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魏书生以严整、科学、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新颖的互动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引领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本书即他的经典著作,以班主任工作为主题,全方位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包括班主任的自身定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班级管理的人性化、自主化、个性化、特色化,高效的学习方法,等等,从指导思想到管理措施,再到工作细节,完美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别具一格的工作作风。 本书内容丰富,情感厚重,风格平实。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让人身临其境,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深刻的思考闪烁着师者的智慧光芒,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被广大教师尊为需读教科书。很多学校、教育局
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2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自1 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
《活在课堂里》是李政涛教授写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的一首“抒情诗”。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努力写出课堂已有的样子和应有的样子,写出课堂的中国风格和西方风采,写出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从而写出教师生命的样子,活在课堂里的活泼泼生命的样子。教师生命的千差万别,造就了课堂的千姿百态。课堂是教师生命的结晶,是展现生命价值、生命光彩的地方,教师活得精彩,课堂才能上得精彩。相信读者读了这些清新隽永的文字,既能丰润干涸的心田,又能缓解职业倦怠,笃定又幸福地活在课堂里。
本书从对人性底层规律的思考入手,深刻洞见教育的本质,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理念和概念。 本书参照《道德经》的架构,共九九八十一章,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无分别的爱的家庭养育理念,讲述了单双重心轨道、生态化养育、依附关系、万物和解定律、100分定律、元认知、元能力、 热爱、追杀效应、 杀效应、山海人格、人格获胜等一系列原创教育思想,告诉每个真正关注孩子人生格局和渴望孩子成功的父母:教育的关键是和心在一起。 本书清晰揭示了成功和幸福的底层逻辑,以及实现的路径,并且提供了截然不同于其他研究者的观察视角和思考深度。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领域的革命性的书籍,也是一本生命成长领域的革命性的书籍,阅读这本书,将会是一场思考的盛宴,一场心灵花开的盛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发展阶段的重点,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下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都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本书旨在报告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在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实质内涵、核心素养下英语课程目标与内容、英语学业质量标准等关键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的测试理念与技术、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故事分享”。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实践,一路走来,我们有着太多的艰难、太多的思考和太多的喜悅。故事不仅记录了我们的旅程,也能让读者理解我们的旅程和课堂观察本身。为此,我们收录了课堂观察大区域合作体——浙江余杭、北京海淀、于夏银川探索的若干故事,与读者分享。第二部分“问题解答”。我们相信,专业行动不仅需要经验积累,而且需要知识基础。我们选择了20个问题,用问答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课堂观察的概念、意义、操作技术与流程、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这对教师形成正确的观念并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范式创新”。拆除听评课的“旧房子”是件容易的事,但重建听评课的“新房子”就不容易了。我们在崔教授团队的强有力支持下
本书针对国家、省部、地级市、区/县、学校等不同级别的课题,逐一讲解选题、设计、申报、立项、分工、选材、研究、检查、报告、结题、推广流程,以案例形式破解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各个阶段容易产生的问题,是中小学老师、教育硕士从事教科研的有力参考。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近四十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集萃,全面体现了李镇西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 李镇西老师是学生信赖、家长信任、教师信服的班主任。他以爱心、民主和尊重,让他的所有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他创新的班级管理艺术,真诚智慧的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处处体现出他的人文情怀和对教育的虔敬之心。阅读本书,你会受到感染和激励,并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智慧,但如何把这些感性的教学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思考变为论文,还需要具体的方法和路径。本书极为难得地从日常审稿的编辑视角出发,在过眼上万篇教师投稿的基础上,提炼论文写作方法经验,手把手破解一线教师论文写作难题。不管是“如何将一节课变为论文”,还是将课题成果顺利转化,这些论文写作的“拦路虎”都能在书中得到解决之道。上好课、写论文、做课题相辅相成,本书希望切实转变一线教师科研观念,让老师享受研究的乐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思政课在课程理念、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本书依据新时代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在系统总结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积极贯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要求,全书分为课程论、教学论、教师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课程的发展历史、课程性质目标地位、课程标准与教材、课程教学准备、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既注意吸收以往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又注意反映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新经验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既着力于经验总结,使课程与教学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又注重于理论的论证,形成规律性认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可以用作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课程
本书对教师的语言进行了细致的类型拆解与精细的方法讲解。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融入实用方法中,帮助教师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应用理论:皮格马利翁效应、蔡格尼克记忆效应、黄金圈理论等。总结方法:夸张法、比较法、赋予价值法、选择法、想象法、数值化法等。适用场景: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当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时、当学生对表扬习以为常时、当学生的言行伤害到他人时等。
本书系作者专注课堂的 本专著。迄今为止,作者已听课6600多节,积累了大量了素材,且积淀了自己的观课、议课的理念和方法。作者从课堂入手,又不囿于课堂,从中融入对社会、文化以及教育等诸多的思辨,解读了课堂中的个体生命的奥秘和价值。作者认为,教师的使命和生命都在课堂,课堂是教师成就自我生命价值的载体,教师生命的独特,就在于与课堂的交汇。本书是作者诸多教育著作中的重要转折之作,意义非凡。本书可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的专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