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在当时的德语世界脍炙人口。同时他也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著名的 薛定谔的猫 已经成为量子物理学中著名的问题,可以说家喻户晓。他所著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引导许多科学家从微观物理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直接导致分子生物学的诞生。薛定谔以一种令人放松和愉悦的文笔引领读者探索生命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主题,内容深刻而有趣,极具可读性。《生命是什么》另附薛定谔于晚年完成的《我的世界观》,是他一生的哲思精粹,中文版这一次终于与中国读者见面。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玩猫狂人 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 科学圣经 : 首提 生命以负熵为食 的观点 开启 生命即信息 的认知革命 推动 分子生物学 的诞生 直接启发了 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 生命是什么 ,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 心灵与物质 。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 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 DNA双螺旋结构 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 詹姆斯 沃森、弗朗西斯 克里克和莫里斯 威尔金斯。
基因是构造生命的基础,它记录着人类的血型、孕育、变化、成长、凋亡等全部过程,与生命的繁衍、进化密切相关。想要了解人类的起源与未来,了解基因必不可少。而现代医学的重大革命,也离不开基因领域的重大发现。 《基因宇宙》系统讲述了基因的起源、构成、发展和未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基因的相关知识。同时,这本书也是一部关于遗传学发展和医学革命的历史见证,作者将基因和医学变革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回顾了人类研究基因的历程,是一本便于读者轻松阅读的科普图书。同时,这本书还通过数十个真实案例,向每一位读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基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备孕,如何预防遗传病,如何养育新生儿等对每一个家庭都无比重要的基因知识。
本书是一本介绍细胞来龙去脉的科普读物,讲述了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发现背后的故事,以及备受关注的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的科学原理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事件。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一个个科学家的小故事,理清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脉络,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引起读者对细胞科学发展的思考和审视。 本书可供中学生、大学生参考学习,也可供对细胞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恐龙从哪里来? 它们如何崛起并成为地球的主宰? 有些恐龙为何如此庞大? 有些恐龙为何长出了羽毛和翅膀,还变成了鸟? 没有变成鸟的恐龙为何都消失了? 命名过超过15个恐龙新物种的古生物学家史蒂夫 布鲁萨特用积累多年的大量化石线索,串联起一部精彩绝伦的恐龙史诗,完整地介绍了这种史前巨兽从逐渐崛起,到称霸世界,再到尽数毁灭的全过程。除此之外,本书还生动地讲述了神秘的 恐龙猎人 追寻远古生物踪迹的真实故事,带领你跟他们一起探索恐龙的奇妙世界。
本书是继《我们赶海去1》《我们赶海去2》之后的新篇章,讲述的是一整年的故事。在海边的红树林,这一年精彩纷呈:从一年伊始的元旦,到12月的国际志愿者日,在30个关于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节日里,我们的主角 石小黄 认识了许多新伙伴,包括 海底风筝 蝠鲼、爱晒太阳的海天牛、四处旅行的海蜗牛、红树林里的孟加拉虎、 碎壳小能手 馒头蟹、 自带饭勺 飞来越冬的勺嘴鹬 当然,帅气且专业的刘博士依旧会登场,不仅解答石小黄的种种疑问,也向我们介绍丰富有趣的海边生物知识。在轻松幽默的漫画故事中,小读者们可以认识近30种海边生物,更能了解30个重要环保节日与传统节日,与石小黄一起度过充实有趣的一年!
《我们赶海去1》是由厦门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刘毅、80后设计师林俊卿共同编著绘制的一系列沿海生物科普漫画,以我国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为故事背景,采用简单直白的漫画、小故事、科普三位一体的独特形式,向大家介绍红树林这一大众比较陌生却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 本书以主角石磺 石小黄 的赶海游历过程为主线,另一位主角 刘博士 负责解说和科普。书中,石小黄经历了红树林滩涂区、潮间带、礁石、沙滩、湿地、浅海等多个区域,介绍了包括植物、鸟类、蟹类、贝类、鱼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在内的多种生物。除了生动的手绘漫画形象,书中也展示了每种生物的高清实拍照片,趣味性与科普性兼具,适合8~14岁有独立阅读能力的青少年阅读,也适合对沿海生物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本书主要讲述了关于生物进化论百年论辩的历史,生动再现了科学界、哲学界的巨人们围绕进化论的起源和发展争论不休的场景:进化论与神创论的对决、拉马克主义与达尔文主义的角逐、达尔文主义的内讧、社会达尔文主义引发的争议 每一次论战就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从而一步步揭开进化论的神秘面纱。 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幽默而流畅的文笔,带领我们亲临论战现场,领略思维冲击,探索生命进化的奥秘。
生殖与发生、遗传、刺激与动物的反应、内环境与体内平衡和环境与植物的关系,虽然生物课本中详细讲解了细胞的结构及其作用等内容,但很少提及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则,并将物理、化学原则与生物现象相关联,就能轻松地理解生物多种多样的现象。 本书以进化为轴心来讲解生物学,将其中复杂难懂的信息碎片整理成清晰易懂的内容。对象读者是学过生物或正在学习生物却找不到窍门的人,还希望能帮助对生物感兴趣的人深层次地理解生物。 理解其原理之后再学习生物的话,就会轻松很多!
