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小说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一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当时正处于俄国大革命前夕,政治腐败,整个社会处于沙皇的残酷统治之下,下层人民流离失所,生活极为贫困,整个社会正在酝酿大的变革。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也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思考革命失败的原因。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这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童年》一书。全书真实地描述了阿廖沙苦难的
千百年来,民间故事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流传,是非常适合读和讲的故事形式。民间故事里,充满了智慧和纯朴品质,而每个人小时候都从老一辈人的口中听到过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本书选取了28个耳熟能详的经典民间故事,配上插图,并设计适合孩子阅读的篇幅长度,使孩子们在捧腹大笑之余,形成助人为乐、勇敢向上、机智善良、团结互助的基本优良品质,同时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