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不仅是中国20世纪前半叶光耀一时的艺术家和风华才子,而且后来成为僧德昭昭的云水高僧。他凡事认真、勇猛而精进的人生态度,激励了无数人。作者从与李叔同亲友弟子的交往回忆中,从纷繁庞杂诸多史料的考伪辨
被称为“千古第一文人”的苏东坡是一位个性鲜明独特而又难于言说的人物,给中国文化史留下了丰富复杂而世所罕见的文化遗产。在众多轶事和传说背后,真实的苏东坡到底是怎样的?有名的宋代文学研究学者、复旦大学资深
这是一本有名作家汪曾祺大传,也是一部集学理性与趣味性与一身的研究著作。作者陆建华倾注了半生心血研究汪曾祺,不仅因为汪曾祺与他是同乡,更是因为他对汪曾祺心怀崇敬,渴望了解汪曾祺文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
经战乱,赴敦煌,精润笔,也彷徨。“三十年代我开始学画,于宋元略窥门径辗转大西北,到敦煌求艺,始得亲接晋唐壁画,进入大匠之门……”他,开拓了以工笔重彩表现现实和浪漫内容的绘画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壁画及唐代前卷轴画的严谨工细;他,主持了山西永乐宫等壁画的修复,融合传统工笔和壁画技法,形成细密工整、设色典雅的个人风格。他,就是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师潘絜兹。 看那巫山上飘然而下的瑶姬,碧水边浣纱的西施,翩翩起舞的舞蹈菩萨……细腻的笔触,严谨的构图,典雅绚丽的色彩……一幅幅画卷栩栩如生,一个个佳人呼之欲出,或淡雅,或浓艳;或古典,或现代。神话还是现实?飞舞灵动,场面恢弘。侯秀芬编写的《潘絜兹画传(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家)》是一个画家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位成功者的思想精髓、人生精萃。晚生
在风雨如晦、万马齐暗的非常岁月,顾准担承起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使命,以其思想之光划破黑暗和沉寂,让无望者透过裂隙,看到了与光明同在的希望,听到了真理的颤音。
仇英(约1493年—1560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出身工匠,但勤奋好学,创作一丝不苟,所绘人物、山水,精工具体,设色清丽,构图繁密,意境深邃,文雅而严谨,匠心独运,为他人所不及。故而他赢得画坛的尊重,成为吴门画派家之一。他的山水画以青绿山水见长,笔墨细润,风骨劲峭,色彩浓丽,如《剑阁图》。他的工笔人物造型准确,形神兼备,色彩明艳绚烂,并且,还工于界画。他比较熟悉民间生活,吸收了灯画、扇画、版画等民间美术中的营养。同时,他还是一个临摹古画的能手。
在本书中,我要向读者朋友讲述中国古代一位知识分子的一生。 他叫沈周,出生于明代的苏州。用传统称谓来说,这个人是“士”阶层中的一员;对于后人来说,他是一名诗人和画家。在中国古代无数文人士大夫中,他的一生无疑是平淡的。他没有李白的疏狂傲世,更不会有李白“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的传奇经历;他没有苏武的“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的侍妾朝云这样评论苏轼),也就没有苏轼身历宦海浮沉、人生挫辱的坎坷遭遇,以及“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飘逸。 也许选择他做传主,本身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不曾卷进历史漩涡,不曾参与政治斗争,既不愤世嫉俗,也不风流倜傥,又是生活在一个还算太平的时代、非常富庶的地方。他的一生就像平原上一条波澜不惊的河流,不论在人格上还是经历上,都缺
于若木,1936年加入共产党,1938年与陈云结为革命伴侣,曾在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资料室、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科技组等工作。80年代初涉足营养学领域并进行探索研究,被聘为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 陈云纪念馆编著的《于若木画传(精)》以图文形式记录了于若木同志革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