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大字典》第3版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后的*修订之作。它是一部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全面体现国家汉字使用标准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品牌畅销图书。该书收列单字14587个,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字。共设7大板块,14个功能项。包括(1)汉字属性:列出字形、字级、结构、笔画数、部首、五笔。(2)注音释义:更出汉字现代的音和义,释义准确,例证恰切。(3)文字源流:列出造字法,分析字形、字义和用法的源流演变。(4)四体书法:列出行、草、隶、篆四种字体,提供书法知识。(5)字的故事:提供与字头相关的历史典故,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6)辨析:对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词进行辨析。(7)插图:配置精美插图1500余幅,形象直观地图解字义、词义。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甲金篆隶大字典》收入字头12500余个。以繁体楷书单字为领头字,在其下括号内附列相应的简化字以《简化字总表》所列为限。极个别形同而音义不同的字分列字头,用序号区别。每一面的字头和简化字均依次在边框出现。本字典收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形34900余个,在相应的字头下亦按此顺序排列。每个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形下标明出处。出处名太长的用简称,与简称相应的全称见书后所附《主要引用参考书目》。出自许慎《说文解字》的字,引用《说文解字》原文后,酌情作字形解说。个别非《说文解字》的字也稍作字形解说。
部汇通古今,展示汉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区别及变化的中型词典。读者可以了解到,哪些词语或意义古今通用,哪些仅见于古代,哪些出现于现代。 阵容强大的编纂队伍。著名高校的科研、出版单位的数十位专家学者携手合作,前后历时八年。 全书收条目45000余条,其中单字15000余条,列举例证近200000条,内容丰富多样,涵盖面广、信息量大。 字形、字音主要依据现代规范,兼顾历史现状。书后备有征引书目表及相关的附录,查阅方便,十分实用。
《语海》以汉语语汇学理论作为指导,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 (02BYY017), 语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 (11BYY089),建立 汉语俗语语料库 ,收录历代传世文献、近现代经典文学著作、当代报刊资料中的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汉语语汇约86000条,包括成语30000余条、谚语30300余条、惯用语17700余条、歇后语8000余条。全书按语目首字音序编排,分六册,共计1170多万字,是语汇整理的集大成之作。全书体例严谨,例证翔实,限度地保存了汉语语汇的历史面貌,具有独特的语言学、文献学、民俗学、文化学和社会学价值。 《语海》选择常见常用的语条作为主条,且一律标明语性(成、歇、谚、惯),其中有较生僻的字、容易读错的多音字,或有变读情况的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加注。不同义项的语目分列义项,各义项的解
本书至今仍是普遍使用的英文版梵文词典,并且还是研究和学习印欧语重要的工具书。威廉斯从1851年起,间断地从事编纂这部词典的工作,而从1858年起,全力投入这项工作。1872年完成词典编纂,出版版。此后他继续从事增订工作,直至1899年完成增订版,收词量达18万个。 本词典的一大特点为,威廉斯依据自己的比较语言学学养,注重印欧各种语言间的同源性。因此,这部《梵英词典》的副标题是 特别参照同源的印欧语言作出词源学和文献学的编排 。本词典词条部分共1333页。
本书是以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近现代汉语辞源数据库为基础,爬梳中国近现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780多种文献(包括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科技刊物、专科词典等)汇编而成。主要收录1840年至1949年间汉语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词语和少量本族新词,包括语词类、历史文化类、科学技术类词汇,总约43000余条。 本书以现代汉语通用词汇为正条,广泛收录近现代历史文献中的同义词、异形词作为副条,辅以简明释义,并提供翔实、精当的近现代历史文献中的语源书证,结合精确的时间界定,立体地呈现了汉语外来词形态、语义演变的过程。书后附录有 来华外国人名汉西对照表 西学东渐大事记 主要引用文献目录 等,为现代汉语的形成提供溯源资料,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研究提供指引和参考。 本书是阅读近现代史料文献的***工具书,也是近现代汉语外
英语世界有两部著名的拉英词典,一部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组织学者编著的《牛津拉丁语大词典》,1933年启动,1980年代全部出齐。在牛津本之前,则是Lewis Short本。 本词典英文书名有副标题:Founded on Andrews Edition of Freund s Latin Dictionary。1834 1845年,德国语文学家Freund编成《拉丁语德语词典》;1850年,美国词典编撰家Andrews将其翻译成英文。美国学者Lewis和Short以Andrews的英译本为基础,修订、扩展、并大幅重写;实际上,Short只负责字母A部分216页,余下的1800多页都是Lewis完成,于1879年出版。
