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昌是晚清民国时期云南知识界众望所归的领袖,士子奉为楷模,官方尊为元老,民间誉为善人。他为国家变革图强而竭忠尽智,为救滇强滇而披肝沥胆。他弹劾贵州巡抚兴禄,声震中外;力荐梁启超,慧眼识珠;提携袁嘉谷'大魁天下考察日本,风采倾倒东瀛;著述丰硕,留得光焰照乾坤;书法为[滇南大手笔],风靡全省。云南文化因他而更为厚重,金碧湖山因之增色。他的《自策》诗体现他的君子人格、丈夫气概,正是云南精神的写照: 一生大事在持躬,不在争名夺利中。豪杰心肝藏热血,圣贤骨干耐奇穷。只求自了真无用,一受人怜便不雄。撑起脊梁立定脚,好还正气与苍穹。
该书由中国青年报与共青团湖北省委倾力打造,系共青团湖北省委青少年思想课题项目。中青报记者分别面对面采访了杨乐、王元、李德仁、张丽娜、朱英国、欧阳自远等12位中科院院士,讲述他们中学时代的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着重表现他们的学习态度,总结他们的学习方法,颂扬他们的人生志向。“还原院士青葱岁月,追慕往昔教育图景,破解英才成长密码,滋养未来栋梁之心”。这是一本值得家长和学生共读的成长之书,为学生提供一份独特的精神食粮,为家长展现多元的教育观。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济,号菊生,浙江海监人,学者,中国近代出处文化事业的奠基人。《张元济评传》以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背景,依据张元济学术生涯的几个主要阶段,评述他确立思想宗旨后,在二十世纪新文明事业中的广泛开拓与造就,着重探索张氏在烘托近代知识分子自由精神与独立理想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及其清理民族文化遗产,为学术研究承先启后的非凡贡献,从中展示近代诸子春秋中独具特色的一章。 张元济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年,应夏瑞芳的邀请,张元济报着“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他主张教育救国,启迪民智,苦心孤诣,矢志不移。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刷所
今年是史念海先生的百岁诞辰,为了纪念,特约请先生的亲友、同事、学生和弟子撰文予以回忆和介绍。《想念大师丛书系列:想念史念海(1912-2012)》不仅如实地记述了先生的求学经历和奋斗历程,特别是通过大量的事例回顾了先生在历史地理研究领域投入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取得的巨大的成就,被誉为开拓者之一。作者还结合自身经历,通过具体、生动的故事介绍了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方面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小事,突出反映了先生的道德文章和性格特点。文中还配有珍贵的照片和手迹,为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认识一代学术大师提供了一部真实、可信的读本。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代表,堪称中国的“国粹”,在两百多年的历史沿革之中,诞生了一批批精品剧目和一代代艺术家。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凉剧旦角演员,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名旦”,成为京剧界中的一代传奇。《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京剧名旦》适合大众读物。
《胡适自述:我的歧路》是胡适生前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胡适自述:我的歧路》中,胡适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阅读《胡适自述:我的歧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先生特有的儒雅、睿智、幽默的文人气息;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上真实的胡适、鲜活的胡适。
“古者称师曰‘先生’”。 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鲁迅、梁漱溟、陈寅恪、冯友兰等民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开风气之先,不坠青云之志。他们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风范、学问自由,莫不是时代的榜样,因而称他们为“大先生”。 本书选取梁启超、胡适、顾颉刚、冯友兰、梁漱溟、梁实秋等大师回忆其他大师的文章,多角度、全方位诠释民国大师们的生活、修为、学术修养。不仅让当代中国人一睹他们的人格魅力及学术风采,也能帮助人们在做人、做事等方面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
