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编撰,是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纪传体国别史。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形式上,《三国志》主要以本纪、传为主,没有表和志;内容上,陈寿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并且不妄加评论,这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后经裴松之注释,使得《三国志》日臻完善,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良史之作。
继《海上遗珍》辑《武康路》2017年出版之后,2018年出版的第二辑《衡山路》依然延续原有的风格,收录了学者、作家等撰写的关于衡山路(辟筑于1922年,旧称贝当路)和宝庆路(辟筑于1902年,旧称宝建路)上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名人的文章,既有对建筑历史沿革的考证、对轶闻趣事的生动记述,也有对曾经居住在这里的文化名人的深情回忆,透过细枝末节,感受时代变迁。
继《海上遗珍》辑《武康路》2017年出版之后,2018年出版的第二辑《衡山路》依然延续原有的风格,收录了学者、作家等撰写的关于衡山路(辟筑于1922年,旧称贝当路)和宝庆路(辟筑于1902年,旧称宝建路)上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名人的文章,既有对建筑历史沿革的考证、对轶闻趣事的生动记述,也有对曾经居住在这里的文化名人的深情回忆,透过细枝末节,感受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