陆地行走的鲸,没有壳的龟,四只翅膀的恐龙,嘴里有锯的鲨鱼,高挑苗条的企鹅 这些古生物确实曾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你可能很难通过化石想象它们奇怪的相貌,但在这本书中,它们以逼真生动的复原形象登场,与现生动物一起演绎了灭绝与进化的生命传奇。 长颈鹿、鲸、猫和大象等哺乳动物有怎样的 家族兴衰史 ?恐龙与鸟类之间存在什么 血脉传承 ?鱼类、两栖类和爬行动物又如何在水陆之间做出 重要抉择 ?当你了解过这些历史再去参观博物馆,一定会加倍获得知识和乐趣,欢迎你由此进入光怪陆离的古生物世界!
《生命故事》记录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伟大发现和里程碑式事件。作者以独特而生动的笔触,将读者带入生命科学的历史长河,展示了生物学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涵盖了遗传、进化、细胞结构、生态等多个重要主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生命科学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无论读者是否具备生物学知识,都能从中获得全新的启发。 新视界文库 系列图书是一套可以轻松阅读的科普小书,旨在通过科学的的视角,带领读者以更加开放和探索的态度拓展对世界的认知,力求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原理,发现现象背后的真相,传达科学启迪、引导和探索的精神。 本系列通过简洁、有趣的语言和严谨、准确的科学知识,希望能在为读者传递科学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同时,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科学,以新的视角看待世界,用科学
《遗传的革命》对遗传学领域中具革命性的表观遗传学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讲解。用例子为引导,将教科书般严谨的内容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娓娓道来。本书的科学性和新颖性奠定了其在遗传学界的重要地位,可作为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学生及科研人员拓展知识的学习材料。 《遗传的革命》,全书共分16章。第1章:丑陋的蟾蜍和优雅的男人;第2章:我们如何学会把球推上山;第3章:我们以前所了解的生命;第4章:我们现在所了解的生命;第5章:为何同卵双胞胎会不完全一样;第6章:父亲们的原罪;第7章:生殖游戏;第8章:性别战争;第9章:X染色体的后代;第10章:信使不代表全部;第11章:与内部的敌人战斗;第12章:全在头脑中;第13章:走下斜坡;第14章:女王万岁;第15章:绿色革命;第16章:前方的路。 《遗传的革命》重点研究了非编码DNA,表
摩尔根的《基因论》,为生物学实现新的理论综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但推动了细胞学的发展,还将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基因论》的出版问世,使得遗传学向生物学的其他学科渗透成为大趋势。 其主要内容为:章到第四章,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提出基因连锁群的概念及其交换机制;第五章到第六章,进一步研究突变性状的起源,探究突变性状和基因缺失之间的关系以及多等位基因;第七章到第十三章,主要是对由染色体数目的成倍增加所得来的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多倍体进行探讨,此外,还对因染色体不规则增减而出现的异倍体,以及种间杂交时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第十四章到第十七章,对性别决定机制、性中型以及性逆转进行论述;第十八章到第十九章,回顾全书,并得出基因具有高度稳定性这
新生命科学正在改写人类命运 为何一些健康细胞会莫名自杀,导致肌肉萎缩、脑细胞缺失? 自然界中各物种的寿命差异为什么如此大?人类为什么不能进化得再长寿一点? 人体正在有计划地毁灭自己,永生不死终能成真吗? 人们总以为,衰老不可避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不自私的基因》为我们厘清了进化与衰老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大量交叉学科研究,及对历史上进化观点的全景式回顾,本书告诉我们, 衰老 并非新事物,也不是 身体损耗 或遗传的必然。相反,衰老有着迷人的进化意义,它能维持人口数量与生态系统的稳定,使之免遭剧烈波动。 基因科学、理论生物学是前沿科学的热门领域,本书满含对衰老和死亡的全新理解,特别是对个体如何延长生命给出很多创见,具有很高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曾经只出现在科幻小说里的 设计婴儿 ,如今已成为现实。随着一种名为CRISPR、允许科学家修饰我们的基因的技术出现,我们正进入人类进化的新纪元。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基因组编辑领域的两位先驱詹妮弗 杜德纳和埃曼努埃尔 沙彭蒂耶,体现了基因组编辑的重要意义。CRISPR在治疗方面显现巨大前景,但由于它能为后代带来永久性的改变,所以引起了棘手的伦理、法律、政治和社会问题。如果原本为了益处而作出的改变,终会产生无法预见的负面影响呢?如果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鸿沟因此扩大了呢?谁来决定我们应该或不该对人类进行基因修饰?倘若进行,又该如何进行? 弗朗索瓦丝 贝利斯坚持,我们 人类 这一物种的未来必须由全体人类成员共同决定。开发和使用基因组编辑工具的科学家不应当是决定这项技术未来用途的人。这些决定必须是广泛社会共识
赶海 是指去海边寻找、发现、拾捡各种小生物的活动,是接触大海、观察认识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佳机会。 在这本书里,主角 石小黄 和 刘博士 将继续《我们赶海去1》中的探索旅程,向离大海更近的沙滩、浅海前进,甚至深入海洋,探索海底的多彩世界!除了生活在陆地和海洋的种种小生物,还有在天空中飞行的鸟类,都将在本书中一一登场。石小黄将认识哪些更有趣、更独特的新朋友呢? 本书由厦门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刘毅和插画设计师林俊卿联手创作,除了生动有趣的漫画故事,还有严谨专业的海洋生物知识科普,满足你的好奇心,带你了解中国沿海的广阔生物世界!
