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这门课程讲什么?作为教育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国教育史重在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将它们置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把握其发展脉络。对教育制度的讲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阐述相关的方针政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措施及其经验得失;其他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人才选拔制度等内容,仅述及与学校教育相关涉的部分。对教育思想的讲述重在介绍和分析代表性人物、学派与思潮,反映各个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理论思维的得失。为了能够讲述清楚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发展,需要旁及一些历史和学术史内容,说明教育发展的背景。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根据有关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新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地下出土简牍材料整理和研究成果,对教材的相关内容
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往往并不缺少这样的理念和意识,只是缺少方法和工具, 苦于找不到具体途径。 针对教师面临的困惑与困难,立足课堂实践,本书通过数十个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具有素养目标承载力的核心任务、如何根据学科大概念重构单元;解释为什么要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学习、为什么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阐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应提供的资源,以及进行学习诊断、评估的操作要点。 在提供落实核心素养操作框架、流程和方法的同时,书中还特别提示了应着力避免的典型误区。 本书适合教师培训与阅读。
项目式学习(PBL)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正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我们看到过太多所谓的项目,它们仅关注趣味性或动手实践,却没有涉及重要的学习目标;与之相对,实施良好的项目,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舞台,使他们得以深度体验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因此,有志于转向 PBL 的教师想要参考更多高质量的项目实例,想要了解更多日常用来支持和吸引所有学生参与 PBL 的具体做法。 本书深入介绍了帮助学生成功的七大项目式教学实践 建立课堂文化、设计与计划、与课标对应、管理教学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搭建学习支架、参与和指导,每个要点均包含大量的实用教学策略,以及教师们对课堂经验的反思。 本书站在 PBL 教师的视角,为你详细讲述发生在PBL课堂上的故事。
本书是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荣维东在其博士论文《写作课程范式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全书旨在对我国中小学的写作课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反思和重建。书中对中西方写作课程理论进行了概述,回顾我国写作教学发展历程,提出过程写作和交际语境写作的重要性和地位,针对我国当下中小学写作教学现状中的问题和弊端,力图整合写作课程范式,建立更好的写作课程知识和标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学术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将成为我国语文教育领域写作课程研究的一部重要而鲜明的著作。
本书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紧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对历史课程内容的关键问题进行精讲,并呈现相关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同时精选历史材料为载体,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全书从 学习精要 研究动态 史学导读 三个维度,呈现了52个历史主题的教学思考和学习建议。 学习精要:凸显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注重历史问题讲解的拓展性、加深性和实用性,引导师生理解教科书的主旨。 研究动态:梳理相关历史主题的学术动态,了解前沿学术争鸣,凸显 问题论证 的思维逻辑。 史学导读:精选史料和历史记载,突出 史料实证 素养,提升学生阅读、辨析、解释史料的能力。 本书体现了研究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它是一线教师在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思路,帮助他们
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意义深远,却很不容易。而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可以让日常的学与教超越传统的 双基 ,为落实核心素养提供可行路径。 如何用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如何提炼大概念?如何将大概念转化成核心问题?如何设计核心任务?如何设计、实施、评估大单元教学? 本书涉及10多个学科、100多个大概念,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大概念教学实践模型,系统论述了大概念统领、核心问题导向、核心任务驱动的大单元教学是如何设计、实施和评估的,并提供了三个完整的大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这是一本大概念教学实践工具书。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把那些看似 高深 的理论说清楚,讲明白,让大家看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中的真正样子。书中来自教学一线各学科生动、鲜活的案例,接地气、可操作、可执行,真实可见,很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每位教师都可将从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研究中所获得的见解引入教学实践。本书为教师提供了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研究 理解的基础,作为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使用的基础。本书为课堂积极和有力改变提供了希望,提供了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教师理解行为背后的关键,从而获得成长,让课堂和教学更加完善。 《教师不可不知的脑科学知识:脑科学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原则》以大脑为基础的原则展示了大脑和大脑如何与我们所知道的课堂行为和学习有关。作者将学习科学的三个领域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与每个教师和学习者的工作相关,填补了教师教育文本的空白。本书涵盖了12项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教学指导核心原则,而对于核心基本原则的分析则在一个由七个指导原则组成的框架中进行,每一个指导原则都由
