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小博士系列教材”是一套针对幼儿和青少年编写的语言艺术训练教材。这套教材注重语言学习的梯度性和多襻性,强调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语音、发声、表达、思维、播音主持、朗诵、表演、配音等训练,使备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开心表达,踊跃表演。
《时代与形象: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2020届硕士论文集》收录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2020届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之所以结集出版,一是尝试以其研究课题和内容为电影理论研究专业师生时下的关注视野和兴趣热点做出某种标识;二是希冀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和体现出的研究角度能够增进有兴趣者对中外电影从产业到创作,再到接受多维度的理解和历史认知。
《早期中国电影的现代主义(1922-1937 电影美学)》从“电影性”的角度探索中国电影学派美学理论框架的路径,以现存从1922年到1937年间的上海出品的有影像资料传世的中国早期电影为研究对象,探索意识形态、美学和工业及技术的存在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出发,《早期中国电影的现代主义(1922-1937 电影美学)》也可以看作是对当下媒介研究和传播学中媒介物质性转向讨论的一种直接回应。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和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进行了潮弄。这是这部演述超人间故事的神魔小说突出、优异的品质,也是它的艺术价值和魅力的根本的所在。n 《西游记》的主旨就是在于政治批判,那就和小说的形象和意蕴不符了。对现实政治的讽刺顶多只是这部神魔小说的附带性的内容,是信手拈来之笔,是讽喻世态人情中的涉笔成趣。一部小说如果不含丰富的、多元的、在众多棱面上映射出众多意象的内涵,就不成其为多姿多采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不会古长新。n 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取材于唐朝太宗时期,著名僧人唐玄奘受皇命上当时的天竺,即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