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小学分册)》中穿插了大量来自于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场景,图文并茂,增强了内容的活泼性和现场感。同时,通过“超级链接”、“思维拓展”“校园广角”等小栏目的方式呈现了大量拓展性材料和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情况,为深入学习、经验借鉴和互动交流提供了方便。
本书巧妙地总结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主要发现,整合了心理弹性及复原力这一概念在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心理学、学、社会工作、教育学、社会学、护理学、儿科学、公共卫生、应用经济学、人道主义援助和防灾备灾专业人员都可以从本书中获益。心理弹性及复原力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弹性的塑造是精神障碍预防及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该书介绍的理论模型可以设计诸多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推动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人体是由多种系统、组织和器官构成的,组成这些系统、组织和器官的基础物质几乎包括了自然界所有的物质元素,可以说自然界的每一种物质都可能是人体的结构成分。 rea shape="rect" coords="231,71,305,96" href="e../discountZone_five/index.htm#ref=read-discount" target="_blank" alt="限时折扣"/>rea shape="rect" coords="560,72,659,93" href="e../block_dushumobiledownload.htm" target="_blank" alt="相关功能查看"/>rea shape="rect" coords="230,104,279,154" href="itunes.apple./us/app/-du-shuiphone-ban/id488202082?ls=1&mt=8" target="_blank" alt="iphone客户端下载"/>rea shape="rect" coords="297,101,351,153" href="e../block_downloadAndroid.htm" target="_blank" alt="android客户端下载"/>rea shape="rect" coords="375,102,419,156" href="itunes.apple./us/app/-du-shuhd/id488116777?ls=1&mt=8" target="_blank" alt="ipad客户端下载"/>rea shape="rect" coords="433,102,500,156" href="static../topic_custom/publication/2272_225300.s#ref=-0-A" target=
《心理学译丛教材系列:什么是心理学》是一部的普通心理学教材,来源于作者30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书撰写形式轻松、简洁,极富趣味性和吸引力。本书共包括14章,详细论述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领域、基本问题以及的研究进展。本书关注心理学的应用性,关注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书中设计了许多实操性极强的栏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心理学译丛教材系列:什么是心理学》既可以作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又可以作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系统掌握心理学知识、了解心理学进展的读物。
《教材系列·心理学译丛:心理咨询导论(第6版)》是美国心理咨询界的图书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导论性。在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心理咨询的历史和职业基础、心理咨询的过程和理论、不同情境中的核心心理咨询活动以及特殊心理咨询活动。书中众多鲜活真实的案例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心理咨询的情境及相关技术的应用,“个人反思”栏目能够使读者批判性地思考一些关键问题。通过《教材系列·心理学译丛:心理咨询导论(第6版)》,作者强调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咨询师如何认清自己的角色。无论是对于心理咨询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新手,《教材系列·心理学译丛:心理咨询导论(第6版)》都极具参考价值。
本书是《心流》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又一力作。他阐述了人类在第三个千年里面临的挑战,无序的意识占据我们的头脑,基因和文化对人的影响无孔不入,人类该如何战胜精神熵,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呢?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书中讲解了“心流”的奥秘,帮助人们在各种活动中进入心流状态。本书不仅是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素材,也是大众读者提升自我的行动指南。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8辑)》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多重视角及进展。本辑与第七辑互为补充,既包括在第七辑中庸系统构念化基础上所深入开展的实证研究,尤其聚焦在中庸思维的基础心理历程及其与个体适应的关系上;也包括中庸研究的跨领域对话及对中庸思维构念化的理论反思,这种对话和反思覆盖从认知神经科学到家族企业研究,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到西方心理学前沿热点的广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