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妮霍尔》到《午夜巴黎》,伍迪·艾伦的电影创作生涯长达五十余年,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新作,几乎每部新作都由自己撰写剧本。他是在世蕞知名的美国导演之一,作品风格独树一帜,以机智幽默、浪漫故事和深刻哲学吸引万千影迷,十六次提名奥斯卡原创剧本奖并三次夺魁的记录无人能敌。 《毫无意义》是伍迪·艾伦的自传作品,首度全面地回顾创作生涯和生命故事,讲述一个纽约穷小子如何踏上喜剧的台阶,成长为万千文艺青年膜拜的幽默大师。从布鲁克林贫穷且温馨的童年写起,回顾两次大学退学的轻狂时光、担任综艺编剧的青葱岁月、和老一辈喜剧大师的友谊、讲脱口秀的艰难日子,并着重书写漫长且辉煌的导演生涯,讲出《安妮霍尔》《午夜巴黎》等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首度全面分享自己的私人生活和情感经历。 《毫无意义》延续了伍迪·艾
饶平如著的《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是饶平如一生的故事。他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打仗了。又因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终厌倦了战争,想要回家。六十年的相守历尽坎坷,命运让他们长久分离。好容易最后又在一起了,美棠却身患重病且渐渐失去记忆。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只有如此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才能拥有长久的感动力量!
《20世纪外国文化名人传纪 沿着公路直行:鲍勃 迪伦传》是关于著名音乐人鲍勃 迪伦的传记。鲍勃 迪伦是现代流行音乐界无比重要的艺术家。他是一位伟大的歌星,一位非凡的现场表演家,一个流行文化的标志形象,也是他那个时代较为杰出的歌曲创作人。鲍勃将诗化歌词引入流行音乐,从而改变了20世纪60年代的音乐风格。
......
21世纪球王的传奇人生!一本值得收藏的梅西传记!全彩印刷,精选超百张梅西照片,随书超值附赠三张梅西海报和一张世界杯观战指南。作为21世纪前20年非常重要的球星,梅西在足球历史上,乃至在世界体育历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夏天被迫离开出道一直效力的巴萨转投大巴黎,让梅西的足球生涯增添了更为传奇的味道。 除了在足坛留下的一系列传奇的数据外,梅西所展现出来的体育精神更是被球迷津津乐道,在梅西的足球球员生涯行进后半程之际,由张佳玮操刀执笔,将梅西的绿茵生涯以及他的体育精神书写出来,同时本书精选超百张照片,全彩印刷。这本《梅西传奇》是给所有梅西球迷的礼物,也能够让更多读者会知道梅西的传奇经历。
本书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传记。有别于一般传记的平铺直叙或是理性克制,本书对尼采叛逆而充满争议的一生的描述饱含着作者对这位伟大哲人的深切同情,在她优美而动人的文字中,我们不仅仅对尼采从童年、青少年直至生命最后时光的矛盾而苦难的一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他格言体写作和他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了完整的把握,更是为他与瓦格纳亦父亦子关系从热情到背叛的转折,与彼得·加斯特、奥弗贝克等人友谊的忠贞,与母亲弗兰奇斯卡尤其是与妹妹伊丽莎白之间的亲情羁绊与思想割裂而感愤不已。
竺可桢,字藕舫,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 科学史家。1890 年 3 月 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绍兴市上虞区),1974 年 2 月 7 日病逝于北京。哈佛大学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科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等方面,竺可桢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竺可桢全集》24 卷。 《竺可桢年谱长编》集纳竺可桢相关原始文献,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载、汇编、收录竺可桢在其所处时代的主要思想、活动、事件,呈现其时代影响、人格魅力与学术轨迹,国内外各界人士与竺可桢的函电往来,提供《全集》未能涵盖的文献资料,以及选辑竺可桢本人拍摄、收藏的照片,为研究竺可桢的思想、事业、人格、精神等文化遗产(拟议中的“竺可桢学
见证1947—1957中国的变革和奋斗。 回望70年前的一路风尘、传奇与荣光。 作为《大公报》《文汇报》的核心人物,徐铸成先生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本卷日记忠实呈现了1947—1957中国历史的五个非凡节点:风雨欲来的解放战争、至高荣光的开国大典、与志愿军共生死的朝鲜战场、心潮澎湃又严肃隆重的一届人大,以及一路风尘且反思良多的苏联之行。 其间诸多经历富有传奇色彩,诸多事件惊险、振奋而鲜为人知。此外,作者也不经意间记录了众多生活场景,衣食住行、风土人情杂于其中,与文化界诸多友人的交游点滴亦跃然纸上,故它又是一部独具视角的社会生活实录。
赫伯特·R.洛特曼著的《加缪传》是关于阿尔贝·加缪的传记,也是公认的经典,被誉为“加缪传记中极受欢迎的一部”(《纽约时报》)。法语原著初版于1978年,近四十年来多次再版,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长期旅居巴黎的美国传记作家赫伯特·R.洛特曼采用英美人撰写传记的严谨方法,努力贴近加缪的生活,向读者揭示了一个在阿尔及利亚贫民区长大,经历长期的贫穷、无尽的苦难,却通过不懈的努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的成长历程、创作历程、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又作子敦,号寄簃,浙江湖州人。晚清 法学家,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历任天津与保定知府、刑部左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法部左侍郎等职。 出身刑部的沈家本,旧律素养极深,在晚清的大变局中,担起法制改革的大旗,放眼世界,致力锻造融会中西、古今的新法制。在他主持之下,废除了传统酷刑,并将以《大清律例》为代表的传统法系改造为包括刑律、民律、刑事诉讼律、民事诉讼律在内的西方部门法体系;同时,创办京师法律学堂以培育法学人才,聘任日本法学博士来华参与修律,延请留学生翻译大批欧美与东瀛的新式法典。 李贵连著的《沈家本传(修订本)》通过探寻沈家本的生活、学术、思想轨迹,还原他在晚清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所作出的功绩,如何 时代,
奥德·温盖特是“二战”中神秘、反传统和极具争议的军事将领。他将自己视为上帝的工具,对那些命运不济的人和饱受压迫的民族抱有深切的同情,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带有强烈的追求正义的色彩。正因如此,作为英军情报官的他敢于违背官方政策,公开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他追随埃塞俄比亚流亡皇帝海尔·塞拉西,率领“基甸军”以少胜多击败意大利侵略者;他在英军全面溃败之时来到缅甸,发起了英勇卓绝的第1次“钦迪特”远征,取得了英军在远东战场上的第1个胜利。就在第二次“钦迪特”远征刚刚拉开帷幕之际,温盖特却因飞机失事罹难,在人生巅峰像流星一样突然陨落。
细致钻研漱石3年后,我关于漱石的各种想象拼贴成了一幅令人不安的肖像画。和同时代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一样,漱石一辈子都是个靠前紧张的孩子:对极喜或极厌的事物十分较真,挑剔,高傲,时而高谈阔论,时而沉默内向,阴晴不定,难以捉摸。普鲁斯特年少起体弱多病,漱石成年后孱羸欠安且神经衰弱,常常备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这些痛苦本可能使他冷酷、尖刻、乖张甚至暴力,但是他依然可以表现温暖,并用文字表达悲悯。 ——摘自本书作者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