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教授单墫老师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来写的,他不仅仅讲奥赛竞赛题,他是结合奥赛题用一些有趣的问题来阐述,内容很丰富、详实。 作者首先介绍了图论的基本知识,然后用图论的基本知识来解答数学奥赛中一些常见的考试题。
从勾股定理谈起(第2版)》从读者熟知的勾股定理出发,讨论了它在几何方面的简单推广和应用,并且导出了著名的勾股数公式,进而讨论了单位圆周上的有理点、整边三角形以及由勾股定理引申出来的某些数论问题;然后又回到平面几何,详尽地讨论了一个有名的几何问题 平面图形的等组问题;*后简单地介绍了近代数学里著名的希尔伯特第三问题。 《数学奥赛辅导丛书(第2辑):从勾股定理谈起(第2版)》内容新颖,题材多样,特别注重数形结合,文字生动、浅显.书中还配有许多经过启发易于解决的难题,并附有解答概要,《数学奥赛辅导丛书(第2辑):从勾股定理谈起(第2版)》是一本中学生值得一读的课外读物。
《历届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及解答(第5卷):兼谈复数的基本知识(1970-1972)》介绍了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是全国性的智力竞技活动,由大学教授出题,题目具有深厚的背景,蕴涵丰富的数学思想,这些题目
《(2000-2009)历届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试题集(第7卷)》共分两编:第一编试题,共包括61~70届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及解答;第二编背景介绍,主要介绍了凸函数。《(2000-2009)历届美国
《历届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及解答(第7卷):兼谈Liouville定理(1981-1986)》面向高中师生,整理了从1981年到1986年历届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并给出了巧妙的解答。美国中学数学
奥林匹克数学的教育功能,已被国外多年的实践证明。虽然奥数不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但它为“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学生建造了一个开发智力的平台,让他们有了思索的习惯和开拓创新的自信。因此,我们特别为小学生精心编写了这套《小学奥数***经典题360例》丛书。 本套丛书按1-6年级分为6本,本书是第六本。每本有24个主题训练,供一个学年使用,即每学期安排12个主题训练,每个主题时间为一周,每天讲解一道典型例题,同时列出两道相似的模仿练习题供学生举一反三进行练习。选题难易始终,循序渐进,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解答,揭示了解题的思维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的重点以及难点,领悟问题的实质与精髓,着重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显示出鲜明的创新性、时代性、示范性。 本
学霸课堂小学奥数一点就通培优训练-5年级
数学奥林匹克是较高层次的数学竞赛,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集(2004-2012)》汇集了自2004年开始第1届至2012年第9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竞
本书是 教授单墫老师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来写的,他不仅仅讲奥赛竞赛题,他是结合奥赛题用一些有趣的问题来阐述,内容很丰富、详实。 作者首先介绍了图论的基本知识,然后用图论的基本知识来解答数学奥赛中一些常见的考试题。
算两次 ,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称做富比尼原理。 学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同学一定知道 为了得到一个方程,我们必须把同一个量以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即将一个量 算两次 。这种手法在几何计算中也极为常见。这本小册子,通过形形色色的例题来介绍 算两次 。读者一定能够举一反三,找到更多的应用。
目前,有关中学生复习资料、课外辅导读物已经出版得很多了,甚至使一些中学生感到不堪负担,所以再出版这类读物一定要注重质量,否则“天下文章一大抄”,又无创新之见,未免有误人子弟之嫌,写这类读物如何才能确保质量呢?我想华罗庚老师的两名名言:“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才能浅出”,应该成为写这类读物的指导思想,他本人生前写的一系列科普读物,包括为中学生写的一些书,也堪称是这方面的范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老师们,在从事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一向对中学数学的活动十分关注,无论对数学竞赛,还是为中学生及中学教师开设讲座、出版中学读物都十分热心,这也许是受华罗庚老师的亲炙,耳濡目染的缘故,所以至今这仍然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一个传统和特色。
《递推数列》由陈泽安、韩创新、黄楚清、高泽红编著,本书专论递推数列,主要讨论线性递推数列的解法,内容涉及非齐线性、一般线性、一般线性组以及少量非线性等问题,在附录中,还介绍了求解数列问题的重要工具——母函数,使用本书的求解方法,对不少历史上有名的数列习题,以及前30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难度较大的递推数列习题,可轻而易举地求出其解。 《递推数列》虽是专论,但尽可能地做到了深入浅出,只要读者认可附录Ⅱ中的命题,一般都能看懂本书。
《从课本到奥数.1年级.第1学期:B版:精英版》由熊斌主编
学霸课堂小学奥数一点就通培优训练-1年级
《历届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及解答(第3卷):兼谈布查特-莫斯特定理(1960-1964)》由刘培杰数学工作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