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为纲,将各大洲以地理分布划分为若干国家单元,各单元中均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为读者详细地介绍了世界各地精彩纷呈的方方面面。 此外,我们为了将世界地理之美表达的更为全面和真实,特地在每卷书的*后加了一部分地理美文,让你在百科知识看到乏味之时,享受一下异样的地理之美。
BBC科普三部曲是一套经典的自然博物科普书,包括《地球:行星的力量》《海洋:深水探秘》《生命:非常的世界》,也是BBC标杆记录片同步书,入选《jiao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版)》,被科技部评选为 2019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之一。 三本书结合科考队的探险经历与故事,分别从地球、海洋和动植物的角度,呈现丰富多彩、全面动人的自然博物知识。遥望星空,向往海洋,探索生命,人类的浪漫不止于此,也永无止境。 其中《地球:行星的力量》讲述了BBC运用高端拍摄科技,历时3年,远赴世界各地,探索地球如何运转的科考经历。书中逐一介绍了塑造地球并维持生命的五种力量:撞击、火山、大气、海洋和冰川,用令人震撼的图片和科学发现,诠释关于地球的诞生、生命和未来的史诗故事。 《海洋:深水探秘》讲述了一支由海
这是一本关于数码显微观察的套装图书,由生活篇、细胞篇、植物篇和动物篇组成,囊括59个主题。内容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用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内容和近1000幅令人惊艳的数码显微镜原创图片,为读者带来了微观世界的美和专业的科学知识。生活篇紧密联系我们日常接触的环境,如水体中、空气中,甚至我们人体中生活着的微小生物,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们的形态结构、存在状态和运动特点进行了介绍。细胞篇介绍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组成物质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法则。植物篇介绍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以及它们的部分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动物篇包括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们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进行了介绍。适合青少年阅读,也适合一线教师和广大微观爱好者阅
《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是一本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策划出版,反映中国传统空间安置文化的原创大众科普图书,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地理学教授周尚意担任主编。本书按照地理学空间等级自高而低的序列,依次分为宇宙、天下、城市、乡村、园林、家庭6个单元、下设20个主题、89个专题。主要展示可以体现为视觉的、物质性的文化景观,如山水、城市、村庄、农田、园林、院落、庙宇等。本书力图透过不同景观的空间形式,展示其背后的地理道理及文化意义,如天人合一、象天法地等。如五岳(中国的五座名山)的位置关系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五行观相关,又如园林中的一池三山设计手法与道家意境有关。同时,为了使内容 丰富,本书中插入了许多相关知识介绍、详细的局部介绍。 《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美观精致,设计巧妙。本书展现形式多
《少年中国地理》(全7册)是“这里是中国”系列作者星球研究所重磅新作!历时3年的打磨,送给青少年的一套宝藏级中国地理全书! 全套书共7册,28个篇章,136个知识专栏,分别以穿越6500万年、1万年、100年三大时间尺度,剖析华夏大地,讲述中国的山川地貌、东西南北以及大国工程等。 穿越6500万年感受地球的力量,讲述中国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①大地脊梁、②多彩地表、③壮美生灵。 穿越1万年感受文明的力量,讲述多元的中华文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④北方大地、⑤秀丽南方、⑥秘境西部。 穿越100年感受建设的力量,讲述现代中国有哪些值得书写的伟大工程:⑦大国工程。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看遍,这里的我们,也包括少年的你。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大运河的穿越千年的世界文化遗产科普与旅游体验读物,是一本有温度且见解独到的大运河图书,旨在推动文化遗产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大众生活。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本着讲好大运河故事的初心,本书作者团队从大运河的北端城市北京开始,从北到南沿大运河探访了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并选取了 41处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串点成线,以运河科技和历史文化为主线,配以大量精美的实拍照片和小视频,从科技、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视角解读大运河,展现大运河的科技智慧与历史文化风貌,将波澜壮阔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完整展现出来。让读者充分感受大运河的多元文化风韵,触摸大运河历史的兴衰沉浮与沧桑凝重,读懂千年运河的科技成就,体味传承与创新的交相互融,以及运河灿烂文明的魅力。 本书适合对大运河历史
《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是“国民老师”、人大附中金牌物理教师李永乐的代表作,融入了作者10余年教育智慧结晶,是送给3-10岁孩子的10堂科学思维课。“国际物理奥赛金牌教练”李永乐,10余年人大附中从教经历,数百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10余位学生获得物理竞赛金牌。李老师发挥专业特长,历时3年,精心策划、撰写、设计,联合优秀插画师和动画师,为孩子呈现了这部高水准物理启蒙书。本套书全10册,分别为《力学》《热学》《光学》《振动和波》《电磁学》《流体力学》《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光学史》《相对论》《量子力学》,用孩子自己的语言、喜欢的漫画,系统、科学地讲述了物理学知识,图文并茂,广受小读者和家长欢迎,也得到了专家和网友的好评。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名誉校长刘彭芝更是评价为“新时代的启蒙与养正优秀读物”。
这是一本给孩子看的全景百科图书,包括娱乐与庆典、食物、服饰、商贸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从节日庆祝、体育运动的多样性、社会功能到饮食的地域习俗、制作工艺;从服饰的材质技术、设计美学到职业的原始需求、职业特点以及商贸活动和契约精神,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它们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本书的图片采用3D 渲染技术,逼真还原了多个经典的场景,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还能让孩子们享用一场视觉的盛宴,是一本有趣、有料、有爱的全景百科。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初的制造工具、建造房屋,到形成村落、城市,从简单的运输工具到飞机、宇宙飞船,从简单的文字,到各式各样的语言,从原始的隔空喊话,到高速便捷的现代通信,从抬头仰望星星,到深入探索宇宙,所有的一切,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本书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介绍这些改变时代的科学技术,对每一种科学技术进行追本溯源的解说,让你了解它们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这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关于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深入到每一种事物的内部进行全方位的透视,探索其内部的结构及原理,帮你换个视角看世界,成为科技小达人。
当所有人告诉你要努力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努力的意义?是否能鼓起拼搏的勇气?只因你从未真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所以才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王溢嘉从无数伟人身上撷取智慧的灵光,感悟生命的灿烂与奇迹,汇集成52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为青少年指引一条通往心灵的路。这52篇文章既是指引青少年审视自我,规划人生的地图,激励青少年大胆选择,不断拼搏,创造无悔的人生!同时,这些文章也是指导青少年创作高分作文的优质范本,为青少年呈现高分作文推荐的典型事例、深刻立意、精妙构思,帮助青少年全方位、高效率地提升写作水平!
