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文库:中国社会风俗史》立足于新世纪的时代进程和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以提高读者的人文素质,培养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观念为目标,系统阐述了中国人的服饰风俗、饮食风俗、住居风俗、行旅风俗、节日风俗、婚姻风俗、生老风俗、丧葬风俗、信仰风俗。 在内容的选择和取舍上,着重具有普遍性的传统风俗,强调简要性与系统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对所涉及的民俗物象、事象,由风俗衍生出的典故、成语、俗语、谚语,均考述源流嬗变和民俗传承,做到无遗无滥,使读者在浓郁的风俗生活情趣中获得对传统风俗和文化的认知。《中国专门史文库:中国社会风俗史》力求将传统与现实紧密接轨,以雅文化的理性观念对俗文化进行分析,对传统风俗在现代文化心理和行为习惯中的存在形式及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结合中
本书介绍了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的赞美,以及与之相反的种种传闻,和由此引发的欧洲18世纪流行的“中国热”。中国的汉字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曾经影响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而中国的《易经》则引起莱布尼兹的浓厚兴趣。欧洲人关于汉字与中国文明的长久论争,最终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工程的目标是确定夏商周三代的纪年。经过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200位专家历时5年的联合攻关,今年11月工程的标志性成果《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于世。这一研究成果将中国史纪年前推了整整1229年。《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勾画了这一工程实施的过程。
本书对秦文化与楚文化,汉文化与楚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与楚文化,隋唐文化与楚文化,宋元文化与楚文化,明代至清中叶文化与楚文化,近现代文化与楚文化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旧粤百态》内容简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清政府全面推行“新政”的时期,也是反清民主革命积极开展的时期,《旧粤百态》选取这一时期广州出版的《时事画报》和《赏奇画报》中有关广东内容的250余张“新闻画”,分作“官场做派”、“社会治安”、“经济民生”、“大众文化”、“新旧交汇”、“民间习俗”、“江湖沉滓”和“工商广告”8个部分,这些新闻画描绘了清政府覆亡前夕中国社会的变局,展现了20世纪最初几年广东地区大致的社会风貌。广东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
《辽代玺印研究》对辽代玺印作了深入的研究。在中国玺印发展史上,宋辽金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和宋金的玺印一样,在丰富多姿的古玺印遗产中,辽代玺印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篆刻艺术园地里,辽代玺印以其独具的风格放射异彩。这部著作具有以下一些特色:一、从文献和实物两方面搜集了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辽代玺印的资料。二、对辽代玺印的形制、印文、款识、质材、重量、制度以及风格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三、对辽代玺印的分类、钤色制度、私印定义的界定以及一些官印的考证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有裨于辽代玺印研究的深入。四、书中专立“辽代玺印文献要籍解题”一章,详列有关辽代玺印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作了扼要的说明,这对于有志研究辽代玺印的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本书共分11章,论述了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的社会生产力,奴隶主所有制下的五个等级与等级关系、氏族机关、婚姻家庭、政法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