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米不仅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植物学画家,更是一位勇敢的亚马逊雨林探险者、一位传奇的女性。 1956年至1988年,玛格丽特·米一直对神秘、瑰丽的亚马孙森林所魂牵梦绕,15次深入雨林,进行了动人而危险的探险。在《森林之花》中,她真实地记录这一次次的探险历程,讲述了她作为植物学画家的工作:如何在原始森林艰难寻觅美丽的“森林之花”,创作了大量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植物学画作,同时对沿途遇见的花卉、树木、鸟类、动物、原住民做了诗意而细致的描述,生动再现热带雨林瑰丽的面貌、迷人的魅力与原始的风土人情。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她在目睹急剧消失的热带雨林后,多次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忧思,并因此闻名于世。 书中还收录了玛格丽特·米160幅精美的植物手绘、素描以及相关照片。
这本书从孟德尔神父的“豌豆试验”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的文学讲述手法,在全书中埋下层层伏笔,抖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重磅包袱,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学之树下摇着扇子对基因编辑的历史脉络娓娓道来。其内容之深入浅出、讲述手法之驾轻就熟,令人手不释卷。 一本细致讲解生物学热门进展的科普力作,一本解读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妙“小说”。 打开基因科学深奥的硬壳,展现人类探索自身的的历史进程,从分子层面出发,重新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青蛙据说能带来雨水,但也可能引发洪灾。乌龟因为智慧长寿被人崇拜,因为胆小懦弱遭人嘲笑。蛇因为愈合和复生能力受人尊重,但又被视为邪恶的象征。蜥蜴被尊为慈悲的守护神,但又被视为魔鬼,让人胆战心惊。 本书是一首关于蟾蜍和蛇、蝾螈和蜥蜴、鳄鱼和乌龟的颂歌。在这本书里,爬虫学家兼科普作家马蒂 克伦普探索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的民间传说。从创世神话到小道消息,从生育和重生到火灾和雨水,从两栖爬行动物在民间医药和魔法中的用途到它们在文学、视觉艺术、音乐和舞蹈中扮演的角色,克伦普揭示了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些动物又爱又恨。 本书图文并茂,是自然史与民俗史、科学与幽默的结合,更为我们传递了一种新的理念:丑陋的动物也值得去爱。
青蛙据说能带来雨水,但也可能引发洪灾。乌龟因为智慧长寿被人崇拜,因为胆小懦弱遭人嘲笑。蛇因为愈合和复生能力受人尊重,但又被视为邪恶的象征。蜥蜴被尊为慈悲的守护神,但又被视为魔鬼,让人胆战心惊。 本书是一首关于蟾蜍和蛇、蝾螈和蜥蜴、鳄鱼和乌龟的颂歌。在这本书里,爬虫学家兼科普作家马蒂 克伦普探索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的民间传说。从创世神话到小道消息,从生育和重生到火灾和雨水,从两栖爬行动物在民间医药和魔法中的用途到它们在文学、视觉艺术、音乐和舞蹈中扮演的角色,克伦普揭示了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些动物又爱又恨。 本书图文并茂,是自然史与民俗史、科学与幽默的结合,更为我们传递了一种新的理念:丑陋的动物也值得去爱。
爱德华·威尔逊,他是当今世界蚂蚁研究的很好不错、殿堂级生物学家,“社会生物学”理论之父,被誉为北大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誉为“20世纪很后一位博物学家”,科普书作家道金斯称他为“达尔文后很的博物学家”。在他的自传中,威尔逊用优雅风趣的文笔,将他跌宕曲折的人生经历,与科学家成长之路娓娓道来:他在大自然冒险中度过了孤独童年,天生对自然充满好奇心与亲近感;青年时代确定研究蚂蚁物种作为学术方向,首先要克服经济拮据的困境;与生物学同人一道探访西印度群岛,将岛屿上蚂蚁的生态分布尽数掌握;在哈佛教学期间,为进化生物学而与主流的分子生物学明星们分庭抗礼……在威尔逊的人生故事中,他冒险奋进、不畏风雨、热情达观,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崇敬,和地球所有生命的深沉关怀。他也带我们畅游缤纷的自然世界,教给我们观察生
