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典是一部记录汉语古文字资料中通假字的工具书。汇集殷周至汉初的甲骨文、金文、货币、玺印、陶文、石刻、盟书、帛书、竹木简牍等里的古文字通假例证,所收资料发表时间截至于2004年。字典正文,以所假之字立目,按所通之字的上古声韵排列,以韵为经,以声为纬;用“读为”、“文献作”等形式说明所通之字;所假、所通之字一般注明上古声纽、韵部和汉语拼音;举列通假例证。后附引用书目和笔画、音序、四角号码检字。
避讳有广狭二义。 广义的避讳实际包括敬讳、忌讳与憎讳三种情况。 由于封建礼制、礼俗的规定、约束,或出于敬重的原因,而不敢直称尊长名字,以至讳用与尊长名同或仅音同之字的,这是敬讳。如汉武帝名彻,汉人讳“彻”为“通”,而《史记》、么漠书》并称“蒯彻”作“蒯通”等。 出于迷信畏忌心理而讳用、讳言凶恶不吉利字眼或音节的,这是忌讳。如吴人讳言“离散”,称“梨”为“圆果”,称“伞”为“竖笠”等。 出于厌恶憎恨心理而不愿名姓、物称与仇家或鄙夷之人姓若名同的,这是憎讳。如唐肃宗恶安禄山,郡县名带“安”字的多加更改等。 狭义的避讳专指敬讳一类情况。这是我国古代史上特有的现象,其俗起于周,成于秦汉,盛于唐宋,延及清末,历时两千多年,它不但是我国古代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也是一
本词典精选了常用而有趣的英语词语600多条。本词典力求做到材料翔实可信。笔者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多达八十几种的中外辞书和参考书,进行归纳比较、条分缕析,从中汲取了有益的语料和启示。对于各家之言,只要有理可据,言之成理,均兼收并蓄,并就其可信度稍加评论。
本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精选全国最有影响的杯赛试题作为逻辑与思维训练的素材。其中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以及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包括我爱数学夏令营竞赛试题)是最有影响的全国性赛事;北京市迎春杯数学竞赛以及湖北省创新杯数学邀请赛更是省市竞赛中的典范;这些杯赛中的一些拉分的题目经常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重点。二、用18种数学思想进行题型分类,体现了从思维本质上进行把握奥数的指导思想。题型千变万化,唯有数学思维方式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掌握了数学思想,即是掌握了数学题目的灵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脑海里没有l8种数学思想意识,在遇到一些题目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去体现与运用,就好像不知道菜名,所以不好点菜甚或配菜做菜一样,而不知道怎样去做,更别谈及概括性地为什么这样做的理
钱南园,(1740-1795)云南昆明人,南园先生少年家贫,勤奋苦读,于乾隆36年考上进士。他的书画之名,享誉海内,其书被称为“钱体”。是数百年来学颜真卿最得其意的书法家,后又形成自己独到风格,在清代书坛有重要地位。
钱南园,(1740-1795)云南昆明人,南园先生少年家贫,勤奋苦读,于乾隆36年考上进士。他的书画之名,享誉海内,其书被称为“钱体”。是数百年来学颜真卿最得其意的书法家,后又形成自己独到风格,在清代书坛有重要地位。
本词典精选了常用而有趣的英语词语600多条。本词典力求做到材料翔实可信。笔者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多达八十几种的中外辞书和参考书,进行归纳比较、条分缕析,从中汲取了有益的语料和启示。对于各家之言,只要有理可据,言之成理,均兼收并蓄,并就其可信度稍加评论。
本书设计了一种崭新的以游戏为教学手段的作文课。它完全打破了以往命题作文的旧模式,让孩子们最轻易地赢得了“攫取生活素材”和“产生写作激情”这两大写作基本条件,为他们步入写作的美好殿堂,洞开了趣味而科学的大门。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在时间上坚持了连续性,在实验内容上坚持了系统性,在实验范围上坚持了扩展性,在实验过程上坚持了探索性,从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学生学法,整个实验在实践的沃土中诞生、发展,并得到实践的检验,体现了整个实验具有实践性和科学性。
本选题是面向小学生的一套课外阅读丛书,分为历史故事篇、寓言故事篇、童话故事篇、微型小说篇、哲理诗歌篇、生活故事篇等6册,编者每册精选各类故事100多篇,以思辨的角度和方法启发并指导学生来阅读故事,从而使学生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思辨的能力。
钱南园,(1740-1795)云南昆明人,南园先生少年家贫,勤奋苦读,于乾隆36年考上进士。他的书画之名,享誉海内,其书被称为“钱体”。是数百年来学颜真卿最得其意的书法家,后又形成自己独到风格,在清代书坛有重要地位。
一、本词典共收古今常用叠词约2000条。 二、本词典条目内容由词目、注音、释义、例证等四部分组成。 1.词目:所收词目以古今常用并需作出解释的叠词为主。 2.注音:用汉语拼音给每个单字注音,不按词连写;四声标调,不注变调,如“一”作“yi”、“不”作“bu”。如果同一词目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时,则以①②③……分列。 3.释义:力求准确、简明。如果同一词目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义项时,则以①②③……分列。 4.例证:每个词目的每种义项都举一至两个例证。例证大多选自己出版的古今书籍、报纸杂志等,并标明出处。也有少数为自造例。 三、本词典条目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四、为便于读者查检,本词典正文前有“词目音序索引”各“词目笔画索引”。
本选题是面向小学生的一套课外阅读丛书,分为历史故事篇、寓言故事篇、童话故事篇、微型小说篇、哲理诗歌篇、生活故事篇等6册,编者每册精选各类故事100多篇,以思辨的角度和方法启发并指导学生来阅读故事,从而使学生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思辨的能力。
避讳有广狭二义。 广义的避讳实际包括敬讳、忌讳与憎讳三种情况。 由于封建礼制、礼俗的规定、约束,或出于敬重的原因,而不敢直称尊长名字,以至讳用与尊长名同或仅音同之字的,这是敬讳。如汉武帝名彻,汉人讳“彻”为“通”,而《史记》、么漠书》并称“蒯彻”作“蒯通”等。 出于迷信畏忌心理而讳用、讳言凶恶不吉利字眼或音节的,这是忌讳。如吴人讳言“离散”,称“梨”为“圆果”,称“伞”为“竖笠”等。 出于厌恶憎恨心理而不愿名姓、物称与仇家或鄙夷之人姓若名同的,这是憎讳。如唐肃宗恶安禄山,郡县名带“安”字的多加更改等。 狭义的避讳专指敬讳一类情况。这是我国古代史上特有的现象,其俗起于周,成于秦汉,盛于唐宋,延及清末,历时两千多年,它不但是我国古代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也是一
本选题是面向小学生的一套课外阅读丛书,分为历史故事篇、寓言故事篇、童话故事篇、微型小说篇、哲理诗歌篇、生活故事篇等6册,编者每册精选各类故事100多篇,以思辨的角度和方法启发并指导学生来阅读故事,从而使学生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思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