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天坛清代全盛图
    •   ( 385 条评论 )
    • 学苑地图编辑组 著 /2011-10-01/ 学苑出版社
    • 此图根据大量珍贵史料和老照片、古画全新手绘而成,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天坛原貌,并对天坛内的所有祭坛、亭台楼阁、树木花草乃至现已无存的景观加以真实再现和详细解读。在图的背面,将古代皇家祭天的原因、仪式、祝文一一详解,并将“乾隆赐名‘回音壁’”、“神乐署里的假老道”、“一勺卖千钱的神厨神水”等天坛掌故一网打尽——“一图在手,神游盛世天坛”。此外,还特别附送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和先农坛的介绍及珍贵古图。

    • ¥5.5 ¥10 折扣:5.5折
    • 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 周岚 著 科学出版社【正版】
    •   ( 1 条评论 )
    • 周岚 著 /2011-01-01/ 科学出版社
    •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在建建筑的规模几近世界的一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工作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本书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一错综复杂的难题,在深入剖析吴良镛院士提出的“积极保护、整体创造”思想学说的基础上,以“城市发展论”、“历史资源论”、“科学保护论”、“整体设计论”等“八论”为理论框架,结合南京实践,深入讨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科学构建、历史老城区的保护和复兴、历史南京城“山水和人文交织”营建传统的当代弘扬,以及城市历史文化网络空间的整体构建等问题。 本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解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书适合城市规划、建筑学、城市史学研究、建筑史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学者,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所有关心中国历史文化传承

    • ¥10 ¥47.37 折扣:2.1折
    • 北京古墙 梁欣立 著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正版】
    •   ( 1 条评论 )
    • 梁欣立 著 /2009-05-01/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墙”的传统讲法是土、木、石、砖等材料筑成的屏障或外围。古时墙的结构大多不复杂,由墙下部的基础、中间的墙体和顶部的墙帽三部分组成。形式上分房屋墙、院墙、影壁、围墙、城墙等。墙也有非封闭式的长条形墙垣,可以长达数百里,上千里,万里长城就是长长的墙。古代很多墙体建筑是统治者策划,劳动者建造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文化。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发展出现了水泥、钢材、玻璃、塑料、合成纤维等新型建筑材料,建造出了现代的墙,从钢筋水泥墙、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到能储藏保温的保温墙、能吸收声音的吸音墙、能保持无细菌的隔离墙、能防电磁波和核辐射的金属墙、能防盗的金融库房墙,发展到电脑防病毒的防火墙等等,墙的本意已从物质形态延伸到虚拟形态,并且还在发展。 本书叙述的北京古墙都是清朝(1911年)以前的各种墙

    • ¥10 ¥33 折扣:3折
    • 宽窄都是路 陈冬青 海峡文艺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陈冬青 /2011-06-01/ 海峡文艺出版社
    • 陈冬青主编的《宽窄都是路》从《每周文摘》创刊以来的浩瀚文字中精选出关于个人修养、励志成才等方面的相关文章。《宽窄都是路》文抒情写意,贴近生活,从小处着笔,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在析事明理中强调生命的价值、人的尊严、生存的韧性和爱的力量,认识自己是人一生中最难的事。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不自视过高,才能不轻易为别人的看法所左右,自己掌控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

    • ¥1 ¥13.37 折扣:0.7折
    • 见证沧桑:现存古建筑风采 于海广 齐鲁书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于海广 /2003-08-01/ 齐鲁书社
    • 人类之所以不再像野兽一样寄宿洞穴,是因为人类发明了建筑。一部建筑发展史见证的是一部文明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可是为什么人们在纵论“世界七大奇迹”的时候,总把目光锁定在饱经沧桑的古建筑? 在中国,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它与巍峨的紫禁城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长城和北京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建筑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由于功能的不同、历史的变迁以及地域和民族的差异而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姿态,从民居到宫殿,从塔窟到寺庙,从牌坊到城墙,林林总总,无以穷尽。而《见证沧桑——现存古建筑风采》一书,则可以引导我们去发掘这些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层次领略现存古建筑的风采。 没有什么可以逃脱岁月的洗劫,也许有一天这些仅存的古建筑也将不复存在。正