水蓝蓝的地球孕育了植物,植物滋养了动物。植物透过光合作用,净化我们赖以为生的空气;植物奉献自我,用以延续我们的生命;植物展现优雅姿态、绽放美丽花朵,抚慰我们的心灵。可惜大多数时候的你,却常是无视地走过,空留身后落英缤纷,洒满一地诗人口中片片凋零的心。不论你是曾想好好地认识、接触植物却不得其门而入的人;或是曾被艰深、不明其意的专有名词所打败,决定放弃植物者,请别就此灰心,只要翻开本书,依循三个简单步骤,你将可轻松学会观察、了解、倾听植物,并且爱上“她”。这是一本了解植物、欣赏植物的入门书。作者自称园艺系的逃兵,所写内容为植物,然而摈弃了教科书和专业书那样枯燥艰涩难懂的写法,文字平易自然、轻松优美,就像亲切友好的邻居大姐姐,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了解植物的基础知识,如何诗意地欣赏周遭
复杂多样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 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个被大自然筛选的人种——智人,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匮乏压力,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十万年后的我们,依然生活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之中。 智人是如何顺利通过造物主的层层考验,很终拥有了主宰世界的力量?而同一时空的其他人种比如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呢?为何会逐渐被大自然淘汰,成为智人在漫长进化过程中的陪跑者? 河森堡笔下的旧石器时代,充满了灵动的色彩,有混沌初开的蛮荒,有人性乍现的智慧,还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底层力量——匮乏,塑造着人类和历史。 匮乏的环境筛选出拥有足够脑力的智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走出非洲,来到亚洲大陆,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然而自然的匮乏始终存在,不同时空的人类又该以何种姿态应对,实现与大自然的交流和对抗
这是一本充满自然之美、亲近动物、图文并茂的动物观察笔记和纸上“动物世界”。如果能找回作为一只动物的状态,人会不会比较快乐?在动物的寂静生活里,是不是藏着笨拙的生命谜语?在和非洲的野生动物做了15年邻居后,作者(非洲的青山)积累了厚厚的一部动物观察笔记,仅通过优美生动的文字和充满生命张力的一手摄影图片,读者就能产生“动物世界纪录片”的观感。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悉心讲述这些动物的习性和故事,它们是怎样演化而来的?它们是怎么生存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还有作者在跟踪观察它们的过程中,遇到的惊险和有趣的小插曲等。本书一共分为5个部分:草原,雨林,火山,湿地,海岛。每部分下面有10篇左右的文章,单篇聚焦一个主题,篇幅在4000至5000字。另配有作者多年拍摄和积累的200多幅精美野外世界照片。文
《自然珍藏图鉴丛书:猫(彩色图鉴)》全书收录世界各地250多种猫,内容权威、编排系统,700余幅高清晰彩色照片,在作者的精心编纂下,使读者和宠物饲养者能轻松识别各种家猫。 《自然珍藏图鉴丛书:猫(彩色图鉴)》对收录的每个品种的猫都有准确的描述和说明,并介绍了每种猫的主要特点及鉴别特 征。 《自然珍藏图鉴丛书:猫(彩色图鉴)》向养猫入门者和爱猫者叙述了家猫的培育史、纯种猫和非纯种猫的区别以及如何识别不同种类的猫、如何选猫等知识。书后还附有名词解释,对专业术语做了简明扼要的解释。
本书共分5章,~3章叙述了脱落细胞学的基本知识,第4章介绍了脱落细胞学的实验室操作技术,第5章为图谱,系统地介绍并描述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男女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骨及软骨组织、浆膜腔积液、淋巴结、乳腺及甲状腺等脱落细胞形态,图中所示各种疾病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本图谱系直接显微镜下彩色摄影,细胞形态逼真,并附有简要文字说明,可供检验医学、病理、临床医师、医学院校师生及科研工作者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