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少年游:江南随笔精选》是江南结集的随笔散文集,从2002年江南出道,到2014年,跨度12年的心情随笔,勾勒出一条完整的时间线。透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到江南从网络作者到现今的作家的成长轨迹。 《龙与少年游:江南随笔精选》精选50余篇篇目,以作者的成长地为顺序,依次以“合肥篇”、“北大求学篇”、“美国留学篇”、“上海奋斗篇”以及“北京事业篇”等等,还原出江南的少年时代、留学岁月,以及海外归国后在国内的种种人生际遇。虽是散文,但一气呵成地读下来,便拼合成为江南的人生故事。此外,另附有江南所著的书的序、跋等经典美文,使你在阅读时,跟随这些熟悉的文字,逐一回味他笔下的经典作品和瑰丽世界。这本书,是江南迄今为止的小半生,也是给读者较好的励志书!这是江南结集的随笔散文集,从2002年
简媜说在《微晕的树林》里,“或爬梳寻常事理、提炼生活滋味,或怀想乡园旧情,或闲话旅行、阅读之所见所思,或变奏为小说化寓言,或归返自身记述成长、创作、梦境之体会与感悟……”这是一部简媜记录自己寻常生活、怀乡、旅行、阅读经历和体验,构思精巧的散文集。
《见南山:一个艺术家的村居日记》为艺术家蒙中关于艺术和生活的沉思集。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自己在大理喜洲的村居生活,借此抒发自己的自然之情和对艺术的感悟。书中配有不少精美的插图,既有作者的书画作品,也有大理的美丽风光。全书是一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好例子。
周瘦鹃是民国时期通俗文学“礼拜六派”创始人之一,的翻译家、作家、出版家和电影评论家。在思想上他实践“新旧兼备”的改良主张,将国粹与西化熔于一炉。其小说创作颂扬“高尚纯洁”的爱情,同情妇女与弱势群体;形式上文言与白话并重,传承中国抒情传统,借鉴西方小说技巧,具有雅俗共赏的美学价值。他通过“影戏小说”等引进西方电影观念,为中国早期电影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瘦鹃与紫罗兰的爱情传奇,事实与虚构交错,反映了民国时期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复杂性。同时,周氏及其同人把紫罗兰打造成文学杂志的品牌,以传统名花美人的审美意趣打造时尚女郎的形象,藉以传播现代物质文明,给市民大众带来美好明天的憧憬。
熊的前足和人的手,在德语里使用的单词是不同的。那么用人的语言进行讲述的熊,又会如何称呼自己的手呢? 《和语言漫步的日记》是用日德两种语言写作、游离于母语之外的作家所作的“自我观察日记”。在各地旅行的日子,可谓是和语言一起漫步的日常。与语言相逢、游戏,思考、创造语言,在那里蓦然显露出的是怎样的世界?让我们“体感”作家思想的一册书。
《中学生美文微悦读》共分四集,集:四季·景象篇、自然·游历篇;第二集:幸福·梦想篇、亲情·感恩篇、思乡·怀旧篇;第三集:成长·励志篇、人生·世相篇、人文·历史篇;第四集:书香·雅趣篇、哲思·感怀篇。 《中学生美文微悦读》所选文章,主要以散文为主,这些文章大都意境优美,构思新颖,文采斐然,读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获得美的享受。所谓针对性,一是选择契合当下中学生读写水平实际的文章,这里的“实际”主要是指与中、高考文学类阅读理解试题选文在篇幅、主题、体式、风格、语言等方面存在趋同性。二是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只唯“美”,不唯“名”。有些虽然是名家的文章,但与中、高考阅读理解文学类选文模式不匹配,故未能选入。三是注重时代性,那些虽贵为经典但在精神实质上远离时
“典型的革命者面对的是刀光血影、牢狱刑场,其生命寄托是理想与信念,其作品是狱中书简。”《可爱的中国》洋溢着为国为民献身的爱国思想和爱国热情,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意志,赋予了中国革命诗性的、神性的光芒,滚烫的文字令人血脉贲张,是极富感召力的红色文学经典作品。
将中国放在整个世界大格局中来看,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就是摇摇晃晃、步履蹒跚地走向世界和走向现代的过程。鉴往才能识今和知来,但由于过去的观念、方法、习惯和经验等因素,有意无意地遮蔽和塑造了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认识与解释,因此,云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这套“行走中国”大型丛书,是在回头观看百年中国之动静,是在体会"我看人看我"的经验,其实质则是向前进,走向永恒的未来。
“一寸相思一寸灰。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会消失殆尽,但如果你曾经尝过灰的味道,垂暮之年也会在瞬间让你年轻起来。” 《一寸灰》集结了专栏作家、影评人毛尖近年发表的68篇随笔。电影评论、文学评论、生活随笔等兼而有之,随手一翻即见生趣。毛尖文风犀利、语藏机锋,堪称“毒舌”,可嬉笑怒骂之间,又有“世俗的温暖”,她能不着痕迹地“将完全不曾发生过关系的事物容纳进一个魔幻的瞬间”:从黑帮片演进发现文化价值,从综艺节目开播引申至节制美学,从包法利夫人谈及“我”外婆,从美剧英剧透析七夕脱单指南……如黄裳所言“毛尖用笔之活,近时无两”。
