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10年专注于中小学写作教学领域的研究,在本书中她回到课堂教学现象本身,以“课堂”作为研判写作教学事实与问题的立足点,为纷繁芜杂的写作教学问题提供一种解释框架,并把写作教学内容作为检视、反思、考量写作教学实践的靶向。本书的创新之处是将写作教学内容置于课程论的研究视域中讨论,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层面落笔,对“写作教学内容”进行追本溯源的思考。本书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梳理细密,理论研究功底扎实,并结合外的写作教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当前的中学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课程论》是在《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现代课程论》分两大部分,共九章。论述“课程理论与课程研究”(1—7章),第二部分论述“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8、9章)。作者力图贴近国际课程研究的前沿,贴近我国课程改革的实践,勾画课程理论的发展轮廓,着重向读者介绍当代最有影响的课程学说及其基本特点。
随着《美术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和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师教育的需要,进行美术教育科学研究和各种形式的专业教学论文写作。本书编者根据中小学美术教师在科研和写作过程中所碰到的一些疑惑和需要,结合多年来开展教学科研和论文写作的体会,编写了这本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本书首先从“热爱数学真理”的底线开始,具体地论述数学学科德育的三个维度:人文精神,科学素养,道德品质。然后展示数学德育的6个层次,展开的顺序是从数学本身的文化,到本身的数学美,再纵向地跨到数学史,上升到数学哲学层次,然后是联系数学以外的现实,最后则是并无太多数学特征的课堂文化。接下来是三项不同类型的数学德育实践活动,包括:来自天津中学两个教学班的报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属中学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活动的报道、来自四川省关于“数学作文”的实验报告。 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作者10年专注于中小学写作教学领域的研究,在本书中她回到课堂教学现象本身,以“课堂”作为研判写作教学事实与问题的立足点,为纷繁芜杂的写作教学问题提供一种解释框架,并把写作教学内容作为检视、反思、考量写作教学实践的靶向。本书的创新之处是将写作教学内容置于课程论的研究视域中讨论,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层面落笔,对“写作教学内容”进行追本溯源的思考。本书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梳理细密,理论研究功底扎实,并结合外的写作教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当前的中学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主张文本解读需回归语文教学本质,回归日常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节选了中小学几十篇经典课文进行解读。作者功力深厚,对每篇课文既有其独特的理解,又自然地融入其教学主张,既品其味,又悟其神。这本书对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诚如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所云:“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篇篇课文的解读范例,更重要的是,在文本解读的思路、方法、态度方面给予语文教师深刻的启示。” 本书主张文本解读需回归语文教学本质,回归日常教学实践,并于此基础上节选了中小学课本几十篇经典课文进行解读。作者功力深厚,每篇课文的解读既有其独特的理解,又自然融入其教学主张。
《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第五版)一书,适用于学前和小学低年级教育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教师的在职培训。对于学生而言,《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呈现了学前和小学低年级教育课程中的数学经验的生动和广博。对于该领域的教师而言,《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介绍了一种有组织的、循序渐进的方法,用来为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创造一种适宜于发展的数学课程。而且,《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的设计与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和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等专业组织提出的课程指南和标准相一致。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版是我国批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的几所高校合作的一部专著,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0年重点课题的最终成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吸收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成果,在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本书作者既在长期的宣传思想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中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本书在修订时除原有各章作了与时俱进的修改、调整外,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论、思考政治教育载体论三章。
本书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学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历史和方法,并对研究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共十章,主要分为两篇。上篇共四章,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学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历史和方法;下篇共六章,主要是对研究问题的实践探索和对研究结论的分析、总结和启示。
《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的作者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数学教师,却又有比较丰富的数学教研经验。《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的案例都是作者们公开发表的论文,这些论文涉及中学数学教研的多个方面,内容丰富。《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的读者对象是需要提高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水平的人员,需要了解中学数学教研期刊的人员,需要了解中学数学教研实际情况的期刊编辑,等等。
本书是一本帮助语文教师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和要求付诸实际教学的指导用书,主要采用典型语文案例进行论述和说明,力求使读者在加深对语文教学理念理解的同时,学会如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落实这些理念和要求。本书案例丰富、明白晓畅、关注操作、注重实效,适合语文教师和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参考。
这是在澳大利亚的教学方法著作,解释了如何在成效为本的教学中建构一致性。《的大学教学:建构教与学的一致性(第四版)》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明确预期学习成效,设计教学活动,并评价学生完成预期学习成效的程度。而教师所做的一切,最终将支持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业。书中的每一章都设计了学习任务以及操练指南,便于将一致性建构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
《提问与对话:有效教学的入口与路径》努力澄清并解决当前无效提问与虚假对话的症结所在,从理论和方法上解决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难题;引导教学对话成为富有思维质量、能够促进学生认知与主体性发展的有效教学;为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探寻可行路径和操作策略,把对话教学落到实处;引发教师对提问与对话进行理论审辨和实践反思,从而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书是为配合物理新课程的实施而编写的教学参考用书。作者在新课程背景下,从课程建设、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文化构建的视野,对中学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进行了重新认识,就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了积极的探索,通过200多个鲜活的中学物理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洤释了中学物理新课程的改革理念,既注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更强调通过案例分析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突出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作者强调物理实验对于实现三维课程目标具有独到的作用,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灵魂。实验教学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教师开发与利用物理实验资源的观念与行动。观念决定命运,细节影响成败,作者极力倡导教师要树立“开放的实验资源观”,开发与利用实验资源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全书分四个专题,
《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的作者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数学教师,却又有比较丰富的数学教研经验。《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的案例都是作者们公开发表的论文,这些论文涉及中学数学教研的多个方面,内容丰富。《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的读者对象是需要提高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水平的人员,需要了解中学数学教研期刊的人员,需要了解中学数学教研实际情况的期刊编辑,等等。
“语文教师手册”丛书的定位试图兼顾两个方面:(I)从课本编撰的角度探索语文课程、教材、教学。(2)为创造性地编写与试编本按册对应的“教师教学参考书”所进行的前期工作。 前一个定位,表明丛书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着眼点于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新探”,供语文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后一个定位,显示丛书与试编本的密切联系,它着眼于试编本的修正与改善,摸索“教师教学参考书”的新模式,供试教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师使用,有的还将与试教学校合作编撰。
《高中课程同步数学史》共19章36节,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概念为顺序,设置不同栏目,分别介绍数学概念发生的背景,并以传记形式概括数学家艰辛的探究过程和鲜为人知的生活故事。内容生动活泼,栏目丰富多彩。学生学习之后,可以扩大数学的知识面,提升人文素养,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阅读之后,可以丰富教师的MKT(专门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知识、课程知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让学生有了数学思考的欲望,也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于是,全国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提出了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凤凰师轩·行知工程创新教学思想系列: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作为黄爱华与数学“大问题”研讨活动的实录,阐述了全国特级数学教师黄爱华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在探究后呈现,在分享中优化,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水平和实施水平有较强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