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础数学领域的畅销书籍之一,全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表,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系统地介绍了数学各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常见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全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问题求解、集合论、逻辑、图论、数系、数论和实数系、代数模型、消费者数学、几何、分配、投票、计数、概率以及描述性统计等。全书强调直觉思维和可视化,以帮助读者理解相关知识并强化记忆为目标,以基本概念、例题和练习题为主线,适当引入了历史回顾、运用技术和生活中的数学等知识点,适时采用了要点、解题策略、建议、自我测试、本章复习题和本章测试等辅助手段。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中等学校、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是对数学感兴趣的中学生及其他社会公众。
清末民初,教育作为救亡图存的重要措施受到学者们的普遍重视,此时报刊开始兴起,二者结合就产生了教育小说这一教育史上的奇葩。本书辑录了中国近代教育小说20多篇,作者包括叶圣陶、陶行知、许杰、冰心、周瘦鹃、王西彦等人。这些教育小说反映了当时教育思想的演变,既可以为教育史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也可以让读者透过小说透视当时教育的生动场景,读到在传统文献中难以读到的细节,也有助于人们通过小说去认识和把握当时教育的转型过程,对思考当今教育亦有助益。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关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指标本身的研究,考察教育指标的发展历史与脉络,分析教育指标与教育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从产出指标、投入指标、机会指标和过程指标四个维度,比较中国与OECD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指标,探讨中国教育在世界教育中的地位。
本书是一线教师掌握有效教学方法、上一堂好课的经典著作,虽几经再版更新,依旧风靡世界。作者基于几十年的课堂观察与教学研究,通过生动、翔实、典型的教学案例,多角度、广领域、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有效教师的深刻内涵和具体可行的有效教学方法。书中附带的讨论问题、实践体验活动和自评工具等也为职前和在职教师反思、应用和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机会,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有益参考。本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思维审视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诠释教育理论,深化了教师自身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其注重对话与案列的编排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快掌握有效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智能的结构》一书于1983年出版后,多元智能理论风靡全球,成为21世纪全球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在全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也促进了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它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加德纳初次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人类具有的八种智能,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维且系统的介绍,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和流行的智商测试发起了有力的挑战。加德纳依据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初次提出了“智能”的概念,并确认符合“智能”的八个判据,详细逐一地描述了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开创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因此在世界一举成名!这是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从业者不可不读的经典,也是用心的
《高考数学新题根》一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题根新。题根覆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内容,选用了近二十年来和新高考匹配的考题,以应对全国范围内的“三新高考”,即新的课标要求、新的教材使用、新的高考模式的新高考;变式新。关注“变式网络”和“高考链接”,重建题根引导下的问题链,尽可能地将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作为变式题,探究高考题的特点,重在压轴题上进行探究性演变。方法新;在每个题根演变基础上,通过“方法点睛”,总结高考一般解题方法,跳出高考题海刷题模式,促使知识触类旁通,以揭示高中数学知识背后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核心素养。
该稿每年度组稿一次,自2007年迄今是第16次。内容除了把2023年度全国各地拥有权威的小学数学竞赛试题收集精选,给出每道试题的详解外,新增了模拟试卷和奥数专题名师讲堂。本书由全国资优教育协作体联合推出,汇集2023年国内外重要的小学数学竞赛赛事的试题,并提供权威的详解答案,具有资料性、即时性、实用性、权威性。它为广大数学教师和各级教练员提供了一份新颖、丰富、实用的宝贵资料,也是数学爱好者发展思维、形成特长、培养竞赛能力的阶梯。通过对本书试题的研读,一定可令读者全面了解现时代小学数学的竞赛标准、题型变化、命题思路、具体风格。
本书展示了如何从字词、读音、标点到主体观点、阅读策略、创作角度等多维度来深度理解一本书,读透一本书。作为阅读教学系列中的一个分支,本书是《上好一堂阅读课》《上好一堂绘本课》补充,对孩子的阅读要求更高。前两本书在专业领域受到认可,本书是板块的延伸。本书有150个课例,共使用了50本绘本,每本书分为3堂课程进行讲解,在第一课的朗读基础上,强调2-3次的反复重读,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涵盖了从文意到字词、标点用法,阅读策略的应用方法总结等,内容详实。强调师生共读的分层分步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从指导型共读到自主阅读。
《星教师:冰山下的学习改进(套装全三册)》通过呈现解读教材的方法、思路、工具,引导教师真正读懂、用好、吃透教材,提升教师学习力和研究力。书中分多个篇章,从教材背后知识的精神点、方法点、思想点等角度,探索了一线教师读懂教材的方法和路径,呈现了优秀的做法及创意思考,为众多教师提供参考,提供给每位教师正确解读教材站稳讲台的“利器”,为教师提供走向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助力他们真正实现灵动和智慧的课堂,为教师的教学改进和学生的学习改进提供了指导路径和实践方案。
本丛书基于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于2021年组织的“第五届特教教师和资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展示与交流活动”,该活动征集的资源共有来自全国4000多所学校(包括开展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的7106件作品,择优选取80%进行出版,涵盖了视障、听障、智障、资源教师等特殊教育的各学科,资源分课例、微课、课件和教学设计四种类型,教学设计是文本形式,可以出版纸质书籍,其他三种类型资源可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现。教学设计和课件在征集资源时规定为新编人教版培智教育教材,这是国家目前正在推广的全国通用教材,新教材的使用是全国教师和领导、省市教育行政领导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全国各特殊教育学校急需的教学参考资料,如果出版发行,对所有特教教师是雪中送炭,也会成为受欢迎的书籍。本书是智力障碍教学设计课例。