幼儿深度学习是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促进幼儿深度思考,不断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模式,近些年被广泛关注、研究。依据幼儿深度学习的指向性以及幼儿学习的生成性, 课题故事 是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实施路径,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本书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精选了50篇幼儿深度学习课程故事汇编成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丰富实用,是一线教师研究、探索幼儿深度学习课程设计的学习用书,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世界各地的教师都在尝试用项目式学习(PBL)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但它仍未成为主流。 如果这么多教师相信PBL,如果这种方法真的可以让学生受益,为什么它没能成为教学常态? 因为教师心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为什么要进行PBL? 探究与PBL有什么关系? 如何开始PBL? 如何构建PBL体验? 如何与学生会谈? 如何在PBL中融入直接教学? 如何打造PBL文化? 如何管理混乱的局面? 如何给学生评分? 项目式学习专家罗斯 库珀和埃琳 墨菲与数千名PBL实践者密切合作,对上述常见的真实问题做出了真实的回答。 书中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艰深的理论,聚焦PBL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厘清容易混淆的概念,提供实用的工具和资源。
本书作者依托丰富的一线教育实践以及对AI和当代教育的深入洞察,全面剖析了当下该如何正确且高效地使用AI工具提升学习与思考能力。作者从孩子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出发,探讨了在AI时代,孩子们应如何抓住机遇、科学应对挑战。同时,书中还详细分析了孩子未来在学科选择、专业方向、职业规划、人生发展等方面的关键决策,为家长与孩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建议。本书适合孩子及其家长阅读。
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中,实施大单元教学成为重要方式。 大单元设计中的 大 体现在哪里? 大单元设计要 大 到什么程度?如何衡量它够大了? 大单元设计的具体方法有哪些?难点在哪里? 大单元设计后的教学如何展开?怎样组织? 大单元教学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估? 本书梳理了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30篇鲜活案例,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等12个学科,涉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核心任务的设计、大单元的重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开发,以及诊断与评估等方面,系统阐明大单元设计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帮助教师破解实践中的难题与困惑。
本书选取了十位小学语文名师有代表性的十节课例,这十个课例现场真实、效果扎实、底蕴厚实。作者王崧舟老师遵循整体性、集中性、迁移性原则,对这些课例进行全程审读、微格分析,按照预先设定的观课主题和角度,进行模式提炼、深度阐释。 王崧舟老师的点评立足于课程实践、教学实际和课堂实战,但其背后是有学理思考和逻辑思辨的。王崧舟老师希望通过观课帮助读者明确,这十位名师的教学内容范围是如何做到明确的,他们的教学目标是如何做到集中的,他们的学习难度是如何做到适宜的。 本书可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灵感,帮助一线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文学解读基础:孙绍振课堂讲演录》据课堂录 音修订补充。学术语言为明快生动的口语代替,智性 的深邃与幽默的谐趣水乳交融,现场师生互动的氛围 洋溢,聪明的读者不难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目睹西方前卫文学理论在文学文本解读面前 一 筹莫展 的困境,作者以其足够的文化自信,致力于 在继承批判西方古典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过程中,进 行文学的(审美、审丑、审智)价值的坚守和理论的 突围,当仁不让地提出建构中国式的文学文本解读学 的历史使命,原创性地提出真善美三维 错位 ,颠 覆僵化的内容决定形式,提出形式强迫内容就范,创 造内容,从大量的实例中,深度地揭示出诗歌、小说 、散文的特殊规律和系统结构。 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的可操作的具体分析方法,有 效地解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经典,
小学生写作特别难?小学生习作不知怎么教?《一篇一篇 解读统编:习作这样教》(3-6年级卷)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之书。全程课堂实录 可下载的PPT课件,为一线教师解决 习作教学 上课难题。 这套书分为两册,上册为3-4年级卷,下册为5-6年级卷。习作的重难点在哪里?怎么巧妙展开?如何巧妙设计进行推进?PPT如何呈现? 一本超级实用的 习作教学 课堂实录设计指南。手把手教您上好统编新课的 习作教学 单元。从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到环节解析,立体呈现有趣、有料又有效的范本课堂。
本书是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又一力作,延续了青春语文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思想,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 书中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读透一本书,如何选点聚焦,如何开发课型,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如何同书异构,如何通过教研和阅读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等问题。全书共十二讲,每一讲均有精彩纷呈的观点,丰富且精雕细琢的课例,是一线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操宝典。
《怎么做教学管理 给教学管理者的35个建议》围绕教学管理思想、常规管理策略、研修活动组织、校本科研管理、骨干团队建设五个方面,以作者多年在学校管理中的体验与经验为主线,提炼出35条给一线教学管理者的建议;同时,书中也有部分内容是作者基于现代学校管理理念而提出的,有着一定的理想色彩的管理思路。
《教学设计原理》是教学设计领域的经典著作。 《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修订本)》秉承前四版 学习分类 和 教以学为基础 的核心思想,在修订中增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突出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数字时代的信息技术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二是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若干模型,并重点介绍了ADDIE(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模型,从更全面的角度刻画了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三是探讨了建构主义思潮对教育教学尤其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影响,并对和建构主义者的哲学与实践相联系的问题做了分析。*后,本书反映了学生行为表现测量和教学系统评价等领域的新发展,如真实性测量以及教学系统评价的若干具体类型和方法。两位新作者的加入也带来了军事与培训领域的教学设计案例,使得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技术超出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情境,有了更广
本书围绕小学一~二年级学段的重要育人主题,阐述学生的成长规律并基于成长规律提出详细的育人策略。书中具体介绍了学生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更好地与同伴交往等20多个这一阶段学生*重要的成长主题,详细阐述了学生在相关主题方面的成长特点以及如何育人的具体策略,帮助教师深入地理解所教学生的发展特点,并使用书中的育人策略提升育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本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掌握正确的育人理念和有效的育人方法,坚定自己更好地落实育人任务的信心,收获属于教师职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