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马敬能先生对其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的全新修订版,根据 的中国鸟类名录以及分类体系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全书收录了1484种鸟类,每种都配以 的分布图,并且配有鸣声链接的二维码,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聆听每种鸟类的典型鸣唱或鸣叫,提高鸟类识别的准确率。除此之外,书中还补充了21种在 分布和可能有记录的鸟种绘图。和 版相比,修订版有7位新的鸟类画家加入,重新绘制了约500种鸟类。同时,为了方便读者使用,作者细心地在鸟类绘图部分对识别要点进行了标识,新增了彩图版目录,实用性比之前的版本有了 大的提高。此外,为了增加图书便携性,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图版,包括了鸟类绘图、分布图、鸣声二维码、基础体长数据等信息,可满足 大多数鸟种识别需要,而且仅360页;下册为文字版,包括了对物种特征、习性
《蛙类博物馆》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完美结合的蛙类高级科普读物,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个蛙类物种及其相近似种。这些重要蛙类分布范围遍及全球,分布地从湿润的森林到干旱的荒漠,从寒冷的山顶到庭院、池塘。每种蛙类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图片与原物种真实尺寸相同,另一种为特写图片,能清晰辨识出该物种的主要特征。此外,每种蛙类均配有相应的黑白图片,并详细标注了尺寸。 全书共1800余幅插图,不但真实再现了各种蛙类的大小和形状多样性,而且也展现了它们美丽的艺术形态。 作者还在形态、色斑、体型、生境、生活史、相近物种以及濒危等级等方面探讨蛙类引人入胜的多样性。本书为蛙类的多样性与进化,以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本书既可作为蛙类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也
本书是一本由青年博物画家青川绘制,蝴蝶科普领域佼佼者之一张晖宏配文,历时3年时间完成的 中国珍稀蝴蝶手绘科普图书。本书收录32种5科中国珍稀蝴蝶,数十幅精美手绘图片,是一部蕴含传统意象美的视觉盛宴,系统全面的科普、严谨活泼的文字与细腻入微的手绘相得益彰,是不可多得的原创珍稀蝴蝶手绘观察笔记。 为了保证书中所绘所讲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手绘师耗时3年,收集多个蝴蝶物种,从虫卵、幼虫一步步饲养至破茧成蝶。作者 深入野外、涉足多个自然保护区,对蝴蝶进行 观察调研。无论是在欣赏方面还是研究方面本书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中世纪跨越千年,留下了很多关于动物的手抄本,包括寓言故事、动物百科、猎鹰专著等,其中 代表性的就是十二三世纪在英法风靡一时的“动物图鉴”。在这些图鉴中,人们所熟识的动物拥有了迥然不同,甚至是精奇古怪的外形,有金光闪闪的狮子、五彩缤纷的豹,还有挂在树上的大雁……同时,如今所固有的动物象征也被颠覆,狼变得滑稽可笑,刺猬化身吝啬的偷盗者,公鸡则成了健忘的代名词……历经千年浮沉,延展开来的斑斓画卷重现了中世纪动物的千形万状,在这里,每一种动物都似曾相识,每一种动物却也都素昧平生……
《中国螳螂》是中国本关于螳螂的图鉴性质的专著。全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螳螂生物学与中国文化;第二部分,中国螳螂目分类概述;第三部分,螳螂的饲养与观赏。几乎涵盖了所有见于记载的分布于中国的螳螂属,共计四十五属一百余类,提供了大部分种类的雌雄性标本、卵鞘、若虫和成虫的近千幅生态照片,以及每个种类的体长数据、模式产地、分布范围、海拔信息、喜好的植被类型等生物学、物候学、行为学的各类记录和数据,从历史文化、螳螂习性、种类介绍、饲养繁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说,在昆虫知识科普、另类宠物文化和微距摄影方面,都有不俗表现,被称为“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有关螳螂的研究开始以来,最为美丽的一本关于螳螂的书籍”。
本图鉴共列我国所曾记录的鸟类计21个目、81个科、1189种。每种均有彩色外形图和简要的形态描记、栖息环境、食性以及分布;并有分布图。
光说有些植物会吃虫就已经够吸引人了,何况为了捕虫吃虫,它们还特化出各种奇特有趣的器官!除了一般人非常熟知的捕蝇草的捕虫夹、猪笼草的“水桶陷阱”,茅膏菜和捕虫堇也是分泌黏液的捕虫高手,瓶子草由叶子卷成的“甜筒”让昆虫无法抵挡,螺旋狸藻的根部更能特化成螺旋状迷宫,在土壤里大快朵颐!这些食虫植物制造陷阱,打造迷宫,造网捕虫,由叶子特化而成的捕虫利器成了园艺爱好者培植观赏的臻品挚爱,至今已培育出许多奇艳无比的种类。就栽培而言,食虫植物各有特殊的生育环境,许多种类更是对气候条件非常挑剔。本书作者以长年的多国游访与培植经验,介绍了各种食虫植物的习性与栽培要领,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认识食虫植物、栽培食虫植物的全面指南。
动物园中的中国珍稀哺乳动物 收录了目前动物园以及其他相关饲养机构中100余种本土哺乳动物的资料,它们有的躯体庞大,有的小巧玲珑,也有的集凶猛与美丽于一身,还有样貌颠覆了人们想象的奇特动物。作者李健自幼热爱动物,尤为关注中国本土动物在的境况。他多年来行走于的动物园中,用镜头记录与我们世代相伴却日益减少的中国哺乳动物,以期留住它们的身影。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中国动物种类的丰富和稀有,旨在提高人们保护中国珍 稀动物资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