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纵横人类文明,捕捉历史中的高光时刻;追随精英的脚步,破解成功的密码 2.全景式的呈现大师们成长的环境,将历史、文化、科学、政治等知识融会贯通 3.文学的语言,亦庄亦谐;漫画的笔法,交映生趣,给孩子们有趣的阅读
中国人喜欢以“古典文学名著”并提。实际上,“名著”这种说法的前身应是“明代奇书”,当时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然而自从清乾隆年间《红楼梦》问世后,《金瓶梅》的地位便被取代了。不仅如此,《红楼梦》还被称为中国古今奇书,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峰。《红楼梦》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来说,红楼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普遍而深远的。你可曾看着落花而莫名地感伤?你是否也会在曲终人散的时候怅然若失?那么我告诉你,这种种情绪其实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根源。 当编者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时,我从小人书中认识了宝玉、林妹妹、宝姐姐这些有着极大吸引力的人物形象,又在87版的电视连续剧中将这些形象与
《域外手札》分三部分,巴黎,艺术至上、维也纳情感和乐神的摇篮;收录散文作品包括《街头的吻》、《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浪漫的灵魂》、《散漫的天性》、《大主教的故事》等。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解义》是对最早的孔门《诗经》学著作的研究,针对竹简中的60多篇诗论,分章逐字解析其义蕴,并通译为现代汉语。
單向历,新青年的老黄历。單向空间的读书家们深信“人生即词语”,在历久弥新的文字中,隐藏着驯服或是屈从的魔力。将其立于书桌,挂于墙上,或随身携带,像仪式般揭下新的一页,迎来妙不可言的未来。 “给时光以生命”,單向历诠释了每一个日常,让这一年的每一个日子,因文字和词语而不再平庸。
能体现传统新春年味且又能飞入千家万户的年节艺术,现能保存下来的已很少了,木版年画即为其中一项。历史悠久的木版年画,陪伴了我们一起走过千余年,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木版年画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从而成为传统新春年俗的地际线。守护它,已被成为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的共识。 回眸历史,“年画”一词的提出,首现于清道光年间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但年画的出现不会迟于汉代,当时“守门将军”的张贴画,就已具备了年画的雏形。唐代以后的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迅速推动了民间木版年画的发展,宋代百姓的文化需求,又从市场的角度推进了年画的繁荣,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专门销售年画的“画市”,当时称为“画纸儿”。至清中期,民间年画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新春佳节无家不贴年
《北魏士人迁徙与文学演进》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魏人口流动与文学演进研究”(12BZW026)结项成果。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拓跋鲜卑族z早居住在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随着部落不断壮大,逐渐南迁。初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政权,继而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再迁洛阳(今属河南)。在北魏政权迁徙过程中,逐步吸纳汉族百姓,带来巨大的人口流动。在人口流动大军中,汉族士人不仅帮助北魏健全国家制度,而且以其聪明才智创作出文学作品,推动北魏文学由萧条渐趋复苏,z终走向繁荣。拓跋鲜卑族文学稚嫩、质朴,较南朝文学滞后许多。在北魏向南扩张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吸收汉族士人。从中山、三齐、河西、关中、建康等地迁入北魏的汉族士人,以南朝文学因子试图改变鲜卑族文学风格。尤其是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中原
如果你想踱有名的100位大人物对话,你就不能错过这套书。他们有的是满脑子奇思妙想的科学家,有的是满肚子才华的文学家,有的是雄才伟略的政治家和管理人才,有的是赚钱顶呱呱的商入…… 你会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爱好和从没公开过的小秘密,书里有最风趣的文字和最幽默的图画。不过,我们讲的可都是些严肃的事,你将会跟这些大人物学到成功的好办法,长大后也一样成功。
新见九十六篇欧阳修书简,由东英寿发现于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欧阳文忠公全集》中,为现今所知欧集其他版本所未有,对欧阳修研究及欧集版本研究来说有重要意义。东英寿对这些书简进行了初步标点、整理,洪本健为其做了笺注。洪本健的笺注着重于书简系年、书简所涉及人物事件的考证及特定词语和名物制度的解释。《新见九十六篇欧阳修书简笺注》较为全面且深入地整理了这些新发现的欧阳修书简,其先期成果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写林则徐的著作大都以研究性和史料性的学术著作为多,但对林则徐的“赎罪”生活没有专门的文章来介绍,《林则徐戍途风雪三千里》作者另辟蹊径,从另外一种角度展现了林则徐父子由星星峡进疆至伊犁的三千里行程。全书以壬寅日记为本,对沿途的风物、人文、地理环境等作了生动的描写,并融入了唐清遣客的许多诗词,丰富了林则徐戍途的文化历史积淀。同时,为增加可读性和对新疆的现代发展状况及变化有更多的了解,作者还精心收集了大量珍贵照片和各地现代的相关知识链接编入书中,以增加读者对历史和现代的观感意识,也增强了对林则徐的缅怀。林则徐作为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曾评价他为民主革命的先驱。林则徐不仅在国内有极高的声誉,在海外也享有崇高威望。在林则徐被流放到新疆的三年零两个月中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履园丛话》中所记多为作者亲身经历,即使得诸传闻,也必指出来源,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在《先秦名将传奇》里,你能读到: 兵圣孙武,是如何以三万吴军,灭掉拥兵数十万的楚国? “人品不佳”的吴起,是如何训练出中国最早的“特种兵”魏武卒? “身残志坚”的孙膑,是如何“围魏救赵”,打败“魏国名将”庞涓? “仁义将军”乐毅,是如何采用攻心战, 几乎灭亡了齐国? “战神”白起,是如何挑战不可能,以五十万的秦军围歼六十万的赵、韩军队? 常胜将军李牧,是如何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 “一统六国”的王翦,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攻打下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秦帝国? 在《秦汉名将传奇》里,你能读到: 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为何会在楚汉之争中败于“兵仙”韩信? 压迫汉朝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匈奴人,为何会在与“帝国双壁”卫青、霍去病率领的汉军的交战中,连战连败,险遭亡国? 大器晚成的赵充国,如何以“不战而屈
《历代名人尺牍分类选粹》收集了周代至清代历代的名人书信,包括问讯类、交际类、聚散类、哀乐类、游息类、褒贬类、正言类、自叙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