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权威传记旨在探索解密拜伦复杂又具有创造性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麦卡锡的视角是比较全面的,尤其重视诗人人生各个阶段中的主观意识,追溯了他在意大利、土耳其、希腊的旅行,以及诗人前往希腊的英雄式之旅。也正是在那里,诗人在三十六岁上就悲剧式地英年早逝。而他去世后,到处渗透着拜伦主义,拜伦主义横扫欧洲。作者阐述了拜伦主义对于文学、建筑、绘画、音乐、风俗、性和心理方面的影响,这也是全书最耀眼之处。
米沃什是享誉世界文坛的波兰作家、诗人,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这本传记巨作中,作者安杰伊·弗劳瑙塞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米沃什本人及其所处时代的生动图景,同时也提供了理解其作品的丰富语境。弗劳瑙塞克追踪了米沃什个人的奥德赛之旅——经由立陶宛、波兰,到法国,再到美国,最后荣归波兰克拉科夫,终老于此。作者花十年时间写就这部米沃什标准传记,无论深入程度还是厚重程度均在目前米沃什生平及作品研究专著中首屈一指。这本传记基于大量的访谈资料而来,同时大量引用米沃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收有四十张珍贵资料照片,图文并茂。译者系波兰语译者,直接从波兰语再现了传记风采,也展现了米沃什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济慈的一生短暂而伟大,为研究文学天才之滋长繁盛及其背后的助因提供了不错素材。贝特的《约翰·济慈传》是济慈研究的权威传记。本书提供了济慈早年生活的大量珍贵文献,作者注重挖掘诗人的艺术创作与外部广阔的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济慈的个人魅力、喷薄而出的活力、童心和强烈情感,在贝特的笔下得到了完美“再造”。与此同时,本书也展现了一位现代诗人如何在前人的“伟大”阴影之下,荷重升阶,浮出地表。
作为一本专业和非专业人员都可以接受的著作,《世界人类疾病史》将医学史和医学地理学的研究与的医学发现结合起来,是一部自1864年德国医学家和医史学家August Hirsch的巨著《历史地理病理学手册》(Handbuch der historisch-ge.ographisch Pathologic)以来,内容最为广泛的人类疾病史著作。 本书探讨了全世界的疾病模式以及不同医学传统与疾病作斗争的各种方法。来自世界各国的160多位医学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为本书撰稿,使得本书成为一部真正跨学科的医学史和人类疾病史著作。 本书的前面四个部分追述了有史以来的疾病概念。随着医学从技艺发展为科学,疾病的概念也延伸到不仅包括瘟疫和流行病,而且包括与遗传、营养和精神作用物质滥用相关的功能失调。它向读者介绍了流行病学和免疫学,考察了不同医学传统及其在医学之外控制疾病的各种尝试。第五到
本书所载鸣虫葫芦,皆为作者多年来从事搜集的心血。书中详述了作者把玩葫芦可以陶冶性情,有益身心的真切体会。 本书对鸣虫葫芦之“本长”“官模”“民模”“花模”“素模”“三河刘”“安肃模”等类型的特点,阐述了自家的见解。 本书从真、善、美的角度,对鸣虫葫芦作了说明。 本书在珍视古老葫芦的同时,对当代新瓢人和新瓢艺给予了热情关注。
本书系北京图书馆和北京中医研究院珍藏的孤本《回回药方》和《永类钤方》等八部方书经编校而成。《回回药方》是元·回回医所编,为手抄本传世,其中折伤门论述骨伤科内容。《永类钤方》系元·李仲南撰,成书于公元1331年,全书二十二卷,其中卷二十二风损伤折论述骨伤科内容。此二书为北京图书馆所珍藏,其所论骨伤科包括骨折、关节脱位、筋骨缝损伤的手法复位外固定技术和内外用药经验,以及对脊柱损伤的论述和治疗经验十分宝贵,不少经验和方法至今还有科研、临床应用价值。 方书编校者对全书进行了点校和必要的注释,使之通俗易懂,古为今用,对现代临床、科研有实用价值,是从事骨伤科、外科、妇产科、药剂工作者有益的参考文献。
《媒介与社会丛书: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西方文化渗透的历史考察;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内容;西方文化渗透的渠道和方法等。
王闿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主讲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弟子杨度、夏寿田、廖平、杨锐、刘光第、齐白石等皆为近代 的重要人物。一生著述甚丰, 留有《湘绮楼日记》,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 本书所收为现存王氏全部日记,起自同治八年(1869),讫于民国五年(1916),历时将近半个世纪,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