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韩世忠起自行伍,以军功而至将帅,于南宋中兴贡献至关重要。时值风雨飘摇之南宋初期,其戎马倥偬的一生,与国势之兴衰、政局之变化,息息相关。举凡关乎国祚存亡之大事,如苗刘之变、盗寇之平、宋金和战等,皆有韩世忠参与其间。一代名将岳飞感叹其为 奇特之士 ,彼此相重相惜。其盛德丰功自足不朽,而自南宋以来,其事迹绝少铺叙,为世人所常致憾。详尽书写了韩世忠的生平始末。以 年谱 为体例的考述方式,使读者详见韩氏一生梗概,更使后学者由此得窥 邓广铭 先生治史门径。 本谱以传统史家手法,合编年体与纪传体史书体例为一体,广采宋代诸史、方志、笔记、文集,诠次排比,考案缀辑。其中既有正史所载的抗金事迹,如黄天荡大捷、夫人梁氏击鼓助战等事,也注重网罗其遗事、叙述其性行,详尽书写了韩世忠的生平始末。
《王逊年谱》是中国著名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现代美术史教育奠基人王逊的一部传记。王逊历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任《美术》、《美术研究》编委。1957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个美术史系,为使美术史在中国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参加了国徽设计、景泰蓝改造、建国瓷设计、故宫书画鉴定、敦煌艺术遗产整理等工作,所著《中国美术史》是研究中国艺术传统的经典论著。本书作者为其侄儿,在搜集原始文献和访谈基础上完成,保留了大量一手资料,对研究王逊生平和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以纪年方式编排,由王个簃行状事略、自民国时期直至晚年所有艺事活动的引证文献、诗书画印等创作作品的着録、附录四部分组成,重新梳理了艺术家之间的相互连带关系、书画团体组织的成因、没落,切实反应艺术家个人心理变化、思想动态及艺术发展脉络,全面厘清其早、中、晚各期的艺术创作轨迹、风格演变、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等,特别是与文艺界之交游情况。尤为重要者,本谱对谱主之家世状况、政治活动、文化交流、艺术创作诸方面,作了迄今*详实完整的记录,从而奠定谱主在近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同时,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和海派艺术之研究,或将提供可靠的佐证文献资料。
本书遵循谱主钱三强“还我原来面貌”的冀望为宗旨,以翔实、可信和多视角的材料,纪录他的毕生历程,特别是作为一位原子核实验物理学家开始成长直到取得成就的沧桑岁月。本年谱分为谱前、正谱和谱后,展现了钱三强完整的人生轨迹,他出生于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世家,启蒙于“五四”新文化教育,执着追求科学强国的原子梦。由于处在特殊的年代,面临特殊的内外环境,担当起特殊角色,以及本人的鲜明个性,加以所触及事众面广、头绪纷繁等这些因素,钱三强的一生,真可谓丰富多彩,可歌可泣。本年谱记录下的,是那个年代的一个钱三强,是钱三强所经历的那样一个年代。
本书稿是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史杰鹏为所开《史记》 撰写的讲稿的结集。分为“刺客”“游侠”“战争”“谋略”“女性”等专题。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切入,对先秦、秦汉的社会情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方面进行剖析。把《史记》这部史学名著放在它所产生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观照。对一些历史爱好者感兴趣而存在争议的话题,如“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孰强孰弱”“羹颉侯的封号是否含有贬义”等,进行专门的辨析,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语言生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书稿生动地记述、反映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邓小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的方针策略的制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等重大问题上的历史功绩;通过诸多亲历者的回忆,再现了周恩来、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对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做了充分考证,真实地记叙了其来龙去脉,澄清了某些模糊或不正确的认识;对伟人年谱的编写工作做了深入总结。 书稿作者为党史研究专家,治学严谨,所著书稿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史料详实,论述充分,是党史、国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史料性、学术性。书稿的出版,对于深入学习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党史
《鲁迅年谱长编》共分5卷。卷对鲁迅1881年至1921年间的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同类作品相比,该书更重视鲁迅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对鲁迅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性质及影响给予更充分的描述。此外,该书对与鲁迅有交往的人物予以必要的介绍,对当时的党派团体与鲁迅之间的关系、对鲁迅的评述等,都重新做出了客观公正的叙述和评价,颇具参考价值。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写的《鲁迅年谱长编(第1卷1881-1921)》为卷。《鲁迅年谱长编(第1卷1881-1921)》是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在之前主编的4卷本《鲁迅年谱》的基础上撰写的。
洪迈(一二三——一二○二),字景卢,号容斋,别号野处,江西鄱阳人。绍兴十五年登博学宏词科,干道、淳熙间,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翰林学士等职,其间历知泉州吉州、赣州、建宁、婺州、太平、绍兴诸州府,嘉泰二年,以端明殿学士致仕,未几卒,谥文敏。 《宋史》本传对洪迈的生平事迹所记颇简略。清钱大听尝编《洪文敏公年谱》一卷,洪汝奎又在其基础上有所增订,台湾学者王德毅又新编《洪容斋先生年谱》(载《幼狮学报》第三卷第二期)。但是,钱氏草创促速气不甚关意(《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史部《洪文敏公年谱》提要);洪、王二家虽有所补苴,但篇制仍嫌未广。本谱踵事增华,旁搜远绍,历时十载,终于勒成此编,谱主事迹庶几可称详备。 洪迈是南宋前期政坛和文坛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一生著述丰富,在文学、史
邵川编著的《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很好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莎士比亚的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用他的语言说,就是“爱”。他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莎氏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他生活感受深,善于思考,艺术修养高,作品的形象性强;他吸收了欧洲各国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的英国现实,集中地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本书是用英汉对照,以中国年谱的方式记写了莎士比亚的传略。材料详实可靠,配有的背景材料,眉目清晰。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周绚隆编写的这本《陈维崧年谱(上下)》为我们介绍的就是他的人生经历。分上下两卷编写,包括陈维崧传论和陈维崧年谱两部分。
郑板桥,“扬州八怪”中最著名的一位,人称诗书画三绝。喜好者众,而真正厚重的研究作品却很少,盖因爬梳整理,实为一大难事。本书作者以自觉的学科建设意识,经年累月,进出百家,一边博访遐寻,一边爬梳剔挟,力求对板桥每通书札、每篇序跋、每则判牍、每件书画、每副对联、每块匾额、每方印鉴寻源探委,比勘纠讹,唯正是编,足见其匠心和识力。 本书记事始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郑板桥出生,迄于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郑板桥逝世,以时间为经,以行迹为纬,经纬交织,对接转换。凡采录原始数据皆注明来源出处。原本有阏文者,必索相关影印真迹订正。为完整揭示郑板桥所处时代背景,在每年末均附以“扬州八怪”人物为主的主要事迹及当时重大事件摘记。谱文末附录郑板桥家世考略等。 作者以崭新的人文视野、凝重的历史笔触
本书稿是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史杰鹏为所开《史记》 撰写的讲稿的结集。分为“刺客”“游侠”“战争”“谋略”“女性”等专题。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切入,对先秦、秦汉的社会情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方面进行剖析。把《史记》这部史学名著放在它所产生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观照。对一些历史爱好者感兴趣而存在争议的话题,如“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孰强孰弱”“羹颉侯的封号是否含有贬义”等,进行专门的辨析,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语言生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