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建筑师林徽因给年轻人的中国古建常识。 收录了我国 20 世纪杰出的女建筑师 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和论述, 包括对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力求展现林徽因作为建筑学家的一面。林徽因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具有科学之严谨,同时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了我国古建筑在技艺方面的精湛成就,充满诗情画意。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林徽因的文章对当下的年轻建筑师仍有着借鉴意义。 《林徽因讲古建 手绘插图版》特别增加了50 余幅原创手绘图,图文并茂,版式典雅, 希望能帮助读者直观感知中国古建的艺术魅力。本书既可以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学习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古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本书是 中国建筑之父 梁思成先生的代表作,也是DiYi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是大众读者了解中国古建筑的范本。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所长 楼庆西对本书总结道: 在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据大量的实物和文献资料,DiYi次按中国历史的发展,将各时期的建筑,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民居都做了详细的叙述,并对各时期的建筑特征做了分析和比较。这些论述和分析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外国人对中国建筑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建筑作为衣食住行中的一个支柱,自是其中重要一环。不过对于想要了解传统建筑的大众读者来说,要么被建筑典籍的古体字及拗口的建筑构件名称所吓退,要么被散文化的优美文字弄得云里雾里。似乎存在一个缺口,即以建筑设计为视角来审视古建筑,从而对当下的建筑设计及生活有所启发。本书试图以建筑设计为视角,回归到人的生活与建造活动。一旦回归到基本的生活及建造,许多曾经习以为常却不知所以然的东西,以及需要耗费心神来记忆的那些知识点,一下子便有趣生动起来。于是,个中的生活智慧、建造智慧便不再是冷冻的过期食品,而是应季的生鲜,对当下的建筑设计更有营养。在此意义上,本书为填补 缺口 贡献了一方木料。 本书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制造技巧和风格沿变等内容,分别从传统建筑的基本
建筑与绘画同属艺术,自古就有将建筑、绘画、雕塑合称为三大造型艺术的说法,许多建筑师都善于绘画,甚至一些建筑师在绘画方面的造诣与画家并无二致。 但建筑师有一种独特绘画方式,不是对已有建筑的表达,而是对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建筑的表达,在建筑师的创造性活动中,不断地需要将头脑中的构想图形化,形体、空间,甚至场地氛围都需要通过这样的图画来进行表达,因为这是一种呈现设计意图的非常便捷的方式,这是独属于建筑师的一种绘画方式。本书就介绍了这样一种绘图的方式,在作者循序渐进的教导中,初学者会发现,掌握这样一种绘画方式,既非毫无规律可循,又是一件饶有兴趣的事情,即使是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绘画方式仍旧是建筑思维表达的非常有力的方法之一。 有关钢笔画、效果图画法的书籍很多,但与建筑师的
《静谧与光明:路易斯 康的建筑精神》由美国建筑师、学者约翰 罗贝尔编写,全书以散文笔法阐述了路易斯 康的建筑精神。 本书分为三部分, 静谧与光明:路易斯 康的话 从多个角度整理了康的演讲词,文字优美,充满哲学味道和诗意; 建筑即精神 为作者对康代表的建筑精神的领悟,从建筑内部一一讲述,并附有建筑照片和图纸; 路易斯 康的建筑 介绍了康的八个代表作品,作为康建筑思想的体现,简洁直观,磅礴大气,神秘悠远。
Array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是 文丘里 很有影响的一部建筑理论著作。作者认为,建筑具有不足性。出色的建筑作品必然是矛盾和的复杂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纯净的或简单的。意义的丰盛胜于简明,甚至杂乱而有活力胜于明显的统一。密斯有一句名言 少就是多 ,文丘里却认为 多并不是少 。 本书要阐明的概念过于复杂,很难用展览的方式予以表明。本书的论述就像眼前的窗帘一样徐徐升起,一点一点地、论点一个接一个逐渐显现出本书论述的整体。愿读者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理念,看见窗帘后面的东西! 全书观点清新、论证有力、并配以精美插图,值得建筑专业的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阅读欣赏。
该书为商务印书馆1997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一书的修订版本,作者为原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楼庆西。该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体系、类别、用途、特点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结构清晰,按用途将中国古代建筑分为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坛庙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六大类,加上建筑小品,共列7章;内容丰富,不仅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各类建筑的源流、特点,还辅以许多代表性的建筑实例并加以详细阐释。该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入门读物。
