、初次刊载处、署名,以及最初收入何集等。谱主公开发表的日记中记载的他写的诗文,有的虽已失存,也将篇名编入年谱。四、凡记有写作日期的文章,年、月、日注在文章后面;不记写作日期的文章,以发表时间为据,在出版物的后面注明出版日期。五、本书所列,1911年以前的日期,为阴历(均括注阳历的月、日);1912年后,则概为阳历。阴历以汉字标注,阳历以阿拉伯数字标注。
一、周恩来是本年谱谱主,书中叙述谱主的活动,一般均省略主语。二、本年谱按年月日顺序记事,有些事采用纪事本末方式撰写。一条中包括不同月日多次活动的,开头用第一次的时间,其余各次的时间在行文中出现。三、年谱中同一时间有多条内容的,在第一条开头写明时间,从第二条起用“△”号表示与第一条时间相同。四、条文中力求标明每项活动的具体日期,有些日考订不清的写旬,旬考订不清的写月,依此类推。一般放在旬末(月末),有些放在旬中(月中),是编写者大体能断定其时间的。五、凡谱主与他人联名发的函电文件,其名次一般均按原件顺序排列。谱主为首的,一般不出谱主姓名,只写明和某某、某某从事了何项活动。六、本年谱适当反映了某些重要的背景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在文中。七、对有两种不同说法的同一件事,除有些经研究
无
沈曾植是近代学术大师,其研究领域及成果对二十世纪学术的发展与转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书即是根据手资料,包括各种日记、书信、诗文、谱牒等记载,详为勾勒沈氏一生的几个重要环节。在探究其生平行述的同时,彰显其学术成就及影响所及。书末录文中相关人物索引,方便检索。
曹聚仁在与鲁迅的交往中,自忖受益良多,因此终其一生,对鲁迅也是念兹在兹。继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出版的《鲁迅评传》,1966年鲁迅逝世三十周年,曹聚仁编次《鲁迅年谱》,以为纪念。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鲁迅年谱”,除鲁迅一生著述行纪外,更兼及政治史、文化史、语言革命与日本影响等诸种视野,尝试“把鲁迅当作有血有肉的活人来描画”;下卷为鲁迅“作品评论及印象记”,收葺时人评论鲁迅的文字,希望这部分“有如一个人的影子”,“正可以衬托”鲁迅的“轮廓”。由于曹聚仁当时身处香港,囿于资料限制,上卷年谱中难免出现讹误;此次三联出版此书,以注释的方式对该书做了基本的修订,希望以较佳的面貌来使该书在大陆地区首度面世,同时也希冀它能够成为鲁迅研究史上的一个纪念。
无
曹聚仁在与鲁迅的交往中,自忖受益良多,因此终其一生,对鲁迅也是念兹在兹。继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出版的《鲁迅评传》,1966年——鲁迅逝世三十周年,曹聚仁编次《鲁迅年谱》,以为纪念。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鲁迅年谱”,除鲁迅一生著述行纪外,更兼及政治史、文化史、语言革命与日本影响等诸种视野,尝试“把鲁迅当作有血有肉的活人来描画”;下卷为鲁迅“作品评论及印象记”,收葺时人评论鲁迅的著名文字,希望这部分“有如一个人的影子”,“正可以衬托”鲁迅的“轮廓”。由于曹聚仁当时身处香港,囿于资料限制,上卷年谱中难免出现讹误;此次三联出版此书,以注释的方式对该书做了基本的修订,希望以较佳的面貌来使该书在大陆地区首度面世,同时也希冀它能够成为鲁迅研究史上的一个纪念。
赵望秦、王璐、李月辰、李云飞、刘方园等编撰的《中外书目著录史记文献通览》是一部对《史记》研究具有指南意义的实用工具书,从古今中外图书目录当中搜集并排比所著录的《史记》文献,凡涉及《史记》文本的抄写刊印、校勘注释、节抄改编、摘录词句、圈点批评,以及根据《史记》文本创作韵语,而后引述原文作为笺注,且为单独成书,或完整成卷者,均在之列。做此书旨在便于读者由纵向上贯通古今而知《史记》文献之发展概况,横向上联通中外而知《史记》文献之异同概况,从而有效地服务于《史记》研究。
傅抱石(1904-1965)是我国开创一代新风的国画艺术大师,是中国美术史论研究的奠基人,是独树一帜的金石篆刻家,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年谱的编写者花了三十余年的时间进行收集和整理,为研究者提供了最为翔实的关于傅抱石的生平资料,包括他的艺术创作、史论研究、社会活动及生活状况等各个方面。本次增补本更正了原版中存在的问题,并增补了大量近几年新发现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