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势的影响。在大规模战争里,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它的得失对战局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在军事地理学中被称作“枢纽地区”。本书上起三代,下迄南宋,对三代之甘、管,秦汉之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南宋末年的襄阳等枢纽地区进行了细致探讨,并由此出发,对战争的策略、部署、路线等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以历史地理学家之卓识洞见,论述历代将领之得失,探究战争胜负背后的成因。同时,书中还探索了枢纽地区的分布和变化问题,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时期兵家要地的转移情况,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与原因。此次增订本在对已有内容进行必要修订的基础上,新增《秦、
《昔日的世界:地质学家眼中的美洲大陆》是一本普利策获奖图书。书中记录了一次跨越20年的旅行。作者约翰 麦克菲偕同不同的地质学家在美国北纬40度附近取一个横截面,来回穿行,描述这个截面里的一个个地质地貌,解读一个个地质故事,挖掘一篇篇历史。作者游览了一个个风貌各异的地理省区,描写所见景点的景色,写陪同他旅行的地质学家,穿插着写了这些地质学家的人生历史,地质学的历史,乃至地球的历史。通过这些历史的解读,他看到了高尔夫球场和冰川地貌的密切联系,理解了摩门教为什么终选择在盐湖城栖身,明细了标新立异的美国风景画派为什么被称为哈得逊河画派,而且,他还在地质学家的指导下,从沿途所见的一块块岩石中,解读出北美洲大陆在几亿年前甚至几十亿年前的昔日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让读者了解地质科学,也了解
在南极洲被发现的两百多年后,探险家洛朗斯 德 拉费里埃和航海家埃里克 卢瓦佐踏上了一艘26米的双体帆船,驶向了那片遥远而又神秘的白色大陆。与他们同行的是一些精英科学家和探险伙伴,他们穿越了波涛汹涌的德雷克海峡,绕过合恩角,深入了南极洲这片冰封的孤独之地,进行了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探险。本书以航海日志的形式,讲述了追寻早期发现者足迹的冒险故事,考察并介绍了各国南极科考站的情况,探寻了南极洲的真实的现状。更最重要的是,它也是一份独特的宣言,强调了对这片壮丽而又脆弱环境进行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大陆漂移学说的奠基之作。提出古代大陆原来联合在一起,因大陆漂移而形成各大洲的观点。全书分三篇共13章。第一篇论述大陆漂移的基本内容,指出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的问题,反证大陆漂移说的正确。第二篇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与生物学、古气候学和大地测量学等5个方面论证大陆漂移说。第三篇从地球的粘性、大洋底、硅铝圈、褶皱与断裂、大陆边缘的构造形态等方面,解释大陆漂移的可能性和动力。所阐述的理论为当代地球科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点,是现代地质学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海陆起源的科学道理,从中认识革命性的科学事件,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中国教育报》 《海陆的起源》是德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魏格纳的经典著作。由北京大学孙元林
著名地质学家刘兴诗70 多年来,走遍中国大地进行科学考察。他从自身的 科考经历出发,写作了这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中国地理科普书。 平凡的大地、高山、江河湖海,在作者看来都蕴含着有趣的地理知识: 如何知道湖泊的年龄? 挖出湖底的湖泥数一数就知道。 真有世外桃源吗? 那当然了,就连原始人也喜欢住在世外桃源里。 三星堆里的青铜神坛有什么意义? 或许里面藏着古人对地震的认识呢。 地理学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你知道地球每一天都在变重吗? 泾渭分明和泾渭不分到底哪个说法是对的? 钱塘江潮为什么这么壮观? 苏东坡描绘的赤壁风光为什么今天看不到了? 地理学一点都不枯燥,而是一门能够帮助我们开拓视野的有趣学科。读了这 本书,你将对脚下的大地、眼中的高山与江河湖海有全新的认识,也将以更加
本书是一部普及地质图基本知识的科普图书,从不同角度解读地质图的基本概念、来龙去脉和表达内容,以及地质图的制作与用途;用比较通俗的语言阐述地质图是地质科研、地质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调查等各种地质工作的基础图件。告诉读者,通过地质图可以读懂地球的故事,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美丽的阿尔卑斯山是怎么形成的,喜马拉雅山为什么是世界屋脊,以及罗布泊是如何走向干涸。总之,这是一部可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读者阅读的科普读物。
本书所描写的内容,是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开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试探的百年,时间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开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到1735年,清朝早期的开放如何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的。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到1840年,这个时期的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陈磊(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通过诙谐的语言和手绘漫画的形式,轻轻松松地就把中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知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我们把全中国看成一个“班级”,那这事儿就好理解了!西藏是美术课代表;青海是生活管理员;云南是生物课代表;贵州是进步优等生四川是外柔内刚的同学;重庆是表里如一的同学;湖北是奋发图强的同学;湖南是上进坚毅的同学。江西是班里低调的同学:看似没有存在感,其实坐拥青山绿水,家里有矿,遇到大事时,总能毫不犹豫地担起重任。安徽是很有包容心的同学:以一己之力装了淮河、长江两大碗水,为上下游带来平安。江苏是学习委员,上海是副班长,浙江是数学课代表……