性 是人类社会中时常会成为讨论焦点的话题,往往因为社会文化中的种种阐释而被赋予了别样的意味。然而性并不仅仅是人类世界特有的现象,从植物到动物,广大的生物世界中也普遍存在着 性 这一生物现象。为什么生物会演化出 性 这一机制?从什么阶段起生物可以被视为存在 性 机制?从生物学视角而言, 性 的本质又究竟是什么? 《万物有性?:生物学视角下的 性 学课》作者作为长期从事植物发育研究的生物学家,打破人类(乃至动物)中心视角,从更普遍的生物世界中,致力于回答这一广受瞩目的概念背后深层的生物学问题。
本书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克拉斯 廷伯根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是以生物学进路阐释社会行为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动物的交配、群体生活、争斗、合作等行为的研究,力图阐释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机制,特别注重行为的功能、因果机制及其进化。廷伯根在书中认为,行为生物学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描述行为的内容及其发生背景;第二阶段则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讨行为的动机、发育和生存价值,并尝试重建进化过程。因廷伯根的开创性贡献,他和洛伦茨及弗利同获首次颁发给行为学研究者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近40亿年来,微生物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原始海洋。作为地球的管家,这些生物改变了我们这个星球的化学性质,使之适于居住。《生命的引擎》带领读者深入到微观世界,去探索这些奇妙的生物如何使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成为可能,去了解如果没有它们,人类将如何不复存在。法尔科夫斯基以富有洞察力和幽默感的文字解释了微生物内部的微型引擎是如何建造的,以及它们如何在每一个行走、游泳或飞行的生物体内像乐高玩具一样被装配和组装。法尔科夫斯基向我们展示了进化如何保持这种生命的核心机器,他还发出了警告:摆弄这些生命的机器使其更 有效 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需求,这种行为将给未来带来危险。本书生动有趣地讲述了支持我们生存的微生物的故事,将激发我们对这一优雅复杂的生命形式的思考。
请你尝试一下自己能否做出以下几个动作: A.卷起舌尖(卷起舌尖,用舌尖触碰舌头中段) B.把舌头卷成管状(从正面看呈U形或V形) C.倾斜舌头(当然是从正面看呈倾斜状态) D.把舌头卷成W形(或者三叶草的形状) 怎么样?这四种动作全都能做到的人,我想应该不太多。针对上述的几个舌部动作,有时父母做不到而子女做得到,即便是同卵双胞胎,能做到的动作也不一定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即便是 遗传 ,也不能决定100%的事情。 本书以简明易懂的、风趣幽默的形式来向大家介绍从起源到*研究的各种遗传相关的趣话。本书并不是什么艰深难懂的教科书。大家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始读起就好。 那么,欢迎大家来到基因的世界!
我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很多;我们收看电视节目,使用手机互通信息,使用电脑处理各种事务,等等。然而,关于人体自身,我们又有多少了解呢? 人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人与猩猩、黑猩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人体是怎样构成的?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必须天天喝水?为什么吸烟危害身体健康?怎样才能远离艾滋病?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能正确回答吗? 我们希望通过《人类生物学十五讲》(第二版)这本书向读者介绍现代生物学有关人的问题的理论和知识。
本书带你尽览脑科学五百年来重大发展,一窥人类演化史上的终极奥秘,全书梳理了数百年来脑科学的重要发现,堪称简明版的脑科学教科书,可以说是脑科学史上重大进展全纪录。 尽览脑科学五百年来重大发展,一窥人类演化史上的终极奥秘。 夏洛克.福尔摩斯说: 我就是一个脑,其他部分都只不过是脑的附属品。 从远古时代大脑不受重视,推展到大脑其实定义了人类自己;从详述大脑具体运作机制的偶然发现,延伸而及抽象的记忆、感情产生的必然原理。 ──本书让你真正认识自己! 透过刺激大脑局部,可以影响心灵、改变性格、唤回失语、压制成瘾、寻求创意,甚至重塑大脑,开启许多老年疾病的挽救契机。 ──本书带你思考医学的未来!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却仿若未见,形同未闻;自己的手可能不是自己的手,锯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