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你不知道的植物世界,思考生命真实的存在!捕蝇草是怎样知道闭拢叶子的时机的?它真的能感觉到昆虫微小、细长的腿吗?樱花树又是怎样知道何时应该开花的?它们真的能记住天气吗?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不断惊异于植物的多样性和形态。 生物学家丹尼尔查莫维茨现在将在《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这本书中,对植物如何体验世界给以严谨而引人入胜的简介,包括它们所看到的颜色还是它们所遵守的时刻表。 通过着重介绍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作者带领我们走进植物的内在世界,把它们的感觉和人类感觉做对比,揭示出如下事实我们和向日葵及栎树的共同之处,比你知道的 多。作者在书中展示了植物如何分辨上和下,如何知道邻近的同类已经遭到了一群饥饿甲虫的侵害,是否能够欣赏你一直放给它们听的齐柏林飞艇乐队的音乐,或者是否 偏好于巴
玛格丽特·米不仅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植物学画家,更是一位勇敢的亚马逊雨林探险者、一位传奇的女性。 1956年至1988年,玛格丽特·米一直对神秘、瑰丽的亚马孙森林所魂牵梦绕,15次深入雨林,进行了动人而危险的探险。在《森林之花》中,她真实地记录这一次次的探险历程,讲述了她作为植物学画家的工作:如何在原始森林艰难寻觅美丽的“森林之花”,创作了大量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植物学画作,同时对沿途遇见的花卉、树木、鸟类、动物、原住民做了诗意而细致的描述,生动再现热带雨林瑰丽的面貌、迷人的魅力与原始的风土人情。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她在目睹急剧消失的热带雨林后,多次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忧思,并因此闻名于世。 书中还收录了玛格丽特·米160幅精美的植物手绘、素描以及相关照片。
植物学研究取得巨大进步,足以让我们了解植物的外部世界,了解它们的同类和以它们为食的生物,而为了探索植物的内部世界作者深入研究并撰写了本书。植物一直以来被看做是不能移动的、被动的、无知觉的,但它们也只是被看似而已。植物可以感知阳光、触碰外界、与同类交流,甚至悄无声息地运动,它们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为了授粉可以和整个动物界交流,它们与其他各界紧紧相连 ...... 这是一个与动物世界完全不同的、奇妙的世界。一直以来我们用固有的、主观的思维去解读植物,现在,是时候揭开真正的面纱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有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为推进数学知识的应用,首率先开展优选学、统筹学、经济数学的理论研究,并组织小分队先后到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双法”工作,
2017年6月,作者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观赏槭树品种图谱》(林乐静、祝志勇著),该书展示了181个槭树园艺品种生物学特性,本书在此书基础上新增了160个槭树园艺新品种,用彩色图谱展现了各种(品种)树形、不同季相叶色、花、果实等,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简单描述。本书图文并排,彩色印刷,适合绿化苗木生产者、林业工作者、大专院校园林园艺学生、科研院所植物资源研究人员、园林绿化公司、景观设计院、森林公园及城市公园管理者等阅读。
你知道吗?假如在山野间看见了丝带凤蝶,那中药马兜铃可能就在不远的周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长白山“仙草”,其实就是中药列当;旅游时如果有人向你推销灵芝,要当心,那有可能是长得与灵芝极其相似、功效却远不及灵芝的“木灵芝”……中药原来这样有意思,一花一叶都有故事,一草一木都是学问。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懂一点中医药,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带你走近国之瑰宝――中药的趣味“说明书”。跟随作者的镜头和文字,让我们一起进入多姿多彩的中药生长环境,到山上、房前屋后、花果蔬菜园和动物世界里认识生长在大自然里的鲜活的中药,了解它们的模样和功效,也探究它们与自然万物的联系。博物王国里的中药,不再只是中医处方单上的名词,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植物、动物、矿物。走,采药去,一起踏上一段寓教于乐的科
《DK蘑菇大百科》是由视觉工具书知名品牌DK打造的关于蘑菇的经典图文读本。配有2000多幅精美的多角度彩色插图,直观展示蘑菇丰富的形态。系统介绍了450多种野生蘑菇,涵盖常见品种和新发现:主要特征、生长环境、出菇季节、分布情况、可食用性、学名和俗名,以及分辨它们的切实可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本书系统梳理了自20世纪初我国植物学起步阶段到以《中国植物志》为代表的中国植物学大发展时期约100年间,我国植物科学画的百年历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精选了近600幅植物科学画画作,收录大量珍贵的文献图像,共计120万字。画作绘者涉及110余位职业画师、多位科学家以及近20位年轻绘者,展示中国植物科学绘画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的精神面貌。
