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专享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堪称传奇,充满了戏剧性、谋杀、阴谋、谜题、欺骗、情爱以及疯狂,令人不可思议却又引人入胜。她凭借巧妙的佛教修辞、宏伟的建筑、优雅的宫廷礼仪,以及一帮为她陷害朝中对手的酷吏,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周朝。 美国著名汉学家罗汉利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及其他史料文献,《武曌(中国专享的女皇帝)(精)》细腻地描述了武曌在多个身份与角色之间的转换:籍籍无名的武氏次女、大唐深宫中的才人武媚、逐渐登上权力宝座的天后、开创新王朝的帝王,以及作为情人、圣母、女皇、菩萨和耄耋老人的武曌。
一部《史记》,千载人物,藏着我们的精神基因与思想密码。 从商汤、周公到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这些早期中华文明的奠基者,跨越两千年仍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今天的我们在面对这些古老的先王、圣人、思想家时,内心不免会浮现一个问题:我们是承继了先人的伟大,还是重复着他们的局限? 这是本书试图要回答的问题。如何理解他们的世界观,关系到我们如何理解历史,如何理解当下。学者杨鹏潜心研究多年先秦思想流变,以《史记》人物为脉络,从信仰、政治制度、战争观、社会价值观等多个角度解读人物思想与价值观念,让我们看清从商周之变到周秦之变两次社会转型的思想嬗变,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我们至今的。读懂先秦时代社会思想的变迁,才能读懂先人的伟大与局限,获取当下的经验与智慧。
把一生献给了核事业 邓稼先 作 者: 李建臣 编 定 价: 35 出 版 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01日 页 数: 240 ISBN: 9787568066303 章 志存高远的爱国者 1.书香世家的熏陶 2.民族尊严不可辱 3.颠沛流离的大学生活 4.与杨振宁的深厚友谊 5.来自东方的“娃娃博士” 6.回到新生的祖国 7.水到渠成的美好姻缘 第二章 一定要造出“争气弹” 1.核威胁下的新中国 2.原子弹与大国地位 3.挨打比挨饿更难受 4.受命制造“大炮仗” 5.白手起家,从零开始 6.苏联毁约 第三章 “我们自己干!” 1.挑起千斤重担 2.叩开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大门 3.勒紧腰带攻难关 4.挺进大西北 5.原子弹爆炸试验准备 6.罗布泊升起了蘑菇云 7.“妈妈,我们成功了!” 第四章
明智小五郎与好友松村武的共同兴趣是侦探推理。某工厂巨款被盗,罪犯到案后一口咬定已挥霍一空。厂长发出巨额悬赏,找回赃款者可获得重奖。松村武兴趣十足,偶然发现一枚硬币的夹层里有暗号文书,破译后找到了赃款。但他贪念已起,不准备将赃款归还施主,明智小五郎只得说明原委……
上下数千年,性崇拜性图腾性艺术性典籍“性”味十足! 纵横东西方,性禁锢性放纵性技巧性科学“性”趣盎然! 打开令你心跳,合上让人遐思! 特色及评论: 返回页首! 闻所未闻的罕见性史料: 埃及十八王朝“神秘法老”的任妻子是他的母亲,第二任妻子是他的表妹,第三任……第四任……第五任妻子居然是他和前妻生的女儿! 在塞浦路斯的女神庙里,养着成群的“圣妓”供过客淫乐,因为这里的女子不论愿意与否,都要先在神庙中当过“圣妓”才能出嫁。 16世纪前,在疯狂的罗马花节期间,几十万妓女身着裸露的服装涌向街头,将一个庞大而竖挺的阳具仿制品拖到神庙吕,与女神阴户仿制物进行媾合,并为男子提供免费的“维纳斯之服务”。 当古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东方的性文化使西方人目瞪口呆。当批英国人进入印度的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对天文、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总结出来的,是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更体现着古人的哲学思想。本书从节气的由来、气候学定义、农事安排、民间风俗、农历节日、保健须知、应时食谱、诗词谚语等方面对二十四节气系统的分析介绍和详尽的解说阐述,描绘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精妙绝伦的生动画面,让你感受我国悠远的农业文明。
本书所载鸣虫葫芦,皆为作者多年来从事搜集的心血。书中详述了作者把玩葫芦可以陶冶性情,有益身心的真切体会。 本书对鸣虫葫芦之“本长”“官模”“民模”“花模”“素模”“三河刘”“安肃模”等类型的特点,阐述了自家的见解。 本书从真、善、美的角度,对鸣虫葫芦作了说明。 本书在珍视古老葫芦的同时,对当代新瓢人和新瓢艺给予了热情关注。
贝克对垮掉派作家巴勒斯的描写生动形象,其间闪现的活力与幽默可与巴勒斯的小说相媲美。贝克追寻巴勒斯的人生轨迹:记录了巴勒斯在纽约时与艾伦·金斯伯格和杰克·凯鲁亚克的交往,在墨西哥时失手枪杀妻子,*终来到丹吉尔,并写出了*著名的作品《裸体午餐》。 本书脉络清晰、可读性强,审慎地谈到了巴勒斯的主要创作动机和其古怪的癖好。对于大众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上佳的介绍性图书;对于“垮掉的一代”的追随者而言,这是一本叙事简明的典范之作。
蔡澜和“邵氏”有过三十年的宾主关系,跟他口中的“六先生”邵逸夫识于微时。书中所写皆为亲身经历, 非花边新闻。人物的描述 是照实,与一般吹捧的传记不同,令人读来痛快淋漓。加上作者生动的文字,每篇文章充满形象,如看了一部从来没有看过的纪录片,实在难得。
《是非红楼——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以1954年的一场学术论争为起点,全面梳理历史细节,勾连和记录从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大批判发起,直至1990年俞平伯去世的近40年历史轨迹。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格鲁吉亚170余位文学家的生平及代表作信息,配有作家像、部分作品封面等图片。正文后附录包括格鲁吉亚的大学、出版社、博物馆、节假日等,中文、格文、英文或中英文对照,以便读者查阅。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历史上除彼昨大帝一世外第二个拥有“大帝”称号的人,如果说彼得一世曾为俄国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口的话,那么叶卡捷琳娜二世则绝对是打开了一扇大门。在其统治期间,俄国的领土无论在南方或西方,都达到了它的天然边界。本书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传记,展现了其成为帝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