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权威传记旨在探索解密拜伦复杂又具有创造性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麦卡锡的视角是比较全面的,尤其重视诗人人生各个阶段中的主观意识,追溯了他在意大利、土耳其、希腊的旅行,以及诗人前往希腊的英雄式之旅。也正是在那里,诗人在三十六岁上就悲剧式地英年早逝。而他去世后,到处渗透着拜伦主义,拜伦主义横扫欧洲。作者阐述了拜伦主义对于文学、建筑、绘画、音乐、风俗、性和心理方面的影响,这也是全书最耀眼之处。
米沃什是享誉世界文坛的波兰作家、诗人,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这本传记巨作中,作者安杰伊·弗劳瑙塞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米沃什本人及其所处时代的生动图景,同时也提供了理解其作品的丰富语境。弗劳瑙塞克追踪了米沃什个人的奥德赛之旅——经由立陶宛、波兰,到法国,再到美国,最后荣归波兰克拉科夫,终老于此。作者花十年时间写就这部米沃什标准传记,无论深入程度还是厚重程度均在目前米沃什生平及作品研究专著中首屈一指。这本传记基于大量的访谈资料而来,同时大量引用米沃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收有四十张珍贵资料照片,图文并茂。译者系波兰语译者,直接从波兰语再现了传记风采,也展现了米沃什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的小说家和20世纪的诗人”。1982年,迈克尔·米尔盖特评述这位伟大作家的经典传记首次出版。之后,有关哈代的诸多新信息纷纷问世,其中很多已出现在米尔盖特本人编辑或与他人合编的哈代作品集里;与此同时,一些学术研究也挑战乃至颠覆了许多既定的假设。在这部经过广泛修订、全面重审、细致扩充的新版传记中,这位世界很好的哈代研究学者不仅借鉴了这些新材料,而且充分发挥了他长期研究哈代生平及作品所得的深刻理解力。哈代生活中大大小小诸多方面都在书中得以全新阐释,包括他的家族背景,他作为诗人略显笨拙的摸索自学之路,他与第一任妻子以及她与他家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他的爱欲纠葛,他与那些抱负不凡的女性作者之间隐秘的合作,他参与自己官方传记的秘密写作,以及他如何借助唤醒记忆的技巧将卓越创造力延
本书以令人叹为观止的标志性照片加以说明, 包括作者在现场的亲身经历以及与这位伟大导演的访谈, 描绘了英国伟大的在世导演的非凡旅程。在讲述《异形》和《银翼杀手》, 《角斗士》和《黑鹰降落》等背后的故事时, 还去寻找将这些不同的电影结合在一起的主题和主题, 以及斯科特对媒介的态度和疯狂。这是一位导演的故事, 他从来都不比自己顽强, 出色, 令人难忘。
济慈的一生短暂而伟大,为研究文学天才之滋长繁盛及其背后的助因提供了不错素材。贝特的《约翰·济慈传》是济慈研究的权威传记。本书提供了济慈早年生活的大量珍贵文献,作者注重挖掘诗人的艺术创作与外部广阔的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济慈的个人魅力、喷薄而出的活力、童心和强烈情感,在贝特的笔下得到了完美“再造”。与此同时,本书也展现了一位现代诗人如何在前人的“伟大”阴影之下,荷重升阶,浮出地表。
简练的文字和逼真的插图是本书的亮底,第3版修订之际仍然按照这一宗旨。作者将“从膜的解剖解读术式”从术者的角度进行亲身体验图形化,这正是本书区别于同类其他图书的特点。本书共有20章,分别是胃的相关解剖、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根治术、右半结肠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直肠的解剖、乙状结肠切除术等等。本书以简练的语言,精美逼真的插图,为读者展示了外科手术的操作方法,同时还针对手术要点,分别给予“专家的要点笔记”、“一星级外科医生的深度分析”、“茶歇”等3个板块,在严谨中增添轻松,在轻松中传授真谛。第3版修订之际仍然按照这一宗旨,本书的插图充满了术者气息和手术室紧张感的现场感,主要是通过描绘动感操作的手和手术器械的画图完成的。今后,外科学无论如何发展,相信本书对于渴望提高手术水平的年轻
《明通鉴》由清代史学大家夏燮撰著而成,全书贯300年断代史,可谓繁复,分为《前编》《正编》《附记》三部分,共一百卷。《前编》四卷,以元代之纪元编年,记明太祖建号以前之事;《正编》九十卷;《附记》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