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当代的教育视角出发,聚焦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据,根据数学不同内容领域和不同领域中具体的数学主题,在数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相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组织策略、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实施、真实教学现象的重现、教学工具和技术的运用等等,分析探讨中小学生如何学习数学,以及教师如何基于具体的数学内容,正确的理解与合理的运用相关教学概念和要求,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本书针对中小学阶段的各个数学课程内容主题,详细说明了如何规划该主题的学习进度,以及如何通过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理解该主题的内容。手册中有大量真实的学生学习示例,对常见问题和挑战进行归纳与总结,可以帮助教师直观地了解什么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和评估策略。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版是我国批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的几所高校合作的一部专著,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0年重点课题的最终成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吸收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成果,在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本书作者既在长期的宣传思想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中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本书在修订时除原有各章作了与时俱进的修改、调整外,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论、思考政治教育载体论三章。
在《全局学习法》一书中,哈佛大学资深教授戴维?珀金斯提出了关于教学的一种全新、实用的教育理论。他以学打棒球为比喻,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教学实例,描述了如何利用全局学习法7原则组织学习,以获得深刻而持久的效果,并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能引导学生学“全局游戏”,而非某学科的若干孤立要素,则任何年级任何科目的教学都可以做得更有成效。 本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一线教师,各级教育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本书的观点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生活中各种需要学习的领域,因此普通读者也可从本书中获得借鉴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来说是个舶来品。长期以来,无论是职业教育理论流派还是实践模式,我国一直以引进西方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每年都有大量著作出版,大量论文发表,大量课题通过鉴定,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建立,我国的职业教育学术研究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呼之欲出。在如火如荼的职业教育学术研究中,作为我国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点的诞生地,我们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感到应当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因此出版了这套丛书。
本书拟从一个园长成长的视角,呈现园长在教育管理和研究上的历程。力图从课程改革、儿童发展、和一个管理者专业素养养成的视角,立体呈现作为园长在教学管理和研究上的专业、站位。 靠前章 基于作者个人专业成长的经历,从管理的观念、教师的培养和课程的管理支持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分享了每个成长阶段对管理的理解及相应的策略。 第二章 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作者专业研究历程中的几个时段,分别就教学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的阐述。 第三章 从作者个人成长的角度传递一种理念,作为园长要更多跨界、跨领域的学习。
“快乐小镇”儿童微型社区社会体验乐园,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师范附属幼儿园的3-6岁儿童微社会体验特色区域活动(以下简称“快乐小镇”),是幼儿园自主区域游戏的形式之一。它集合了大区域、小区域的优势,是以社会角色、社会活动为主线的多元智能体验活动。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关乎学校德育实效性。其根本在于做之前就要想好: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事实上做所有事都应如此!说来易,做却难!然而,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校长是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首要责任人。 本书从“导论”、“学校德育目标顶层设计论”、“学校德育内容顶层设计论”、“学校德育途径顶层设计论”、“学校德育方法顶层设计论”、“学校德育管理顶层设计论”和“学校德育评价顶层设计论”七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希望能给予教育同仁们在学校德育顶层设计方面的启示,希望学者、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做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小学分册)》中穿插了大量来自于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场景,图文并茂,增强了内容的活泼性和现场感。同时,通过“超级链接”、“思维拓展”“校园广角”等小栏目的方式呈现了大量拓展性材料和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情况,为深入学习、经验借鉴和互动交流提供了方便。
《民国大师家风学养课(全7册)》由蔡元培等著
从传统上对分配和教育组织的关注转向对课程和教学问题的关注,是英语国家研究人员追随的研究潮流。出版引进该书是中国教育社会学国际化的标志。 本书把课程与教学问题引入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标志着教育社会学研究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将课程中知识的组织视为社会的建构;课程、教学、评价这三种信息系统是教育知识编码的实现形式,其实现过程反映一个社会如何选择、分类、分配、传递公开性知识;知识分层则体现了知识分配与社会权力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这类问题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我们从本书中可以看到,,知识应当在课程中得到应用,这里涉及到知识的选择、组织和评估。第二,教育知识要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三种信息系统来实现,它反映了权力的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则。第三,知
本书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材,也可供中小学教师培训使用。它从教师、学生、学校等角度对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阐释。 与一般的教育法教材不同,《学校法制(理论与案例)》没有只从法律体系的角度来阐释教育法律法规,而从学校的三个不同的主体出发,对相关的法律关系进行了剖析。这样编写很适合非法律专业人士如师范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等来了解、掌握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养。并且,本书对法律的阐释并不局限于用判例进行例证,还列举了学校教育中大量的涉法案例,并进行了剖析,非常贴近学校教育的实际。
《音乐教育原理》第二版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增加了大约40%的新材料,全书的容量扩大了10%。该书原来的范围也有所拓展,吸纳了诸如80年代以来的教育危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国家在危机中》等报告,以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对文化多元主义的日益增强的呼唤,还有教育心理学的新的观点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这本书是一部原理性质的课程,其内容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提供一种核心的材料,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建构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