《东方舞苑纵览:从舞者到学者的于海燕》主要以东方舞为研究对象,详细地介绍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传统舞蹈的类型、表演程式以及舞蹈的特性,对不同舞蹈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异同的钩沉和比较亦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胡适传易竹贤教授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茨威格非常善于对社会题材进行独到的观察和描述,尤其擅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以及人的灵魂暗影实施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神剥离与心理剖析,其深刻与准确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师传》为茨威格为十九世纪独特的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传记,本书直入精髓,评论并对比了三位文坛大师的创作风格和思想。通过对传记对象内心世界的分析,解读其作品风格形成及命运遭际的必然性,茨威格塑造了“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既是十九世纪“独特的小说家”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小说家的心理学”著作。
这部散文集是凌宇所选《沈从文集》中的一卷,是沈从文先生的自述。沈从文(1902年—1988年),20世纪30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一日西风吹雨点--陈衡哲传》拟从陈衡哲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人生线索中,围绕陈衡哲女儿、学生、教师、学者、作家、妻子、母亲等多重身份,联系历史流光,寻绎陈衡哲各个侧面、各种角色的魅力和价值,以使这段被尘封了许久的智慧光芒启迪今人,光照后世。
《蒋介石后传?1949-1975蒋介石台湾26年政治地理》独家揭密蒋介石在台26年私史、政史、秘史 三史首揭;首次披露蒋介石在台26年治人、治事、治政 全程回顾;首度公开蒋介石台湾34处秘密行馆里的隐蔽历史。在大历史背景下,以蒋介石、蒋经国在台湾的几十处行馆为经线,以蒋氏父子的政治活动、对外关系、家庭生活故事为纬线,记述蒋介石在1949年败退台湾后人生最后26年的详细情况。蒋介石在台的行馆故事和他的整个人生一样,充满起伏矛盾,这些行馆融入了一次次历史事件和进程之中,它们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方面是这些行馆几乎遍布全台风景绝胜之地,另一方面是它们几乎每处曾经和一系列的历史事件紧密相连而又因主人的身份受管制严密,寻常人不得其门而入。本书把这些行馆存在的前世今生均作以详实的讲解,配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本书作者的实拍图片
一提到“孔子”,你是不是马上想到《论语》里,孔子说过的不少名言?是否曾觉得那些艰深的文言文,既古板又无趣,而且离我们很遥远?不过,现在你将对“孔子”有全新的认识了!透过傅佩荣教授的生花妙笔,你将自然对孔子的为人与生平,有更具体而深刻的印象,并深入领略孔子富含哲思的话语!你将发现,原来孔子说的话并不是空谈,而是在我们人生的过程中,一个非常精彩而实用的指南针!还怀疑吗?那就快打开本书吧!保证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新体验,从此让你不再听到“孔子”就害怕!
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Jr.1924-)是博弈论的奠基人之一,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天资聪颖,青年时代即获得名留学术史的成就,“纳什均衡”及其后续理论正在改变着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面貌。天妒其才,年仅三十出头,事业和生活正春风得意的纳什却开始长期遭受的折磨,事业停顿、家庭解体……
《蒋介石后传?1949-1975蒋介石台湾26年政治地理》独家揭密蒋介石在台26年私史、政史、秘史 三史首揭;首次披露蒋介石在台26年治人、治事、治政 全程回顾;首度公开蒋介石台湾34处秘密行馆里的隐蔽历史。在大历史背景下,以蒋介石、蒋经国在台湾的几十处行馆为经线,以蒋氏父子的政治活动、对外关系、家庭生活故事为纬线,记述蒋介石在1949年败退台湾后人生最后26年的详细情况。蒋介石在台的行馆故事和他的整个人生一样,充满起伏矛盾,这些行馆融入了一次次历史事件和进程之中,它们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方面是这些行馆几乎遍布全台风景绝胜之地,另一方面是它们几乎每处曾经和一系列的历史事件紧密相连而又因主人的身份受管制严密,寻常人不得其门而入。本书把这些行馆存在的前世今生均作以详实的讲解,配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本书作者的实拍图片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近10 年,是季羡林生前亲自授权、审定的版本。当代中国出版社为了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隆重推出双色精编典藏本。《季羡林自传(典藏本)》是作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斯诺与中国》较详细记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国际反法西斯战士埃德加·斯诺的生平事迹,作为对这位中国人民伟大朋友的纪念,更深切地希望广大青年朋友通过阅读斯诺。了解和学习他为中美人民友好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和他的高尚品德,把斯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王云五评传》讲述了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发明者、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的创制者、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出版家王云五的生平事迹。《王云五评传》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