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运用了基因技术吗? 为什么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杯就倒? 不爱吃香菜是因为挑食吗? 为什么有人吃再多也不会长胖? 长寿能遗传吗? 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小小的基因里,了解基因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科普作家尹烨生动解读基因的秘密。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奥秘,人类的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 这本书讲解了和基因相关的17个主题,结合人文和哲学领域的观点来讲解生命科学,不仅介绍了大众关注的基因问题,还融入了关于生命的哲思。
这是一本姿势搞笑、观点硬核的动物性科普。 梦想变性的鱼、热衷性爱外交的倭黑猩猩、浪漫且持久的刺舌蝇、容易被不爱的母鸭卡住的公鸭。牛津博士王大可用幽默笔调呈现105种动物千奇百怪的性与爱,反思人类该如何爱、如何活! 你会看到,在动物世界里忠贞可能很少见,出轨和偷情才是常态;宏观规则并不正义,弱势动物们就进化出种种见机行事的行为策略;动物并非 无性不欢 ,不渴望交配的大多数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强迫性行为很常见,可雌性也进化出了N种反抗性骚扰的方式 这些故事,通篇不谈人,却通篇皆是人。 为什么 正义 的规则背后遍是漏洞?为什么雌性在人类叙述中长期屈居弱势?当20%的雄性垄断80%的资源时,弱者该如何逆袭? 王大可藉由动物故事,让我们在大笑和恍然大悟间,以另一种视角思考了人类社会。 别忘了,人也是一种动物
本书为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女性植物学家、画家玛丽安娜 诺斯(Marianne North)官方画册,由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Kew Gardens) 授权出版,以旅行地区为分类,收录编选约400幅代表作品,并额外收录相关目的地和植物知识介绍。玛丽安娜 诺斯是达尔文的灵感缪斯,同时期的很多科学家都受到过诺斯作品启发。她有着传奇的一生,终生未婚、自学画画、独自环游世界六大洲16国,记录让她着迷的热带和外来植物,并发现很多新物种。她挑战维多利亚时代花卉绘画的传统,选择直接在自然环境中绘制植物。这些记录比彩色摄影发明早了几年。她试图用自己的作品,启发和教育人们了解自然世界。本书由国内女作家、策展人祝羽捷作长文导读,从艺术和女性视角展现诺斯富有非凡魅力的一面。邱园植物分类学硕士、青年插画师余天一翻译并校对植物学名。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玩猫狂人 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 科学圣经 : 首提 生命以负熵为食 的观点 开启 生命即信息 的认知革命 推动 分子生物学 的诞生 直接启发了 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 生命是什么 ,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 心灵与物质 。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 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 DNA双螺旋结构 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 詹姆斯 沃森、弗朗西斯 克里克和莫里斯 威尔金斯。
提到真菌你会想到什么?是发霉的面包、暴发的瘟疫?还是一夜之间从落叶中钻出的红伞伞、白杆杆?事实上,真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和这个星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依赖着真菌。作为地球分解者的它们,甚至掌握着其他生物生死存亡的关键。 这本书会用引人入胜的文字与精美绝伦的图像,带我们走近隐秘的真菌家族,感知地球生命间的互联关系,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们 与腐败有关,更与新生有关。
