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及以后出版的高中历史新教材为依据编写的。高中历史全套教材共有5册,分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个部分。其中必修部分共2册,共19单元52课(不含活动课);选择性必修部分共3册,共18单元48课(不含活动课)。按照每单元1张或数张、每节1张或数张思维导图编写而成。 本书的每一张思维导图都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按照教材结构,结合历年考试大纲要求,经过精心梳理编制而成的。 本书旨在帮助普通高中同学们更好地学好历史,特别是在高考备考时更好地梳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至1937年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全面统治中国的执政时期。作者首先利用蒋介石的未刊日记,考察其早年的个人修身历程和极为隐秘的内心世界,同时以蒋介石、孔祥熙、胡汉民、黄郛、阎锡山等人的档案,以及陈立夫、张发奎、张学良等人的口述史为依据,叙述蒋介石等人“清党”、汪精卫集团“分共”、“二次北伐”、国民党时代的思想统治、《塘沽协定》善后交涉、蒋介石的对日谋略、陈立夫亲历的国共谈判、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揭示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政坛内幕和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情况。
英法等国和清政府有血海深仇么?他们为什么要和万里之外的中国打仗呢?答案只有一个:赚钱,一切为了赚钱!中国巨大的市场使得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垂涎三尺,为了扭转和大清做生意一直亏损的局面和打开中国的市场,它们冠冕堂皇地发动了鸦片战争。在与清军作战以及与当时政府官员和皇帝交往的过程中,贵族们愚昧无知﹑孱弱无能表露无遗,它进一步激起了列强们的贪欲。晚清政府中的一些开明人士,也开始了打破陈旧观念,逐步实行“对外开放”。他们对列强从对抗到屈服直至合作的态度映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剪影。中国开始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变局”。
《造反者:从隋末反政府武装透视王朝末局》是中国的王朝末代是个不断重复的老戏,隔几百年就来那么一次,桥段都差不多。无非是官逼民反、遍地烽烟;继而篡权夺位,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然后王师出现,拨乱反正,收复河山;最后改朝换代,万象更新,其实一切照旧,只看能维持多久。抛开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抹去隋朝末世的演义色彩,直接切入历史本质,对隋末各种反政府势力的个性与共性展开分析,从最有代表性的个体的生命轨迹去探求历代封建王朝造反者的共性,同时揭示了这些造反者个性中他人无法复制的部分。
《彩绘本美国历史(精)》九篇组合而成,每篇均围绕美国历史上一位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展开,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场景。 全书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别开生面地解析了美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生活、文化、科技、娱乐等,读起来兴趣盎然,简明易懂。
荷兰历史学家菲克·梅杰(FikMeijer)在《角斗士历致命的游戏》中别出心裁地讲述了角斗士的真实故事。他透过对希腊和伊特鲁里亚历史的研究,从墓志铭、墙上涂鸦、镶嵌画、壁画和石雕、庞贝火山灰下重见天日的艺术品,乃至古罗马作家的作品片段中取材,栩栩如生地复活了角斗场上腥风血雨的厮杀场景,读来扣人心弦。《角斗士历致命的游戏》是菲克·梅杰的代表作之一,史料丰富,文字生动活泼,是一本十分的历史读物。
《造反者:从隋末反政府武装透视王朝末局》是中国的王朝末代是个不断重复的老戏,隔几百年就来那么一次,桥段都差不多。无非是官逼民反、遍地烽烟;继而篡权夺位,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然后王师出现,拨乱反正,收复河山;最后改朝换代,万象更新,其实一切照旧,只看能维持多久。抛开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抹去隋朝末世的演义色彩,直接切入历史本质,对隋末各种反政府势力的个性与共性展开分析,从最有代表性的个体的生命轨迹去探求历代封建王朝造反者的共性,同时揭示了这些造反者个性中他人无法复制的部分。
《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作者以近代中国绅士资本家盛宣怀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华盛纺织厂、中国通商银行四家官督商办企业为主线,大量使用中文、日文和西文的可靠资料,详细阐述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经济成就和问题、人事和政策、社会和制度诸问题,并将中国的经验与日本和西方的经验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值得人们深刻反思的问题。《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所涉及到的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尚未解决的某些政策问题,为当今工业的现代化计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于谦祠墓》作为《西湖丛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编撰了这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西湖全书》。她和《西湖通史》、《西湖文献集成》共同构筑了一个蕴藏几乎西湖瑰宝的陈列馆,一个供人全面深入了解、研究西湖的开放型阅览室。如果说《西湖通史》是一部叙述几千年西湖历史踪迹的大气磅礴的巨片,《西湖文献集成》是一部全景式立体演绎西湖景物的引人入胜的连续剧,《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我们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和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地体味到西湖无穷无尽的魅力!