内容提要 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人民因为文化传统与资源的不同,所在的国家和地区也是姿态,世界也正是因此而变得美丽,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感悟世界。自人类诞生以来,一扇通往神奇殿堂的大门便打开了,自亚里士多德开始,科学家们就把认识世界,揭示其无穷奥秘视为自己的神圣责任,但结果常是伴随着一个奥秘的解开,另一个奥秘又随之产生了。我们知道的越多,就会明白我们不知道的也越多,因为就科学整体而言,我们已知的事情是极为有限的,而我们未知的东西却永无穷尽,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地探索,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寻求知识和探索奥秘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一件极富有意义的事。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世界大科》丛书,一并呈献给大家。
本丛书都是马丁?加德纳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的“数学游戏”专栏文章的集子,共15册。除了介绍各种游戏或趣味问题外,作者还简述了它们的前因后果及发展过程,并提出一些问题,供有兴趣的读者研究。这套丛书中每一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有趣的数学主题,每个主题都能让你赏玩好几天。
本书作者为一位中国台湾留美博士,也是一个痴迷的航空爱好者。他以天才的创意,仅用普通A4复印纸和剪刀、胶水,通过轻松地折纸、裁剪和粘贴,就制作出惟妙惟肖的F-22、F-15、F-16、F-35、苏-27、“阵风”、“大黄蜂”、B-2、“幻影”2000等23款经典的世界军机。 书中所有纸飞机的制作步骤不但简单易学,而且清楚明了——均以制作过程实拍彩色照片进行图解示范。为增加纸飞机的趣味性,书后还附有80余枚五颜六色的世界军机徽标,可以用来装饰自己的飞机。
宇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果宇宙大爆炸不曾发生会怎么样?宇宙的前世是什么?多重宇宙真的存在吗?那些科幻电影中匪夷所思又令人着迷的宇宙观是否真的存在? 宇宙也许是有无限可能性的,我们的宇宙说不定只是所有可能中的一个。那么,宇宙之外会是什么?本书汇集十多位物理学家数十年的探索与研究,这些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关于宇宙的新发现、新想法不断涌现,通过这些天文学家的讲解,我们可以认识到宇宙是如何复杂的一个存在,也能够通过众多天文学家的视角,去展开我们自己对于宇宙的思考。
1小时科学漫游 原版是英国中小学生经典科普课外读物,深受读者喜爱,系列作者均为知名科普作家。这一套口袋百科读物,分为世界、天文、地球、科学、数学、天气等几个方向,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将枯燥的科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内容精选了超过2000个塑造万物的神奇事实,让读者脑洞大开,根本停不下来。奇怪而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适合亲子共读,家长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跟孩子讨论交流,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森林大火的蔓延、物种的灭绝、地震的分布、金融市场的起落、战争的爆发,这些事物看似毫无关联,却遵循着同一条简单法则。无论哪个领域,都仿佛一个陡峭的处于动荡边缘的沙堆,只要再来一颗沙粒,就会全面崩塌。究竟哪一颗是致命的沙粒? 几乎令人绝望的是,百年来不停追寻各类灾难源头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们弄错了方向。历史看似有既定的发展模式,未来却不可预测,人们永远无法找到这颗沙粒。世界正处于悬崖之边,只需轻轻一推,灾难就会不期而至,科学仿佛束手无策。 这一结论源自理论物理的研究结果。马克?布查纳将一一介绍这些研究者们特立独行的研究故事,及其出人意料的观点。 读过之后,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到地震预测,小至天气预报,一切对自然的预测往往只能是后知后觉;为什么有号称保护机制的金融市场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