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介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丛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解决方案 12 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56 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说课、片段教学100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实录 45 例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350例 中小学个别心理辅导 47 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0 例 中小学校园心理 情景 剧62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举办的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设计成果评选活动的基础上,增编了一些近年来福建省优秀一线教师的获奖课程教学设计。在确保专业水平的前提下,尽量包容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现近年来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的实际水平。
一节满意的心理课并不是信手拈来、横空出世的,从1.0版到N.0版,呈现了心理教师不断反思、推敲和打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心理教师突破“舒适区”的专业成长历程。这本“心理教师的武功秘笈”,既介绍了上好心理课所需的一些基本内功和临场应变能力,又涵盖了心理教师不断精进、提升功力,逐渐形成自己独特“气场”的修行。强烈建议阅读本秘笈的同时,准备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同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应。一本读罢,估计你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武功秘笈”。
《学习心理学》最初于1943年列入 大学丛书 由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1947年和1949年在香港出版和再版,1950年新一版。本书系阮镜清先生早年学术思想和观点的系统整合,共十二章。前两章属于学习心理学绪论,主要介绍学习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心理学是什么》和《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阮镜清先生从分析心理学研究对象入手探讨学习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集中于教育教学方法或者说是学习问题,具体包括学习的基础、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三部分。后十章是《学习心理学》的主体,围绕学习的具体问题,即第二章所述的学习的基础、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三方面的问题展开详细讨论,具体包括《人类的基本行为及其发展》、《行为发展的类型》、《学习的基本要素》、《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定律》、《学习的进步》、《
本书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观念、历史与发展、基本要素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系统地分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课程、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危机干预、全面渗透、校外支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验、管理、督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成长等。
精选了福建省不同地区中小学创编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其中小学 34例,中学28例。案例涉及情绪管理、认知调整、自我中心、拒绝攀比、拒绝冷漠、 小团体 、快乐学习、面对挫折、面对烦恼、自我评价、自信、人际沟通、化解冲突、换位思考、早恋、亲子关系、尊重他人、梦想与现实等一系列主题。每一个案例(剧本)都包括基本信息、辅导目录、剧情简介、剧情演绎、点评等部分。这些校园心理情景剧主题鲜明,结构紧凑,人物性格突出,也有不错的演出(辅导)作用。
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压力的变化使中学生学习易疲劳,而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自我效能感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本书稿从个案着手,界定了学习心理辅导的概念,梳理了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了学习心理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四个辅导模块,并细化为二十四节学习心理主题辅导课。这些课程各具特色,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成长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普适性,可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从教育到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德育工 作)》作者林甲针长期从事中小学心理辅导和德育工 作。他在这本书中提出德育工作应该坚持心理辅导的 理念,德育教师应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进行德育工 作。书稿从对 教育 和 辅导 的概念进行分析人 手,并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展现了学生德育工作应 从 以教师为主 到 以学生为主 ,即从 教育 到 辅导 的理念转变过程,可指导德育教师*好地 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程奇主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56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用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丛书/梦山书系》是叶一舵教授主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丛书中的一本,由福建省普教室教研员程奇任本册主编。全书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大部分,精选福建省内教师的 活动课教学设计56例,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常见的情绪管理、学习方法及习惯、时间管理、自我认识、应对挫折、集体意识、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读者能籍此优化改进教学教法,有很高的借鉴和实用价值。
