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大学》所讲的 三纲领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中国学术思想重要之点全囊括其中。在短短的一千三百余字里扼要地说清了中国文化的*信仰和终极理想。本书以朱熹《四书集成》中的《大学章句》为底本,文字、章节一体遵依《章句》。
《三字经》,王应麟著。从形成到成熟,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后来历代又有增改。本书中《三字经》正文主要参阅了施孝峰主编的《〈三字经〉古本集成》,以后世改动较少、比较接近原貌者为底本。《三字经》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思想高度凝练地融为一体,其中大部分内容在今日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弟子规》是传统社会中教育儿童的蒙学教材,全文1080字,按照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排。作者以孔子对弟子的教诲为基本纲领,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全面规范,涉及到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修身读书等各个方面,是一本很好的养成教育教材。《弟子规》传播很广,现存很多版本,不过内容差别不大。本书采用的是《复性斋丛书》中收录的清咸丰六年(1856)慎修堂藏书版。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