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以后,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写,已不仅仅局限于中文世界。几乎世界各地都有有关中国历史的文献。本书旨在为掌握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重要线索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将其研究中发现的档案、照片、故事等材料,以多元的视角,用散文随笔的形式,通过实例和个案的具体研究,挖掘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事件、媒介影像等材料,以重建当时的景象,阐发深层意义。
本书讲述了民国抗战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西迁至四川大后方的故事,其中包括马一浮、熊十力、叶圣陶、朱东润,、凌叔华、贺昌群、范旭东等,他们或创办教育,或著书立说,或重兴实业等,在川蜀之地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记。 作者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走访等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作了细致入微的探查与研究,对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梳理,再现了他们在战乱时局下跌宕起伏的命运。当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亡相遇,当厚重的历史与个人的荣辱融为一体,作者诗意的文字仿佛时代的回音,召唤我们重返历史现场,感受大时代下的因缘际会和复杂的人生况味。
英国是世界上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后逐渐形成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成为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无疑,在现今世界经历不断变革的背景下,英国成熟的工业发展历程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两位历史学家,用10个章节讲述了5世纪到19世纪英格兰从农业、手工业、工商业不断发展完善,直至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和制度变迁,揭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货币、信用、金融、贸易等方面的研究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对当下的组织及个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一直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封建帝制,让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中国又进入了长时期的军阀混战时期。辛亥革命除了造成清政府的灭亡以外,却还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如何厘清辛亥革命的全貌?本书对辛亥革命做了一个完整梳理。本书编选了学者如杨天石、马勇、桑兵等关于辛亥革命的阐述24篇文章,从方方面面使读者从一本书即可清楚准确的了解辛亥全貌。本书虽是文章合集,但有自己独特的编排体例,即有对史事的考辨历史的复原,又有思想的阐释,更有人物的评传,并且所选文章均可读性很强,适合一般读者以一书而知历史全貌。
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原书第4版)》系统介绍数学建模的理论及应用,作者将数学建模的过程归结为五个步骤(“五步方法”),并贯穿全书各类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中. 书中阐述了如何使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在建立数学模型并且求解得到结论之后如何进行灵敏性和稳健性分析,此外,将数学建模方法与计算机的使用密切结合,不仅通过对每个问题的讨论给了很好的示范,而且配备了大量的题. 《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原书第4版)》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参加国内数学建模竞赛的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