有人说,孤独是21世纪的流行病。我们想方设法摆脱孤独,它却依然如影随形。孤独从何而来?人类注定与孤独相伴吗? 历史学家费伊 邦德 艾伯蒂认为,孤独是一种现代情感。从宗教的衰落到工业革命,再到数字革命以来社交媒体与线上社区的蓬勃兴起,孤独观念的演变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理解孤独如何“被发明”,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如今孤独盛行。 《孤独传》融合了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等,力图还原孤独的隐秘历史与复杂意涵。本书的每一章聚焦孤独的某种形态,探究孤独与个人和社会、情感和身体之间的关联。在书中,艾伯蒂旁征博引,梳理了19世纪至今的信件与日记、哲学文本、政治论述、医学文献等,研究了包括西尔维娅?普拉斯、维多利亚女王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等人的经历,并分别探寻青少年、独居者、老年人、无家可归
《荣格文集: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第5卷)》收录的是荣格关于原型概念及其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系的论文1 2篇。集中讨论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母亲原型心理面面观、儿童原型心理学、个性发展过程研究、个性发展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等问题。是荣格思想的精华部分,无论是对入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极大的影响。
本书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团队,多年潜心研究的、典型的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集。不仅有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对学生中偶发应激性问题也有涉及。每一案例均有案例描述、个案干预、辅导过程、效果与反思、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案例点评,为中小学班主任、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辅导方式。
本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让教师和家长困惑的10个问题,涉及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学生发展的目标及个体差异、学习与行为习惯、奖励与惩罚、师生和亲子关系等,将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使教育和学习更高效的方法与途径
本书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解决方案 12 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56 例》等 七册书组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丛书》系列。 本书案例选自在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举办的 心理健康活动课说课、片段教学比赛 中获奖的优秀作品,共100例,包含说课51例,片段教学49例,为了保证系统性,两个类型的案例 课题 基本上是对应一致的。这些说课和片段教学主题多样,涉及小学、初中、高中 学会学习、情绪调适、认识自我、人际交往、生涯辅导、生命教育 等几大心理热点问题板块;内容实用性强,对关注中小学学生心理的人群均适读;文字风格多元,但写法上都较为规范地按说课及片段教学的 程式 进行呈现,对一线教师和师范类心理学专业学生( 准教师 )具有较好的学习借鉴作用。
《哈佛教授的心理学原理》是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代表作。 《哈佛教授的心理学原理》被视为心理学中的经典著作,还被认为是美国机能学派兴起的里程碑。在《哈佛教授的心理学原理》中,威廉??詹姆斯罗列出包括大脑的功能、习惯、心理学的方法和陷阱、思想之流、自我意识、注意、概念作用、辨别和比较、记忆、感觉、知觉、推理、本能、情绪、意志等一系列主题,确定了未来百年心理学研究范畴、观念的基础。
《行为原理(第7版)》(Principles of Behavior: 7 ed)是理查德·W.马洛特博士(Richard W.Malott, Ph.D.)和约瑟夫·T.沙恩博士(Joseph T.Shane, Ph.D.)的书《行为原理》新修订的中文译本。《行为原理(第7版)》从实验、理论和运用层面对行为原理进行了探索,为行为分析奠定了基础,并通过个案和日常生活实例的呈现,带领读者将行为原理运用于真实的生活之中。此外,《行为原理(第7版)》第了版在前六版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与孤独症相关的内容,并提供行为分析师认证委员会(Behavior Analyst Certification Board, BACB)的任务清单,在每一章的开头和正文中也给出了相应的提示。 《行为原理(第7版)》在保持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和理论性的同时,深入浅出,语言轻松幽默,是特殊教育和心理学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家长、训练师、行为分析师、认证行为分析师考试备考
《变态心理学》是萧孝嵘于1934年编著的一本大学教科书,当时国内没有对于变态心理学的推介、研究和教学,这本书在当时具有引领国内变态心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是我国临床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最早期的重要著作之一。这本书围绕变态心理的原因、症状以及诊断治疗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了变态心理学的内容、作用及其历史发展,探索了变态心理学产生的原因、其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具体阐述了各种变态心理的症状表现及相应诊断和治疗方法。该书是同类中文著作中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本,1942、1946年出沪1版,1947年出沪3版,该书简介被收入刘凌、吴士余主编的《中国学术名著大词典 近现代卷》。学者普遍认为,萧孝嵘对于变态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即在于编著了这本《变态心理学》。
如今很少有来访者对冗长的治疗感兴趣,大多数来访者希望做出建设性的、实际性的改变。私人心理顾问是一种尝试,它提供了一个足够广泛的模式,以满足此类需求。私人心理顾问并非单一方式的咨询或教练,而是多种咨询和心理治疗方法相融合的框架,这种融合是当前英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私人心里顾问:咨询与教练技术的整合》作者纳什?波波维奇和德布拉?金克斯是享誉世界的整合教练-治疗师专业人员协会(AICTP)创始成员。作者在个体咨询框架下,整合了一对一咨询实践中的一系列技术,开创了一种没有特定理论限制的系统、专业的咨询方法体系。本书所呈现的咨询方法论,可在实际应用中与积极的、目标导向的方法相结合,给咨询师更多的自由和灵活度,同时也能满足来访者的咨询需求。 《私人心理顾问:咨询与教练技术的整合》 可以作为心理
作为身心整合疗法的经典之作,《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观点:所有疾病的根源都是心理问题生病起因于我们心灵的失衡。所以,种种病症不是敌人,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内心的朋友。作者无意否定正统医学的功用,而是希望读者能以崭新视角,发现被忽视的身体的本意,从中学到人生功课,实现全面圆满的健康。
温尼科特(Donald. W. Winnicott,1896—1971)是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他的客体关系理论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着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如果说温尼科特的理论在儿童心理学的历史中代表着一个转折,那么它同样澄清了实现一个成人的个体存在所需要的条件。 本书语言生动,案例丰富,将温尼科特的主要思想百分百地展现给读者,在他所强调的合适的照料、足够的环境支持和充满创造力的成长过程等重要问题上更是予以了深入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