作为通常比细菌还要小得多的寄生物,病毒存在于万物之中,无处不在。它们演化迅速,是高度的机会主义者,堪称无情的效率机器。从病毒最初的发现,到最新的研究,人们的目光往往聚焦于病毒作为致病因子的角色: 病毒 这个名称已经让人闻之色变,而我们刚刚经历的新冠大流行更是清楚地提醒世人其可怕之处。本书清晰地阐述了病毒何以如此强大,而在此之外,更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认识到病毒的另一面 病毒并非为致病而生,很多病毒是有益的,它们保护宿主免受其他微生物的侵害,或者让宿主得以将不可能化为可能。在经历了新冠大流行肆虐的今天,了解病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让我们跟随本书丰富而有趣的讲解,认识病毒的真面目 尽管病毒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但它们同样对维持动物、植物和我们共同生活的自然界的健康至关重要,而
1859年,生物进化的观念在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正式成形。过去的一百多年中, 作为科学理论的进化论本身一直在进化,进化论思想也在持续地 外溢 到人类思想的各个角落。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熟悉几个和进化论相关的概念,不少人还习惯于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但不得不说,进化论可能是被人们误解多、误用多的科学理论之一。 进化论的正知正见是什么?它的前沿发展又有哪些?更重要的是,作为非生物专业的读者,为什么也要了解进化论? 答案尽在这本讲义里。作者王立铭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抽取出一套简洁的公理体系,并用它穿越40亿年进化历程,呈现了 生命起源、增长、适应环境和形成复杂组织的关键要素和完整过程 。 你会在许许多多的惊奇、死亡与新生中,领悟生命世界给予人类生存的启示。你还会在进化论的 外溢 ,也就是
《跟着物理学家学物理》同系列作品,为提升中小学生科学兴趣和知识储备专业打造。全套图书案例生动、图文结合,从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动植物生理、生态四大方向来向学生展示生物知识的无穷魅力,好玩有趣。与历代科学家一起,愉快地理解32个重要的生物知识和原理!【科学法则】 【发现契机】 【原理解读】 【原理应用】 【奇闻轶事】,该系列独有的五位一体讲解法,易学!易懂!易用! 卖点1 畅销科普书的系列产品! 《跟着物理学家学物理》口碑好销量高,应广大读者的需求,《跟着生物学家学生物》是一脉相承的系列产品。 卖点2 对话科学家,手绘漫画,图文并茂,超级好理解! 用生物学家对话的方式讲解32条生物学法则,配图清新,有料有趣。 卖点3 不仅有知识讲解互动,更有科学家爆料! 不只有知识讲解, 发现契机 和 趣闻轶事
本书是一本角度新颖的古生物科普图书,作者幻想早已灭绝的古生物如果仍然生存在现在,人们如何寻找它们,并合理利用它们制作成现代的美味佳肴,更像是一本以古生物为食材的 深夜食堂 式的生活类图书。作者土屋健长期研究关于古生物的一切,偶尔会被别人问起 味道 的话题,这让他不禁想为此撰写一本书,带着 如果是我会怎么料理呢? 这样处理的话味道会怎么样? 的思索,以古生物现生近亲物种的肉质与食材特性来做参考,在书中借 做美食 之名详细介绍了古生物的体貌特征、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全心全意探究了知名古生物之味。创作了《灭绝酒馆》的漫画家黑丸也为本书精心绘制了各种插图,从食材生前姿态到盘中形态,一定会让你过目不忘。本书作为科普图书,一定能让无论任何年龄的读者都能感受到古生物的魅力。
体重下降人却不显瘦? 跷二郎腿会更觉轻松? 容易疲劳连坐着都觉得累? 在公交地铁上常常站不稳? 摔倒瞬间无法做出反应? 相较于先天决定的颜值,依靠后天打造的体态,才是我们个人形象弯道超车的关键。良好的体态不仅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和自信心,还会潜移默化地改善我们的身体状态、提升我们的运动能力。本书为每个年龄段的读者都准备了相应的训练方法,简单易行,帮助大家保持理想的身心状态,享受美好人生。
为什么朽木会发光? 为什么灯塔水母能永生? 为什么花与蜂 相爱又相杀 ? ...... 是哪些因素和力量在起作用? 每一天,每一刻, 我们身边的万千生物都在上演奇妙的生命故事与生态史诗 它们无情争斗,却也深深相爱;它们轰然覆灭,又奇迹般地重生。 在变化与永恒共存的世界里,它们被掠夺、被遗忘,却一直默默造福着人类.......