纪念新中国60周年来临之际,海风出版社出版了刘笑伟的长篇散文《又见紫荆花儿开》。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方针是否得到成功落实?回归后香港的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香港这颗璀璨夺目的东方明珠,是否实现了经济繁荣、民主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品抓住了香港回归祖国后成功实践“一国两制”这一重大题材,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细节,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香港回归后全景式的画卷。
《胡适日记全编(2)》收集了胡适的藏晖室日记、留学日记及1915 1917年间的日记。写的是一个中国青年学生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思想演变的赤裸裸的历史。作者把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作为一种 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 。他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因为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问的一种帮助,也是思想的一种帮助。它的方式有多种,读书作提要、札记、写信、谈话、演说、作文,都有这种作用。札记是为自己的了解的;谈话、讨论、写信,是求一个朋友的了解的;演说,并发表文章,是求一群人了解的。这都是 发挥 ,都有帮助自己了解的功用。因为作者相信札记有这种功用,所以他常用札记做自己的思想的草稿。如作者对世界主义、非战主义、不抵抗主义,文学革命的见解。
《徐似道集 王居安集 戴昺集 陈咏集 林昉集 潘伯修集》收录宋代文学家父子戴敏、戴复古的诗文,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与社会意义。温岭自古以来经济文化发达,名人辈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典章文献。《温岭丛书》系温岭历史文化名人的古代典籍的整理,以具有重要思想、文学价值的的诗文为编选标准,搜集重要版本,精点精校,以求得一完善的本子流泽后世,为当下的社会文化建设舔砖加瓦,贡献力量。各书点校者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出版过相关研究论著,研究先行而从事校点,故而能保证点校质量。为其第五种,收录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谢铎的诗文,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与社会意义。
《这个世界,可以重爱一次》作者施威。信息爆炸,我们却渐渐看不清世界的原貌;都市喧嚣,我们却渐渐听不见内心的波涛。本书作者以其丰富的亲身经历与任教经验,为读者在职场矛盾、家庭关系、朋友亲疏等方便提供温暖而实用的建议。同时教导读者们如何善用内心的能量,将童年的阴影、命运的不公、生活的苦痛,一起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力量,很终达成和自己内心秩序的和解,重新爱上这个世界。
《顾毓琇词曲集》是顾毓秀先生的词曲汇编,由其夫人王宛靖女士题写书名。顾毓秀先生虽然出身于工学,但自幼酷爱古典词赋,《顾毓琇词曲集》为顾教授词曲雅集。对于爱好中国古代传统的现代人士而言,这是一本可以陶冶情操、回归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共推出子聪《开卷闲话三编》、戈革《渣轩小辑》、叶至善《为了纪念》、刘二刚《午梦斋随笔》、吕剑《燕石集》、许觉民《雨天的谈话》、陈子善《探幽途中》、范泉《斯缘难忘》、施康强《牛首鸡尾集》、彭国梁《书虫日记》等10本。这是继凤凰出版社、岳麓书社推出、二辑《开卷文丛》二十本之后的第三辑,属严肃的原创随笔,颇有品位,“对于建造中国的书香社会和养育中国的读书人口,其贡献无法估量”。
王梦一直在行走。17岁考上在北京的大学,离开家乡南昌;20岁,进入中央电视台实习,成为《中国新闻》栏目记者,5年里走遍了中国的山水角落;26岁,成为央视驻印度新德里站记者,手中的话筒伸向了斯里兰卡、不丹、尼泊尔、越南、韩国、马尔代夫……2011年4月,前往交战中的利比亚,成为央视派往当时利比亚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的批记者,并从班加西到米苏拉塔到的黎波里,沿着地中海,在撒哈拉沙漠中穿越了利比亚,总共89天。于是就有了这本《和利比亚说分手》。比起其他一些记者的利比亚,《和利比亚说分手》中王梦的观察和文字更加细腻,更加感性,也更加真实。她更注意战争中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感受,也写出了自己的许许多多感受。如果说印度改变了她,那么,利比亚的那三个月更可能改变了她的内心。
我甚至希望旅途永无止境。 n这是一本蒙古国纪行。 n蒙古国就在咫尺之外的北方,却又可能是我们永不会踏足的天涯。正如我们渊源如此之深,却又如此陌生。 n陌生的国度,荒凉的国度,一百五十六万平方公里,三百万人口。乌兰巴托向西,孤身向西横贯西蒙古,几座城市,之间是无尽的草原与戈壁。漫长的旅行,漫长的等待,你永远不知道去往下一座城市的长途客车,会在何时出现在哪里。 n晴朗、风雪与沙尘的艰辛旅途,可以安慰艰辛的,是在旅途与城市与普通的蒙古国百姓相遇——哈拉和林经营旅馆的嘎雅、借宿的阿尔拜赫雷市民甘巴特尔、午夜为伴的巴彦洪格尔餐馆服务员、阿尔泰汽车站的许多司机以及去往科布多的一车旅客——城市与人的故事,也即是国家的故事,关于蒙古国,关于外蒙古。还有曾经与我们反复纠葛的历史,还有那些重回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