《金榜题名之后 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重点大学寄托了万千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如今一系列专项招生计划也为更多学子打开了机会之门。然而,金榜题名之后,学子是否如想象那般顺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掌握其中“默认”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指出,家庭背景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更意味一整套关于“上大学”的文化技艺的传承,这使得出身优渥的大学生得以在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先机,而家境平平者却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绘制一张流程图,就能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进度,便于全面管理;画出学习主题的结构,就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从而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学习内容。 图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效果?认知科学家是如何说的?教师又该如何运用它来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呢?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本书介绍了信息组织图(Graphic Organisers)背后的认知理论,展示了30余种图示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呈现了50多位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的真实案例,以及将图示与其他教学策略结合使用的指南。 本书图文并茂,轻松易读,助力师生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实现高效教学和有效学习。
本书介绍了信息组织图(Graphic Organisers)背后的认知原理,展示了30余种图示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呈现了50多位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的真实案例,以及将图示与其他教学策略结合使用的指南。本书图文并茂,轻松易读,有助于师生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实现高效教学和有效学习。
"如何写人,才能鲜活生动?如何叙事,才能引人入胜?如何写景,才能不落俗套?如何状物,才能形象传神?全国中高考语文热点作家肖复兴给孩子的阅读写作课,作者亲自编选、审定,清新通俗、真挚晓畅。人大附中语文名师倾情荐读。117篇阅读实例,25个写作技巧。分为写人、叙事、状物绘景、阅读四册,各有侧重、相互映照,简明易懂、生动有趣。《阳光的三种用法》《荔枝》等5篇曾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笔下犹能有花开》《远航归来》等32篇被选作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模拟题。亲子共读的典范之作,带孩子尽情体味世间的温暖与生活的妙趣。拓展阅读视野、增强读写能力、提高文学素养。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写作,轻松应考、拿下高分!"
人文启蒙传承的是人类追求智慧的古老传统,并非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它的目标是求真、向善、通达、去除寡智和愚蠢,以及情感成熟的明白人生。它传播的是一种与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相一致的理性智识和伦理知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是与人文启蒙有关的古代智慧、知识和哲思观念前史。第二部分讨论当下启蒙知识传播的核心构成:传播者、接受者、传播手段和环境,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公共话语与写作。第三部分讨论与启蒙相关的社会政治生态、认知特征与伦理取向。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是国内专职人员最多、门类最全、总体水平优选、实力不错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机构,拥有一批国内公认的学科带头人,在疆域政区、水道变迁、地名考证、历史地图的研究和编绘、历史地理古籍整理、历史气候和灾害等方面一直处于学科前沿,近年来在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人口地理、移民史、历史政治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社会地理等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又有了很大发展。本书在充分、利用相关档案资料的基础上,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历史渊源和学术背景、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编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学科建设及成果等方面,并辅以学科大事记,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各个阶段作了客观和比较全面的历史呈现,为该学科留下了尽可能全
本书收录罗增儒教授关于数学教育和教育数学的代表性文章百余篇,系统总结罗增儒教授的数学教育思想,构建数学解题学理论,丰富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并为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丰富素材和宝贵经验。全书分为“上集:中学起步期”和“下集:大学发展期”两部分,具体包括数学教育学的基础建设、数学解题学的基本建设、教育数学的基础建设、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几方面的内容。
《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生态支持的本土化实践创新》从教育生态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呈现了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作为区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多年来对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实践探索的巨大成果,为全国范围的各级资源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也体现了海淀特教中心立足自身、放眼全局的高度站位和广博情怀。
本书包括《中国历史上的育德》和《中国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研究》两部分。《中国历史上的育德》贯通古今,对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思想家、教育家等主要代表性人物的德育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作简要概述,涉及道德的起源、人性的本质、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的原则、道德修养方法、道德行为评价等方面。中国教育史学界有关道德教育的成果并不多见,本书可以极大地丰富传统道德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研究》包含孙培青先生论述历史上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的著述,包括孔子、贾谊、傅玄、颜之推、韩愈、朱熹、杨贤江、孟宪承等的教育思想以及隋唐时期的王道教育思想、三教调和的教育思想等,颇多真知灼见,可以做我们现在实施教育时的参考;教育家生平的故事,更可以净化浮躁,鼓舞我们奋斗的勇气。
本套书是自1996年出版以来的全新修订本,系统梳理了从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到新兴的建构主义理论等主流学习理论的脉络,广泛吸取当今世界关于学习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主要讨论人类学习行为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学习原则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问题。旨在促进读者了解各种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成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帮助一线教育工作者廓清学习理论误区、启发教育研究思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和应用评估。本版在内容和结构编排上与前几版有较大不同,增加了信息处理理论以及对学习的重大作用,大幅扩展了关于技术手段的详细介绍,以涵盖该领域的近期新进展及社交媒体学习的相关内容。针对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各章均以一个小场景开篇,给出很多非正式的实例并加以详细讨论,能够加深读者对学习理论原理以及理论之间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