当你品尝一颗颗豆子时,是否思考过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作为人类忠实的食物伙伴,在上万年的栽培历史中,不起眼的小豆子经历了怎样的身份变迁?在本书中,食品历史研究专家肯·阿尔巴拉剥开一枚枚豆荚,揭示隐藏在豆科植物平凡外表下的文化内涵。从新月沃地到安第斯山脉,从完美的肉类替代品到饱受争议的转基因实验对象,书中详细梳理蚕豆、豌豆、菜豆、羽扇豆、大豆等十余种豆子与人类文明的关联,既有对古代豆类饮食的细致探寻,也有对现代豆类应用的科学解读。我们将跟随豆子的生长足迹,窥探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群与豆类间的爱恨情仇,开启一段跨时代、跨地域、跨文化的奇妙旅程。
《植物,不说话的邻居》内分四个小辑,每一小辑收录的作品在主旨上相对接近。比如 小辑的文章主旨细分为二,一为作者自我与植物亲缘关系的建立,每一次与植物的珍贵遇见中,目光皆会生长出根系,进而驻扎在内心情感的河流之中;二是对植物习性的准确切脉与再现,尤其对于那些在自然界具备 的生存、繁殖之道的植物,生存法则与自然之道如此贴近,它们不仅值得人类学习,其生存秘密 值得人类敬畏。第二小辑主要集中于生态忧思之上,与男性作家不同的是,作者并没有直接举起观念作为 ,批判人的欲望如何切割植物的命运,而是从事例、数字出发,从人与树木命运交集的细节出发,呈现那些失衡的关系内容。行文中藏着母性的感伤与低语,情感的沉浸使得其笔下的树木生发出柔软而悲伤的色调,无论是红豆杉、甘草,还是崖柏与杜仲,它们急速损
《天涯芳草》讲述了作者本人丰富多彩的观察、搜集、栽种、欣赏各种草木花卉的故事,作者以优美的文字从中外文学作品中搜寻植物的身影,从北大、京郊、全国各地、甚至异国他乡记录了他和几百种植物的美丽邂逅,而全书的图片则是从他上万张植物图片中精选而出。该书是当今不可多得的随笔,为大众读者提供一个优美而又严谨的草木读本。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纪录片同名图书由纪录片主创团队编写,图书在精编解说词基础上增加了丰富史料和300余幅高清图片,是典藏级国民植物科普书。 全书力图把跨越了46亿年历史长河,在中国境内形成的异彩纷呈的植物图景通过图文形式展现给大众。全书系统、完整地讲述了水稻、茶叶、竹子、桑树、大豆、柑橘、杜鹃等数十种植物是如何塑造中国文明,又如何影响世界的故事。这是一次对中国植物的朝圣之旅,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寻根行动,是一次对自然生灵的致敬,是一次对大众自然知识的普及,是一次关于生命之间如何平衡的思考。 文字,是经久不衰的艺术;图像,是佐证经典的方式。全书将纪录片以饱满的图文形式定格,这不只是一场植物的视觉盛宴,也是一次植物带给人类的灵魂震撼。以植物生命为尺度,渴望人们对生命做一次沉思。
读刘慈欣原汁原味的科幻小说,畅游中国科幻第一人宏大的幻想世界!刘慈欣的作品主题深邃,情节曲折,情感充沛,感染力强,从科幻小说中阐发对现代科技甚至未来科技的思考和探索。本书收录了《赡养人类》《吞食者》两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在西方字母语言派生出来的填字游戏中,更能凸显其独特的韵味。本书依据知识面划分为七部分,从唐诗宋词到成语俗语,从文学历史到娱乐休闲,从物理化学到百科常识……几乎无所不包。让大家在玩中学
《生命的四季》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书中配有大量的手绘图片,作者玛格丽特·科洪和阿克塞尔·埃瓦尔德邀请我们踏上一趟旅程,通过外部植物世界的发现之旅引导读者揭开植物的“内在秘密”,这同时也存在于外在世界的岁月循环之中,并且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内在的“季节转换”之旅。 《生命的四季》不仅仅是想象力之旅,*是行动与转化之旅。通过观察和实操与身边的生命形态重新联结,从而把视角向植物生命的本质打开。由此也用一种新途径推开了以艺术实践科学之门。
……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体系化的现代科学知识的完善,西方博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它的任务被各个分支科学所取代。 在 ,除科学史家以外,很少有人会从学科的角度关注博物学和博物图谱,它们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遗存,是人类认识和再现自然的总体文化史的重要部分。 作为一种文化史,博物图谱不仅涉及时代的知识分类和对象描述,还涉及时代的图绘技术和印刷技术,它们以 为直观的可见形式保存了各个时代义化及义明的印痕,它们就像文明的密码,需要我们用文化的视角去解读。而这也正星 去阅读这些罔谱时应当采取的态度。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特殊的知识考占学热情,才有了“世界博物学经典图谱”系列丛书,其内容涉及多位博物学家的作品。这些博物学家中的一些在博物学发展过程中可能算不上鼎鼎大名,因而
你也许听过许多花的花语,但每一个花语背后的故事呢?它们的故乡在哪里?那些野生花朵是如何流转到我们的花园中的……原产于墨西哥的“大丽花”会被夹带到法国去,其实是与印第安人沟通上的误会。 我们都知道“风信子”的原文名称是来自古希腊俊美的年轻人——雅辛托斯,但是这个传说中出现的“风信子”,并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紫色小花。 关于“番红花”的起源中,可以看到古希腊众神是如何因为无聊而闯下大祸的……本书蕴生于史实,融汇从古至今人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凝塑出花的万千形貌。那些你见过或不曾见过的,都将让你惊艳、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