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系。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页页书稿,往往能蕴含比描述文字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象。 本书是《大象人物聚焦书系》之一,该书以简练的文字、丰富的图片为我们展现了梁思成的辉煌一生。除了正文外,还选摘了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图片说明力求改变通常的模式,从而较为活泼,也更具内涵。使一个人的一生多层次、多侧面而又生动地呈现出来。
人生漫漫,一生所历之物长存不变者几稀,唯有钢筋混凝土坚硬如故,大庇天下俱欢颜。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方说铁塔丑,今日地标傲优选。悉尼剧院扬白帆,朗香教堂妙结构。至刚至坚之物亦至柔。这钢筋铁骨之身的建筑自有柔情,承载着一代建筑大师的豪情与荣耀亦映射其梦想与哀愁。筑梦天下,为天下筑梦。且看世界很好建筑大师身后的故事。 梁振忠、刘超编著的《世界建筑大师那些事儿》精选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20位建筑大师,用现代语言,客观评述了他们在艺术上的很好成就和逸闻趣事,文字犀利幽默,引人入胜,具有可读性。能使广大读者从新的角度了解历史,了解建筑艺术。
梁启超之子,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印证了中国人"虎门无犬子"这句古话。尽管如此,他在时期也没有逃脱历史的劫难。然而,更广为人知的,其实是他与林徽音那一段爱情佳话: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系。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页页书稿,往往能蕴含比描述文字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象。 本书是《大象人物聚焦书系》之一,该书以简练的文字、丰富的图片为我们展现了梁思成的辉煌一生。除了正文外,还选摘了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图片说明力求改变通常的模式,从而较为活泼,也更具内涵。使一个人的一生多层次、多侧面而又生动地呈现出来。
《最暖林徽因传》是“风花雪月是民国”丛书之一。 《最暖林徽因传》作者夏墨用清澈的文字、简约如莲的笔调、诗意的笔法,以时间为脉落,情与诗融合,带你回首林徽因,感叹她美丽如梦的传奇一生。
“全力以赴”是贝聿铭八岁时从祖父那儿得到的教诲,如今,贝聿铭已八十多岁,这仍然是他的座右铭。他的祖父还传授给他另一则孔子的格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宇宙与贝聿铭之间有个共同点:我们对二者皆了解甚微。以贝聿铭作为建筑师而言,这本书主要就想改善这点。贝聿铭一向希望世人通过他的建筑了解他;本书是他详细地谈论他的作品、生活、他受到的影响、学到的人生箴言,以及他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因此,我也希望能借这本书把贝聿铭的建筑观留传给下一代建筑师、给所有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以及那些有幸进入他的建筑欣赏美术和音乐的朋友们。 我与贝聿铭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在我们共同制作电影专案的五年间(分别在纽约、巴黎、柏林、京都和卢森堡),那期间,他成了我的挚友。贝
这套建筑师个人专辑之所以冠名为“前卫”,并非为追求时髦。其用意无非是想要强调在这一批建筑师的身上所反映出来的或多或少的“敢为人先”或“走在前面”的气质而已。 既有建筑师本人的观点(论文、访谈或评介),又有编年式的作品简介,是这套个人专辑所具有的一大特点,它可以使读者对建筑师的思想与作品在反复对照中加深理解,这是任何的评论都无法比拟的。 建筑师崔冠英先生从20世纪60年代到如今,借韩国经济急速发展的东风,设计了大量多样化、大规模、完成度极高的建筑。他成功设计的个人事务所和国民大学国际教育馆充分说明了这一切,他做的大学教育设施都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