本书依据作者在北大开授中国传统建筑通选课的讲义而成,该课程在北大很受欢迎,是历年来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本书与通常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著作相比,突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特质,尤其注重思考在当下西方建筑观念和建筑设计占据强势的情况下,如何挖掘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华。 与此同时,作者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各种类型,宫殿、园林、佛塔、桥梁等,并配有大量插图,与精湛的文字相得益彰。
本书以建筑专业人士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日本近代建筑之美,分享建筑师的故事。日本建筑学研究者二村悟,通过自己大学时期学习建筑的历程为读者精选了自日本明治时代到昭和时代结束的121年间的63位日本建筑师。较为系统的为读者讲解了日本近代建筑的发展。全书凭借精美的建筑手绘插画与朴实生动的语言为读者生动再现了那一特定历史时期日本建筑师们的学习与成长历程,以及其建筑杰作的设计流派和理念。力求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读者们去探寻日本建筑师和他们作品背后的故事。
《现当代建筑十五讲》由作者在北京大学开课近十年、广受欢迎的通选课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将重点集中在梳理西方现代建筑发生、发展的脉络上,结合同时期西方其他艺术的发展线索,对代四位现代建筑大师的建筑思想加以探讨,并考察他们的思想在西方当代建筑中的主要影响与不同表现,终落实到对中国现当代建筑的现状与西方同时期建筑差距和差异的反思,从而提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地域性与国际化问题。史论结合,辅以众多经典建筑作品的赏析,图文并茂,是一本很好的现当代建筑史入门书。
本书以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概貌的《中国古代建筑概说》为总论,按不同建筑结构和规划的特点,对中国古代土木建筑、都城规划、建筑外观等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的研究,对古代建筑的时代性差别把握得当,且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和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的规划、布局手法及建筑物的一般性特点。傅熹年先生善于运用模数分析控制规划和建筑设计,对战国、汉代、北朝、隋唐、宋金及明清各类建筑进行复原行研究。
中国传统民居中值得学习与借鉴的经验很多,《中国传统民居》以分解的手法全面而直观地介绍了分布在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书中以简洁的文字,配以各种解说性手绘插图,分析、展示了众多具有代表性民居案例的设计细部和设计手法。内容包括中国民居的类型和传统、布局特点、环境、空间、天然条件、布局手法、视觉、设计、原生材料、旧屋遗韵、旧貌新颜等。本书可当作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工具书,便于查阅,也适合高等院校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广大建筑设计爱好者学习与阅读。
本书是中国传统民居第1部系统著作,刘敦桢院士,开民居研究之先河。系统梳理三千年的中国民居发展历程。刘敦桢先生的调查研究,很快就在国内建筑界引起了空前关注,随后又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个针对传统民居的全面调研高潮。本书至今对研究中国传统民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珍藏价值。
《明清古建筑概论/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丛书》是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入门教材,内容以北方官式古建筑为主,包括古建筑从业者必知必会的各工种基础知识。 《明清古建筑概论/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丛书》采用新颖的活页教材形式,授课或自学时,可携带某一项目的工作页,按推荐路线展开工作。书中有图片和可播放的视频,通过现场或线下教学,观察建筑实物并完成练习。书中内容覆盖古建筑考试中的专业知识点,适合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及建筑学、历史学、艺术设计、文物与博物馆、旅游等专业的学生学习,也可供广大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爱好者参考。
教堂除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之美及庄严肃穆的宗教功能之外,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从建筑历史到每幅壁画、每一座祭坛本书以精彩无比的图片及手的历史资料,邀请读者共游全世界美丽的100座教堂。 旅程由罗马天主教中心的圣彼得大教堂展开,瞻仰米开朗基罗的建筑艺术杰作;沿途参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巴黎的圣母院;接着跨洲来到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开普敦的圣乔治大教堂、纽约的圣派翠克大教堂、悉尼的圣马利大教堂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是一场美不胜收的文化艺术飨宴,也仿佛是身历其境的历史文明之旅。
本书是一部关于现代建筑史的经典著作,是著名建筑学家罗小未4篇早期文章的集萃。书中围绕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这4位颇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师的成长经历以及作品,详尽论述了二十世纪新建筑流派的历史、特色、区别及影响。本书简洁清晰,是难得的建筑史入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