《长安处处有故事》历史上尴尬的遇见,美的遇见,心机的遇见,不情愿的遇见,为遇见而来 《长安处处有故事》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莲湖路、窦府巷、广济街这些脚下的历史,也熟悉了有关朱雀门、长乐坡、钟鼓楼这些地标性建筑的故事,让生活在这里的我们更加了解家乡,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人类是典型的视觉动物,只有将信息图形化,我们才能深刻地理解世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描述霍乱暴发的分布图使人们成功追溯到了公共水泵这一病源,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现代海洋学之父莫里综合了上千份船长航行日志,终绘出海风和洋流图,大大提升了航海的安全与效率。 随着绘图等技术的进步,地图能表达的信息更是加包罗万象。折线图、饼状图已成为经济生活中数据分析的标配。对不同城市建筑依年代以颜色区分,可以一览阿姆斯特丹的历史变迁。创造性的投影绘图技法,结合深海探测数据,将人们看不见的海底世界立体地呈现在眼前,并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透视世界:国家地理万物地图》收录了200余幅来自斯坦福大学、大英图书馆等收藏的不同时期的珍贵地图,涵盖了河流与海洋、城市、冲突与危机、地理景观、经济、科学、社会环境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是享誉国际的地理学家陈正祥先生的代表作,兼具现代地理科学的专业视角和宏阔的历史视野。作者学识广博,研究角度独特,重视从正史、方志、游记等各类传统典籍中汲取素材,纵论中国大地上的大江大河、名城古迹,展现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时代变迁及相互影响,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特质的塑造。作者见识深邃,论证细密,并且非常重视数据的力量,不遗余力地制作了大量精致图表,化繁为简,堪称妙品。
这个世界似乎相当复杂。尽管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仍必须时常提防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发生的地震、毫无预警的股市震荡,以及常常会出现失误的天气预报。然而,生命本身似乎才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深奥的简洁》是本涵盖了蝴蝶效应、盖娅理论,以及各种关于混沌与复杂概念的图书。在这本充满智慧和启发性的书中,科普大师葛瑞本向我们说明:复杂,其实很简单;即使是看来完全的行为深处,也只是遵从简单的因果规律。 如同一幅充满禅意的图画,或一个破碎的形体,或蝴蝶翅膀的有趣图案,整个世界都建立于简单元素之上,经由互动与组织,造就出高度复杂的整体。而在一切深奥结构与和谐之下的简洁,才是我们存在的基石,从天气、地震、太阳系以及至今已知最复杂系统——地球生命的起源,葛瑞本
柬埔寨王国,简称柬埔寨,是我国的友好近邻。位于中南半岛南部,是东南亚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绚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有人类历史文化的共同瑰宝——吴哥古迹,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柬埔寨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近代以来被殖民统治近百年,独立后又历经战争和动荡;1993年《巴黎和平协定》签署后,才真正走上和平、独立、中立的发展道路。
“浪漫”与“地理学”看似是一对矛盾的词。地理学脚踏实地,充满常识,亦是生存所必需。在过去,每个人都要懂得去哪里寻找食物、水源和栖息地;而如今,所有人都必须细心经营地球家园,使之更宜安居。当今的地理学著作缺乏戏剧性,地图、数据、描述和分析比比皆是,却没有豪侠之举,没有孜孜以求的精神。然而,在不远的历史中,地理学的确曾有魔力,并被认为是浪漫的。那是一个英勇探索的时代。探险家深入海洋、山岳、森林、洞穴、沙漠和极地冰原,检验着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忍耐力……作者指出,若是将精神视为人类存在的核心,或许人类需要将整个宇宙当作游乐场:超越中庸之道,信奉诸如光与暗、高与低、头脑与肌肉等两极化价值,皈依一些并不满足生存需要,却迎合热烈的浪漫渴望的地理环境。全书以灵动的笔调,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实践》(王宇飞、刘昌新著)一册主要从政策试点入手,以小见大,解释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先通过试点创新,取得成效后再向全国推广。本书主要分析了低碳城市试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及其他地区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低碳城市试点是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试点城市在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以及碳排放达峰等方面都有探索和创新。这是我国实施 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的重要基础。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的代表,也反映了我国近几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程。这部分以三江源、钱江源等试点为案例,揭示了自然保护地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后一部分介绍了阿拉善SEE基金会的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大自然保护协会在杭州青山村开展的水信托生态
本系列图书包括三本:《美丽中国:从锦绣华南到云翔天边》《美丽中国:从神奇高原到风雪塞外》《美丽中国:从沃土中原到潮涌海岸》。分别由三条地理线索展开对中国之美的探寻之路,从丰饶的华南之地到多彩的云南之乡,从寒凛的青藏高原到塞外的黑土之地,从沃土到海岸,走近美,走近中国。纪录片用自己独有的镜头语言、叙述方式和审美追求向全世界展现了一幅关于中国的恢弘画卷。图书作为纪录片的延伸产品,将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文字,平实的故事,淳朴的情感一一呈现在页面纸端。
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文明、改革开放后的工业文明和迈向新时代的生态文明三个阶段,已经逐渐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本书系统梳理和分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走过的路径、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实施的政策措施,并从时间的深度和领域的广度提炼和总结了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成就,展望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愿景。本书系统展现了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全景,为深入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方向。
本系列图书包括三本:《美丽中国:从锦绣华南到云翔天边》《美丽中国:从神奇高原到风雪塞外》《美丽中国:从沃土中原到潮涌海岸》。分别由三条地理线索展开对中国之美的探寻之路,从丰饶的华南之地到多彩的云南之乡,从寒凛的青藏高原到塞外的黑土之地,从沃土到海岸,走近美,走近中国。纪录片用自己独有的镜头语言、叙述方式和审美追求向全世界展现了一幅关于中国的恢弘画卷。图书作为纪录片的延伸产品,将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文字,平实的故事,淳朴的情感一一呈现在页面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