你是否常常希望能逃离城市喧嚣,去拥抱大自然?其实在城市里也能拥抱大自然,芮东莉用做 自然笔记 实现了这个愿望。当她把目光集中到自然界的树木花草、昆虫飞鸟、夕阳阵雨之上,便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原来那些曾过眼即忘的自然生物,都有个性和故事。这些发现给她带来了奇妙治愈之力,抚慰了焦虑的心,找回了宁静。 如果这样治愈的生活方式,能帮到更多都市人就好了。 于是便有了国内原创自然笔记开山之作《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一经出版便大受好评。但芮东莉觉得初版还可以更好,于是增改、修订数年,终于推出了集自然教育、科普知识、科普绘画、治愈焦虑为一体的全新增订版。 书中不仅收录大量作者创作的纯手绘自然笔记,还专门开辟了自然笔记创作经验分享版块。读者从中既能收获大量关于动植物形态特征、生活
这是一本介绍生物学大师及其思想精华的图书。它虚拟了18堂神秘课堂,每堂课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挑选合适的生物学大师讲授。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与大师们还有互动和交流。虽然,那些大师们是带着 任务 前来授课的,但他们可不是如此 听话 的嘉宾,还会时不时说些自己的趣闻、趣事,如果你喜欢听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可千万别错过了本书!
人类视觉在暗处比深海鱼类更敏锐,甚至能感知到单个光子? 人类嗅觉比出色的猎犬更强大,能区分至少1万亿种气味? 失明者可以用耳朵 看见 周围空间,也能凭借手的触摸成为画家; 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几乎都掌握着生物时钟,我们无意识散发的信息素决定了独一无二的偏爱 从 视听触味嗅 到疼痛感、愉悦感、方向感、平衡感、时间感、欲望和本体感觉, 感知 是我们体验外界的必由之路,然而我们其实一直都低估了感官的能力。 本书将探究12种拥有非凡感知的动物,并以它们作为对照物,发现人类感知并理解世界的方式和潜能。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在人类神经科学案例中认识一些 异类 ,他们所引起的科学变革将为我们展示人体运转和人类生存的怪异与迷人之处。 在当今这个变化越来越难预测和知觉越来越麻木的世界中,本书将科学事实与近乎玄妙的感
从体型巨大、外形恐怖、力气惊人、聪明机敏的君王暴龙到渺小但动作敏捷的秀颌龙,兽脚类恐龙在地球上每一个漂移大陆的海岸、沼泽、森林、平原、沙漠和结冰的山区坡地横冲直撞,所到之处无一生物毫发无伤,称霸地球长达1.35亿年。 哪种恐龙大?哪种恐龙小?而又是从哪一种开始进化呢? 相信绝大多数的孩子(以及很多成人)都曾提过这些问题,但想要回答这类问题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 本书以尽可能详备的方式,回答了大量与兽脚类恐龙相关的各类纪录的问题,是全面缜密、从未公开过的兽脚亚目记录。书中呈现了近1000种恐龙类生物,2000多个表格和专业插图,并配以300多种全彩复原标本,详尽展示了关于恐龙的3000余条纪录,完整呈现恐龙时代。 任何一位读者甚至恐龙专家都会被这本书深深吸引。我们相信,其中许多人都将从中发现
《我们赶海去1》 本书是由厦门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刘毅、80后设计师林俊卿共同编著绘制的一系列沿海生物科普漫画,以我国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为故事背景,采用简单直白的漫画、小故事、科普三位一体的独特形式,向大家介绍红树林这一大众比较陌生却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 本书以主角石磺 石小黄 的赶海游历过程为主线,另一位主角 刘博士 负责解说和科普。书中,石小黄经历了红树林滩涂区、潮间带、礁石、沙滩、湿地、浅海等多个区域,介绍了包括植物、鸟类、蟹类、贝类、鱼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在内的多种生物。除了生动的手绘漫画形象,书中也展示了每种生物的高清实拍照片,趣味性与科普性兼具,适合8~14岁有独立阅读能力的青少年阅读,也适合对沿海生物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我们赶海去2》 在这本书里,主角 石小黄 和 刘博士 将继