《新华字典》(1953年版)简介 《新华字典》(1953年版)是新中国第一部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 国学大师 、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魏建功先生(1901-1980)担任主编,著名教育家、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叶圣陶先生(1894-1988)精心审订。它以词汇规范与运用为旨归,第一次完全用白话释义、白话举例,首创 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 的总体例,堪称汉语语文辞书的典范,对后来的现代汉语工具书影响深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书是一部大型西汉双语工具书,为全国辞书规划出版的重点项目之一。共收词12万余条,另有习语、成语、谚语以及固定搭配词组等近3万条。除一般词语外,还注意收录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电脑、信息学科、生物工程)和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法律)的专名术语、缩略语、相当数量的拉丁美洲用语以及与本词典中某些词条相关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等,设附录6种。本书在我国著名西班牙语辞书专家、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勋章获得者孙义桢教授主持下,由全国二十多位专家教授历经十余年的艰辛耕耘编纂而成。封面上的白星系世界白金星质量奖专用标识,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少有荣获此奖项使用权的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年鉴2018》收录了该年度中国考古学研究、考古文物新发现、学术动态、考古教学、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等资料。时代上迄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明清时期,是适合广大文物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的年鉴类工具书。
《给孩子的高效学习手册(漫画版)》 《给孩子的高效学习手册(漫画版)》 如何让孩子更加有效率地学习?如何引导孩子设置科学的目标、制订合理的计划,并学会安排学习和复习,养成好习惯?如何让孩子学会做阅读笔记?这些都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本书以孩子感兴趣的漫画形式讲解学习方法,并辅以实用的工具表格,具备很强的操作性。全书由四章构成:学习方法速览、学期目标与计划、寒暑假目标与计划、阅读笔记。靠前章系统地讲解了如何学习,包括设置目标、制订计划、科学地记笔记,以及如何使用提问法、阅读方法、时间管理法、费曼学习法、艾森豪威尔法则等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构建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第二章、第三章分别介绍了如何制订与执行学期计划、寒暑假计划。第四章提供了故事类和非故事类不同类型图书的阅读笔记模板及其使用
收录缩略语6万余条,社科为主,科技为辅 涉及政治、经济、交通、文教、医疗、旅游、体育、商业、贸易、保险、通信、网络、计算机等诸多领域 同时尽量收录近些年来涌现并流行的新缩略语,以体现时代特色,如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PK(player killing)对决、YOG (Youth Olympic Games)青少年奥运会等 另有两个非常实用的附录:网络常用缩略语、世界各国或地区Internet域名表 能满足广大英语学习者及翻译工作者的需要
卫三畏、张西平、吴志良、陶德民主编的《汉英韵府》是近世汉学家卫三畏继马礼逊的《华英词典》后,编写的又一本较有影响的汉英词典。该书的前言(Introduction)部分,介绍了汉语声母(initials)及韵母(finals) 的规则,虽然取名 韵府 ,这本字典实际上并不是按中国传统韵部排列,而是按威妥码拼法,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这一点,英文封面已作了说明,书名 A Syllabic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从封面及前言说明可知,这部字典的语音是根据 The WuFang Yuan Yin ,即明清之际人樊腾凤编的《五方元音》,此书在清末似乎颇为流行。1874年的版本中,每个汉字之下,还标有北京、上海、厦门、广东等地的方音。该书是卫三畏汉语研究的代表作,是研究卫三畏汉学成就的基础文献。
《桐城派大辞典》是一部知识性与学术性兼备的全面介绍桐城派文化的大型专科工具书。它以桐城派的产生、发展、壮大、消亡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人物、著作、理论、评论研究、文化遗存为主体内容,对桐城派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内容翔实,资料权威。全书包括《人物编》《著作编》《理论编》《评论研究编》《文化遗存编》5编,17个部类。成书条目12527个,人物1209位,著作6797部,全书2186千字。
设计者常常喜欢追求创意,但当所谓的创意脱离实际时,就导致了设计危机。这种危机将成为设计行业一个新的话题,它不但针对当前建筑室内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忽视室内环境特点和要求,忽视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的整体性,也包括盲目照抄照搬、盲目追赶潮流、盲目进行材料堆砌、盲目听命于甲方或追求效果,以及设计者脱离了人本身的需求而遇到的创意危机。 一切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谓标新立异、推陈出新,都是指在继承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发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新题材。但在实践中设计者往往把创意都向“形式”靠拢,对“功能”却是浮皮潦草。评论设计的业主、甲方、老板甚至专家评审人员,都是对形式下评语,或根据形式好看不好看挑选方案。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