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 风格;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本书分为六个章节,作者以苏轼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引经据典,用优美细腻、直白易懂的语言,缓缓讲述了苏轼出生、读书、初入仕途、三升三降的跌宕一生,勾画出一个完整的苏轼形象。本书附录部分提供了清晰的苏轼生平年表,简要梳理了苏轼的生平事迹,另外还精心整理了苏轼的词、诗、文名作,可以帮助读者 好地了解苏轼,体会名家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情感。
蒋廷黻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经历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忆录有着较为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该书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出版该书的着眼点。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事件做铺展,讲述了一代教育大家蔡元培的传奇人生。蔡元培出生于中国东南人文荟萃的绍兴,从小受 传统的中式儒家教育,耳濡目染中打下了“经世济民”的深厚底蕴。 辛亥革命成功后的中国政坛变幻莫测,身为革命元老的蔡元培没有迷失在政治洪流中,而是袒露出学人本色,主领中国的教育界,践行“教育救国”的理念,力图从精神上改造中国人,从根本上促成民族的强大。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以来,他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可谓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胡适给儿辈取名,与他三位胞兄、诸宗兄弟截然不同,彻底舍弃宗族辈次排名传统,再一次体现他的反封建精神。胡适犹如硝烟中钻出来的勇士,斗情未酣,把反封建礼教的精神甚至渗透到他的家庭细胞中去了。 他婉约地给女儿取名“素斐”,寄托他对知己女友莎菲(陈衡哲)之不忘情。他给次子取名思杜,顾名思义,是怀念他的恩师杜威。胡适是教授,是演说家,是智慧学者,是“德先生”、“赛先生”的旗手,胡适也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 胡适从心底尊重他的妻子江冬秀,她的那个世界与自己的天地应该是照应的平等的。晚年,胡适对他的秘书胡颂平说:“我太太喜欢做些茶叶蛋、雪里蕻或者别的菜分送朋友,等于会作文章的人把自己的文章给人家看的心理一样。” 蔡元培领导北大兼容并包,陈独秀坐帐《新青年》大营,胡适驰骋教授课堂、演说讲坛和倡
对当下多数年轻人来说,“顾准”或许是一个陌生冷僻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波顾准热时,他们不过是10来岁的学童。如今,这个名字在他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被称为“指出中国改革市场化方向的人”的思想巨人已辞世40多年了。本书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顾准先生的素描。 顾准同志在建国以后,长期身处逆境,“三反”中被错误撤去上海市首任财政局局长之职,后来又两次错划为“右派”分子。但他不顾横逆,究竟探索,充满睿知,对中外政治、哲学、历史、经济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对真理不懈追求的那种“普罗米修斯”精神,令人敬仰。 罗银胜、赵涛编著的《顾准的后半生(顾准先生百岁华诞纪念版)(精)/百年顾准丛书》通过介绍顾准的后半生经历,用全面的资料和珍贵的图片将那个时代和这个
本书是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图传,以编年史的形式,逐年讲述容闳索“我理想之中华”的人生轨迹。全书汇集了大量珍贵史料,除文字记载,还收录了超过300幅历史图片。书中除了展示容闳波澜壮阔的一生,还有香山地区成为近代中国接触西方世界 前沿窗口的历史背景,有与容闳相关的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有容闳开创的中国 官派留美幼童事业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本书还整理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珍贵文献,这些资料极大程度丰富了书稿内涵,让读者从容闳的一生中,清晰地串起恢宏的中国近代百年史。
《含章文库·季羡林经典文集:季羡林自传(图文修订典藏版)》内容简介:季羡林先生的人生道路坎坷艰辛又丰富多彩,本书真实而完整地体现了季老对自己一生的记录,帮助读者了解季老从一个农村的苦孩子成长为学贯中西的学者所走过的路。 海报:
《思考的艺术:东尼·博赞传》是由棋圣雷蒙德?基恩与世界大脑先生、思维导图之父东尼?博赞合作完成。雷蒙德?基恩在他与博赞先生相识20多年以来的合作的基础上,特别记录了成千上万小时的对话以及大量的录音访谈,其中既有对博赞先生多位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的采访记录,又有博赞先生的自述,展现了东尼?博赞传奇而瑰丽的人生历程——他的成长经历、“大脑瑞士军刀”思维导图的发明过程以及他对全球思维开发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篮斋,潍城人,生于官宦家庭,其父陈官俊(1782~1849),字伟堂,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陈介祺幼承庭训,苦读于京师。23岁考取举人,33岁考中进士,仕为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九年(849),陈官俊遽逝于任内。咸丰三年(1853),陈介祺受朝廷所迫,代父捐银四万两,被授予“双眼花翎”。咸丰四年(1854),借母殁乞假回归故里,再未仕。后半生致力于古文物的收藏研究。他一生收藏的古代文物类多、量大、面广,尤重珍品。 《陈介祺传》的特点是考证确凿,资料翔实,重点突出,对一些关键事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邓华亲自访问了陈继揆(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原党支部书记兼系主任)和陈继遵(文化部原外国文艺研究所副所长)等七八位陈氏家族的后人,了解了许多真实生动的材料,从而澄清了若干关于陈介祺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自述五种》从“自述”、“我的自学小史”、“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回忆乡村建设”、“梁漱溟先生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五个方面介绍自己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通过他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一生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
杨槱,造船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是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船舶技术经济论证及船舶运输系统分析等船舶设计新学科的开拓者和中国船史研究学科的奠基者,为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除导言、附录外,通过时代与生命、本体宇宙论的创立、衡论中西文化、玄解六经、分歧中的学术路向、仁心善性的现代扩充等六个章节的撰写,展示了熊十力的学术交往、思想渊源及其著作在哲学史中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陶行知画传》按照时间顺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文释图,以图补文,分八章讲述陶行知生平及其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和主张,内容客观,叙事条理清晰,选图具有代表性,真实再现教育家的成长历程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凸显教育家的教育精神与人格魅力。《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陶行知画传》适于教育工作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徐方平编著的《蔡和森评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运用历史学、政治学、新闻学理论,《蔡和森评 传》对传主蔡和森革命的一生作了比较详尽的述评。 少年的他,忧国忧民,志存高远;青年的他,赴法求 学,“猛看猛译”马列主义;中年的他,主编《向导 》周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宣传家,早期的领导人;1931年,他英勇就义 于广州。他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 传统,矢志不渝的理论自信,成为我们今天弥足珍贵 的精神财富。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抓住了蔡元培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本质特征,视角新颖,说服力强,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贴近历史真实的北大校长,以及其对北京大学和中国文化教育、社会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在深入开展高等教育改革,急切呼唤当代蔡元培出现的今天,该书的出版发行,是学术界一桩值得庆贺的喜事。
这是一部长篇纪实文章,本书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名为“激流中的水手”。主要写路遥的成长轨迹。中部名为“兄弟情深”。写我和路遥长达三十年的交往和友谊。下部名为“说说也无妨”。主要写一些有关他的“ 花絮”和难以归类的故事。作者和路遥上小学时就成为朋友,有长达三十年的交情,因为是朋友写,所以对路遥的了解就更多;因为是作家写,所以就更加生动。
只有高小毕业学历,还有当小店员经历,却能在学术上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同时在诗词、书法上,亦卓有声名,不能不让我因惊奇而起探究之心。他有他的自尊,也有他的谦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自嘲,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