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但对于细胞对话,我们知之甚少。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洞悉生命的本质。大脑的中枢控制系统如何发送指令?如何决定我们身体的健康水平?人的思维、感觉和行为如何协调统一?对于这些问题,乔恩 利夫博士在全书四个部分一一解答。 部分介绍人体细胞,包括T细胞、毛细血管(纤细的血管)内皮细胞、四处游走的血液细胞、血小板、肠道细胞、皮肤细胞和癌细胞;选取某些细胞作为重要示例,以便读者深入了解所有器官如何通过细胞通信来运作。 第二部分介绍大脑,述及神经元、三种支持性脑细胞和两种保卫大脑的保护性屏障细胞,其中一章专门阐述导致各种慢性疼痛综合征的独特细胞对话。 第三部分描述微生物通信世界,包括微生物物种之间,以及微生物与植物、人类之间的通信。 第四部分介绍细胞内对话,包括细胞器与
本书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 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 坎德尔的自传, 在 书中他 不仅表达了 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 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 , 更能窥见**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 思考路径 ,以及 一个伟大 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 。本书已被翻译成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波斯语等十多个语种,先后荣获 2006 年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和 2007 年度美国国家学院知识传播奖。
基因是构造生命的基础,它记录着人类的血型、孕育、变化、成长、凋亡等全部过程,与生命的繁衍、进化密切相关。想要了解人类的起源与未来,了解基因必不可少。而现代医学的重大革命,也离不开基因领域的重大发现。 《基因宇宙》系统讲述了基因的起源、构成、发展和未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基因的相关知识。同时,这本书也是一部关于遗传学发展和医学革命的历史见证,作者将基因和医学变革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回顾了人类研究基因的历程,是一本便于读者轻松阅读的科普图书。同时,这本书还通过数十个真实案例,向每一位读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基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备孕,如何预防遗传病,如何养育新生儿等对每一个家庭都无比重要的基因知识。
地球生命在地球形成约5亿年后就已出现,然而在这之后的20亿年内,生命一直停滞在简单的细菌水平。在大约20亿~15亿年前,一种拥有精细内部结构和空前能量代谢水平的复杂细胞一跃而出。这份复杂性遗传给了大树和蜜蜂,也遗传给了人类中的你和我。我们与蘑菇有着天壤之别,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又如此相似。从有性生殖到细胞衰老再到细胞凋亡,复杂生命共有的一套细胞特征在不同的物种间有着惊人的相似程度。生命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在4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从简单的细菌到令人敬畏的复杂生命,这样的演化飞跃事件为何只发生了一次?不得不承认,在生物学的核心地带,横亘着一个巨大的认知黑洞。 生命究竟为何沿着这么令人困惑的路径演化?生物化学家尼克 莱恩从生物能量角度,交给了我们一把有望解开生物起源之谜的钥匙。怪异的生物
昆虫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员,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庞大,几乎在各种环境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本书作者李文柱先生痴迷于昆虫家族中*特色的甲虫,惊叹于它们千差万别的外形、靓丽的体色、奇巧的结构及婀娜的体态。多年来,每获得一枚甲虫标本,都如获珍宝、爱不释手。因为爱,李先生便用画笔为它们 照相 。经年累月,这种积累便成就了一部科学 艺术的精品。书中全部的彩绘都是李先生用 原始 、 粗笨 的方法手绘完成的,为普及昆虫知识,还配有介绍甲虫生境、习性、食性及嗜好的文字。今天,李先生希望把自己珍藏的这份美丽、这些年 独享 的那些快乐通过《中国观赏甲虫图鉴》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通过本书认识到自然界中这些小成员的魅力,希望您也能和作者一样由衷地感叹自然界的神奇和伟大,希望您能由此爱上它们、保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