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存在着一个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本书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划分为社会大生态环境、教育系统所构成的生态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构成的“微“生态环境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分为若干方面,通过系统分析这些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厘清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各种变量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与说服力。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课题研究选题、实施、科研方法等进行逐一阐述,同时附有如课题申请、开题报告、研究计划、中期总结、结题报告等课题研究应用文范例,便于教师自己进行课题研究时参考;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课题研究过程中以及完成后相应的科研成果如何总结和推广,以及各种类型教研论文的撰写方法,并附有大量供教师参考的范文。全书注重实用性和普及性,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们不追求理论上的准确阐述和界定,而把重点放在操作层面上进行介绍,并配上近几年较典型的数学教育科研案例,力图对教育科研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为深化历史教育功能理解,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所进行的教学探索结晶。书中收录了本科生、历史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中学历史教师和教研员所撰写的40余篇实践感悟,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他们心中的历史教育魅力。他们的所思所想可以说是对历史教育终极问题的探索。虽然作者的身份不同,教学经验亦有多寡,但都述说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出他们对历史教学的情感认同和理性思考,也反映了历史教育魅力的博大与多姿多彩。本书不是学者的宏篇巨论,而是历史教学体验者、参与者等草根主体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文字,虽高低曲调各不同,但汇聚在一起,就是一部展现历史教育魅力的和谐交响曲。
《魏本亚研读阮真《中学国文教学法》》对阮真《中学国文教学法》的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以及研读性评点,使阮真“用科学主义改造语文教育的创新实践及其在中国语文教育上的历史地位”为广大语文教育学习者和研究者所知。又通过设计的“与学者对话”“我思故我言”等栏目,试图引起对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和研究。本书主要作为高等学校语文教育专业本科生、语文教育硕士的教材或基础阅读材料,也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研人员研修使用。
这部专著是孔凡哲长期开展教科书研究的积淀和升华,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长期深入中小学课堂,了解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调查和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不仅包含流行的质化研究,更强调定量研究。正是因为这些来自手的材料,使得这部专著中的“课程难度模型”和“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水平模型”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也为这部专著较为系统地构建“教科书研究方法”打下了基础。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作为基础性工作,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正因为是基础性工作,就更加要求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里的科学性,就是指我们的研究必须有根基,这个根基在本质上不是理论的,而是调查研究,是科学实验。其次,我们的研究结果必须是合理的,也就是说,通过调查和实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