他的个子明显变矮,胡子掉光,鼻子变粗大,耳垂变厚。皮肤的弹性消失了,关节变僵硬,力气也越来越小。他的嗓音很快有了改变,不再粗声粗气。他不久就变胖、变柔弱了。他的外表越来越符合自己的身份——宦官。 藩王也好,公主也好,甚至包括公侯伯爵,他们身边都有宦官随侍。而随着明朝社会地主和百姓之间差距的拉大,简单的经济供需理论派上了用场:一贫如洗的穷人不得不让自己或孩子接受阉割,好觅得差事。对于无法通过困难的科举或付出金钱而跻身士绅阶层的老百姓来说,取得特权和影响力的办法便是当宦官。于是志愿者迅速增加。正是这群人构成了行政体系中文官、武官之外的第三个行政分支,而且建制完备。从宫廷政务到特务活动与内部安全,从军事外交到征税、上供以及朝廷专卖,宦官的身影几乎遍及各处——他们绝非明朝政府的附
汉朝是一个持续稳定强盛的王朝,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西汉也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接近真实的汉朝》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重新梳理了大汉王朝的历史脉络,从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中还原了一个个鲜活而富有个性的历史人物,生动叙述了一桩桩复杂而又传奇的历史事件,这段模糊而又遥远的历史也因此在我们眼前也逐渐清晰起来。
《明清后妃的爱恨往事》以历史的细微末节为着眼点。从这些后妃的人生际遇来勾画历史的脉动,探寻大历史中个体的命运。文章笔调滋润,自有悲悯;华美,漫溢着清冷;柔媚处,几分决绝。满目浓浓淡淡的人情故事,是作者试图在文学与历史、人生哲理中进行的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也是对后宫妃子的情爱人生、权力意志、历史命运进行的全新而又深沉的解读。
掌握了尼罗河一年一度洪水规律的古埃及人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公元前2200年开始的大旱则导致埃及陷入四分五裂的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0年之后三百余年的温和气候催生了罗马帝国,而欧亚大草原的大旱则唤出了可怕的“上帝之鞭”匈人战士,使帝国一蹶不振;高棉王朝修筑完善的灌溉系统利用丰沛的雨水,但过度的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水的肆虐最终使宏伟壮丽的吴哥窟被人遗忘;“小冰期”使西班牙对北美的殖民严重受挫,但荷兰的商船则利用此时更强的东风获得了优势,成为促成“荷兰黄金时代”的一个因素。最近几十年古气候学的迅速发展,使科学家们获得了望向远古的望远镜,通过对深海岩芯、极地冰芯、洞穴沉积物、树木年轮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古人曾经生活的环境,许多历史学问题也因此获得了气候方面的新解释。现在我们知道
在莫斯科一条安静的小巷里,有一栋老房子。往上爬六段楼梯,左转,就是穆罗姆采夫的家。1902 年10 月的某个夜晚,我们走进他家,在那里待了整整100 年。我们认识了穆罗姆采夫家族的几代人,也认识了他们的邻居和朋友;我们目睹了他们的相聚和分离、快乐和悲伤、希望和失落,经历了许多俄罗斯普通家庭在那个年代中所经历的一切。 这段家族往事折射出了20 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诉说这段历史的不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他们的物件:家具、衣物、餐具、图书、玩具等。物件会保存它们被制造和使用的那个时代的烙印,留下光阴的痕迹。它们见证了课本中未曾写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历史,也见证了每一个家族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这段家族往事折射出了20 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诉说这段历史的不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他们的物件:家具、衣物
继《海上遗珍》辑《武康路》2017年出版之后,2018年出版的第二辑《衡山路》依然延续原有的风格,收录了学者、作家等撰写的关于衡山路(辟筑于1922年,旧称贝当路)和宝庆路(辟筑于1902年,旧称宝建路)上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名人的文章,既有对建筑历史沿革的考证、对轶闻趣事的生动记述,也有对曾经居住在这里的文化名人的深情回忆,透过细枝末节,感受时代变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甘肃的过去,把握甘肃的今天,展望甘肃美好的未来。 甘肃曾有过骄人的辉煌和繁荣。地处黄河中上游的甘肃,对华夏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以秦安大地湾为代表,遍布全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以及羲皇和女娲的故事,都是灿烂的远古文明的见证,辉映着先民智慧的光芒。有文字记载并给华夏文明以重大影响的人和事,更是不胜枚举。周王朝的先祖就发祥于泾河流域和陇东地区,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的先祖就崛起于天水一带。自西汉张骞通西域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曾孕育了一批杰出的人物,产生了李广、赵充国、金日禅、窦融、张芝等众多英雄豪杰。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甘肃境
《仁慈的暴君朱棣》以通俗易懂的现代语境讲述明成祖朱棣夺取政权后,因顾忌“名不正,言不顺”而对侄儿朱允炆的前朝旧臣采取血腥镇压,因此获得“暴君”称号;又由“靖难之役”后备加体恤民情,努力将原本满目疮痍的局面发展成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永乐盛世”。比如,这位被后世尊称为“永乐大帝”的仁慈暴君,先后五次亲征蒙古、收复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在西北设立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在位期间,他还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创举,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对此,毛泽东曾经评价朱棣“搞得比较好”。《仁慈的暴君朱棣》讲述的正是这位个性鲜明、有胆有识、意志顽强的封建王朝的“改革派”皇帝朱棣的那些旧朝往事。
《本草春秋》不是中药的历史,而是以中药书写的历史,是用当归、远志、甘草、人参串连起来的历史散文集。史书药书对照来看,同样发黄的纸页上,竟能找到不少彼此印证的章节,更有许多埋伏呼应之处。一段波谲云诡的历史,在医家眼中,往往不过是一张字迹潦草的药方,撰写者或是高明,或是蹩脚,或是认真,或是敷衍……以药读史,相互补充相互阐发,别有一番滋味。传说太乙真人用莲藕拼出哪吒的人形,助他起死回生——作者在浩如烟海的本草药书中,挑出那些蕴涵历史天机、闪烁着青铜寒光的中药,为我们过往的几千年搭起了一座沉重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