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9787101110678 书名:李太白全集(全五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定价:22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桐城派大辞典》是一部知识性与学术性兼备的全面介绍桐城派文化的大型专科工具书。它以桐城派的产生、发展、壮大、消亡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人物、著作、理论、评论研究、文化遗存为主体内容,对桐城派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内容翔实,资料权威。全书包括《人物编》《著作编》《理论编》《评论研究编》《文化遗存编》5编,17个部类。成书条目12527个,人物1209位,著作6797部,全书2186千字。
%26nbsp;%26nbsp;共收录中国文学学科词目一万八千余条。分作家、流派社团、作品、名词术语、研究著作、报纸、刊物、文学人物等大类。全书词目分十二个单元,按时代依次编为:先秦两汉文学,
《施注苏诗》一函八册,以 康熙三十九年宋犖刻本影印 。《施注苏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集,有南宋施元之注。施元之注是目前可见苏轼诗集最早的注本,其宋代刻本存世寥寥,均已残缺,散场于中国、日本等地。清代康熙年间,宋荦组织文人对《施注苏诗》重新整理,重新刊刻,使其成为完璧。荦刻书向以精美著称,此写刻本《施注苏诗》,堪称精美绝伦。 苏轼诗词文三绝,千年来拥趸众多。其诗歌不但技艺纯熟,而且情感充沛,极见真性情。此本白纸黑字,印制清晰,极便点读。
《京剧知识词典(修订版)》为京剧基本知识的分类词典。共有行当、音乐、声腔、声韵、念白、行头、化妆、脸谱、砌末、基本功、表演程式、特技、龙套高度程式、戏班高度程式、戏班行科、戏箱、扎扮、检场、后台班规、演出习俗、演出场所、团体、科班、戏校、流派、历史、术语、谚诀、著作·期刊·电影、人物、剧目词条4300个,构成完整的京剧艺术的知识体系。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精装)词兴起于隋唐而极盛于两宋,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与唐诗、元曲相互辉映,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奇葩。
本词典通过精选的866个关键概念,把表达相同思想、概念或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单词和短语编排在一起,即从某个概念展开,扩展到与其有关的各种表达方式,详述不同表达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处。因此,本词典可帮助学习者为不同的语境选用最贴切的单词和英语表达习惯的短语,更有效、更灵活、更贴切地使用英语,免去在传统英语词典中频频翻查的麻烦,更可帮助学习者快速扩大词汇量。文中例证取自朗文语料库网络(10ngman Corpus Network)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National Corpus)。全书辞义详尽易懂,例证丰富多彩,文字鲜活实用。本词典的另一大特点是其“亲读者性”,如书后设有索引和关键词汉英检字表,便于读者查询。
老一辈革命家在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中写下的诗词,在诗艺美学上也神采别具,光耀夺目。这些诗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驾长风以远扬,披弦歌而播唱。
《古文辞类篹》一书,由“桐城派”大成人物姚鼐编选。本书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类,在每类之下说明文体源流;共选文719篇,在每篇文章之后都有精彩评点。本书是直接体现“桐城派”创作观的名著,与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的文集一起,是“桐城派”的核心经典。本书编选精到、广为流行、具有总结性质,可以称为古代文选的范例和高峰。本书与《骈体文钞》《七十家赋钞》被张之洞《书目答问》誉为“ 古雅有法”的三种选本,数百年来影响巨大。此次整理,保留了姚鼐的圈点,力求凸现桐城义法,从而呈现《古文辞类篹》的本真全貌。
楚辞,战国时兴起于楚国,是源于江淮流域的歌谣,与《诗经》并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两大渊源。“楚辞”之名,见于西汉前期,至西汉末年,刘向编屈原、宋玉等人作品成集,曰《楚辞》。《楚辞》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七篇,其浓郁的情感、瑰丽的文辞、丰富的想象,对后世诗、赋、骈文产生了深远影响。《楚辞》因所收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多困难。基于此,我们邀请《楚辞》研究专家赵逵夫先生主编《楚辞语言词典》。全书约90万字,分《前言》、《凡例》、词典正文和附录四部分。收入王逸《楚辞章句》中作品中的实词、虚词和专有名词,除专有名词外,一般以意义的单位为词条。每个词条皆标引出处和书证。词典正文广泛吸收了
一、本词典收词计8657条,其中正条8412条,副第245条。所收词语及例句取自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明刊本《金瓶梅词话》,疑误处酌加校改。二、收词以历史口语词汇为主,兼收今不用或不常用的名物词。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常用词一般不收入。三、收词以词为本,兼收具有词汇化倾向的固定短语(惯用语)。大于词的语言单位,如歇后语、谚语、留文等作为录另辑。四、字条使用通行的简体。但是原书使用的假借字原则上不改为通行字,以尽量反映书用字特点。五、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不论单音词、复音词、惯用语,均以首字字音为序。首字读音相同的,按笔画多少排列。首字字形相同的词条连排,按第二个字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内容分为“印度因明及古典逻辑”、“汉传因明”、“藏传因明”、“近现代因明研究”、“相关学科词目”和录六部分,就因明的主要义理、学得、著述等作了概括的介绍。由于因明典籍十分丰富,各家诸说纷纭,本辞典尚不能概括无遗。参加本辞典撰稿的大都是海内外因明学者,辞条当能反映当代中国因明研究的现状。关于本辞典的审阅及统稿,有几点说明如下:1.“印度因明及古典逻辑”和“近现代因明研究”中的外国部分主要由徐东来负责审阅。2.“藏传因明”部分主要由祁顺来审阅。3.录中的“因晨著作目录”由沈剑英审阅。其中汉传因明部分主要依据于日本武邑尚邦《中国和日本的因明学者及其著作一览》和小野《佛书解说大辞典》。4.其余部分由姚南强审阅;全书由姚南强统稿。
避讳是忌讳的一种,是在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表现。"史讳"即是为了避免使用帝王或尊长之名以及出于禁忌或厌憎等原因避免使用某些特殊字的现象。早在春秋初期,避讳就已被看作是一门学问,流传至今。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学习研究避讳学的专著。全书所收之避讳用例,取自古今学者的著述,包括原著及对原著的注解。本辞典以讳字为字头,讳词为词条,释义中只指出其本字或本词,并指出避讳原因。所列条目清晰,材料丰富,论证严谨,是一部辞典形式的、便于检索的避讳学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