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是联大文学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由朱自清、胡适、闻一多、陈寅恪、浦江清五位大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集成。《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一书按通览与专讲纵横史学。共两个部分:以联大必修课教授雷海宗的“中国通史”为主,再增设教授专题专讲。专讲共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如此编排,既能有多位老师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又能保持作者独立性和阶段的系统性。《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按历史顺序共分七个部分:胡适先生讲“哲学概说”“诸子哲学”,冯友兰先生讲“汉代儒学
学习科学致力于研究多种情境脉络(尤其是真实境脉)中的学习,以更好地理解产生的学习的认知和社会过程;并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对学习环境的创设进行设计研究,支持人们更加深入、更为有效地进行学习。本书精选学习科学这一新领域的“关键词”,阐明其历史发展、主要观点、典型案例、实践意蕴等,为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学习科学提供明晰的索引和重要的参考,是华东师范学习科学研究中心(http://Isc.ecnu.edu.cn)在继《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华东师范出版社)、《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型的国际前沿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国际视野中的研究性学习》(广东教育出版社)等丛书和其他若干著作之后推出的关于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
本书在理清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四所个案学校评估历程的深入描述,剖析了发展性学校评价在我国现实环境下实施的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讨论了在既有的教育生态下我国发展性学校评价实施和推广的条件对策。
社会与政治变革的全球进程深刻影响到教育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如此。近年来,教育史研究从新的角度,运用性别研究、识字史、社会理论和经济史等来分析教育,已经超越了学科边界。在开创性的《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册》中,约翰·L.鲁里和艾琳·H.田村汇集了不同的声音,创作出一部综合性、跨学科的历史,对教育中的殖民主义、改革、多样性和技术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这部手册顾及了机构和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从中国古代的儒家教学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成人礼,到中世纪意大利大学的政治化,再到马提尼克岛的反殖民教育,及至其他内容。在36个章节中,作者们对非洲、中东、亚洲、太平洋、美洲和欧洲的教育是如何在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演进的,以及此种变化如何影响学生、家庭和教育者的经历进行了思考。他们还对教育机构、学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