    • ¥9 ¥25 折扣:3.6折
    • 中国美术史教程 蒲松年 主编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蒲松年 主编 /2000-09-01/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本书最早的雏形是薄松年、陈少丰和张同霞三位教授合作编著的《中国美术史纲要》,曾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内部印行,影响较大。现由薄松年教授重新主持修订并亲自执笔,除在原来绘画和雕塑基础上扩充了许多新的材料外,同时又新增加了书法和工艺美术部类。全书体系完备,内容丰富,论述精要。为了便利读者学习,随文还配图近500幅。本书的主编和编著都长期在高等美术院校从事中国美术史的教学和研究,治学严谨,经验丰富,书中的绝大多数篇章直接反映了他们的教学特色和研究成果。本书可用作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史课程教材,以及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学习参考。

    • ¥7.8 ¥20.77 折扣:3.8折
    • 读者文摘精华:爱在青葱岁月里【正版图书】
    •   ( 0 条评论 )
    • 杨辉 /2017-01-01/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读者文摘精华:爱在青葱岁月里(学生版)(四色插图本)》从浩瀚的美文小品中,精选出极富阅读价值的篇章,每一篇都包含了无穷的,为我们快乐成长、收获美好的爱情指引方向,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干世界的窗子。《读者文摘精华:爱在青葱岁月里(学生版)(四色插图本)》所选的文章都具有丰富的生活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我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人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 ¥9.25 ¥68.5 折扣:1.4折
    •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武当山古建筑群 金影 编著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0 条评论 )
    • 金影 编著 /2010-03-01/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谢罗山、仙室山等,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根据《真武经》中真武修真的神话来设计布局的,突出了真武信仰的主题。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是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为轴线向四周辐射。综观全山整个建筑,武当山古建筑群汇集了我国古代建筑法式,集中体现了皇宫建筑的宏伟壮丽,道教建筑的神奇玄妙,园林的幽静典雅,民间建筑的淳朴节俭等多种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风格。

    • ¥2.87 ¥7.96 折扣:3.6折
    • 宽窄都是路【正版图书】
    •   ( 0 条评论 )
    • 陈冬青 /2011-06-01/ 海峡文艺出版社
    • 陈冬青主编的《宽窄都是路》从《每周文摘》创刊以来的浩瀚文字中精选出关于个人修养、励志成才等方面的相关文章。《宽窄都是路》文抒情写意,贴近生活,从小处着笔,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在析事明理中强调生命的价值、人的尊严、生存的韧性和爱的力量,认识自己是人一生中最难的事。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不自视过高,才能不轻易为别人的看法所左右,自己掌控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

    • ¥3.6 ¥57.2 折扣:0.6折
    • 明清贡院建筑
    •   ( 64 条评论 )
    • 马丽萍 /2013-07-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明清时期贡院建筑为研究对象,围绕贡院建筑的功能需求对规划布局及建筑形制的影响这一核心研究思路,在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史为基础,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贡院建筑在千年发展中从草创走向成熟,形成独特建筑形制和完整体系的过程;并着重以明清两代贡院建筑实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就选址、建筑规制、空间形式、贡院中重要单体建筑的演变等方面展开研究。 本书可供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人员学习,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牛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 ¥9.6 ¥20 折扣:4.8折
    • 宽窄都是路 陈冬青 海峡文艺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2011-06-01/ 海峡文艺出版社
    • 陈冬青主编的《宽窄都是路》从《每周文摘》创刊以来的浩瀚文字中精选出关于个人修养、励志成才等方面的相关文章。《宽窄都是路》文抒情写意,贴近生活,从小处着笔,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在析事明理中强调生命的价值、人的尊严、生存的韧性和爱的力量,认识自己是人一生中最难的事。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不自视过高,才能不轻易为别人的看法所左右,自己掌控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

    • ¥3.4 ¥9.37 折扣:3.6折
    • 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
    •   ( 154 条评论 )
    • 张十庆 著 /2004-05-01/ 天津大学出版社
    • 东方建筑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方建筑研究是为了进一步认识自身文化,也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东方和世界建筑文化。中日建筑比较研究是东方建筑研究 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上日本建筑文化深受中国影响,中日建筑文化交流丰富多彩。本书以中日古代 建筑比较研究的线索,侧重于中日古代建筑技术的源流与变迁的分析 和探讨,涉及了中日古代建筑文化交流史的考察、法隆寺建筑的探讨、中日古代建筑尺度与空间的构成比较、《营造法式》模数制度 的比较研究,以及日本禅宗样建筑设计技术的分析 等。本书可供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 ¥5.9 ¥33 折扣:1.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