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彩画 庄裕光 胡石 江苏美术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庄裕光,胡石 /2007-09-01/ 江苏美术出版社
    •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建筑与古埃及建筑、古西亚建筑、古爱琴海沿岸建筑和古美洲建筑一起,被史学界公认为世界六支原生态建筑体系,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修,它所表达的主题都和中华文化倡导的精神密不可分,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装修,始终和主流文化密不可分的重要原因。由于装修题材大都经过文人画师的选择提炼,帮雕刻画的内容,一般都是与当地的山川形胜、圣贤功绩和忠孝义举有关。雕刻绘画中的人文故事,大都取自儒家经典,用艺术的手段,倡导忠贞爱国、孝悌传家、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行为道德,对于传承文化、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86.72 ¥185.44 折扣:4.7折
    • 优雅:如何看中国画 王耀庭 著 中信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王耀庭 著 /2016-06-01/ 中信出版社
    •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最关键的信息。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 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

    • ¥91.98 ¥195.96 折扣:4.7折
    •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 刘大可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版现货】
    •   ( 1 条评论 )
    • 刘大可 著 /2015-05-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刘大可编著的《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是以明、清官式建筑的作法为主线,主要介绍古建筑土作、瓦作和石作的传统营造方法和法式,包括地基、台基、墙体、屋面及地面等部位的式样变化、构造关系、比例尺度、规矩作法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可供从事古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建筑院校的师生参考。

    • ¥58.8 ¥123.17 折扣:4.8折
    • 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 刘瑞 著【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刘瑞 著 /2011-08-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通过对考古资料、文献记载的整理与分析,提出西汉早中期汉长安城是一座朝东城市,西汉晚期变为朝南。而为朝向讨论方便,对已近成定论的汉长安城长乐宫、明光宫等宫城位置进行了重新分析,提出了新意见。它们与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城市轴线、各时期营建思想的研究,对从全局上认识汉长安城布局,从历史角度认识古代都城设计理念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全面书集相关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及现有成果后,《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同时还对汉长安城南郊东、中、西三组礼制建筑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东组建筑群应是王莽在元始五年建成的“元始明堂”,中组建筑群是王莽在地皇三年建成的“地皇新庙”,而在西组建筑群中的F13为一座秦代修建汉代沿用的宫殿建筑,非官社官稷,F14则包含有汉初修建的“高祖官社”和王莽

    • ¥68 ¥176.7 折扣:3.8折
    • 太和殿(精)
    •   ( 26 条评论 )
    • 周乾著. /2020-11-01/ 上海人民
    • 太和殿作为故宫中体量、等级都无出其右的建筑,除了宏伟的造型、华美的装饰赋予它极高的审美价值之外,从整体的柱架、屋顶,再到局部的榫卯、斗拱,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中国古建筑的高超技巧与智慧。 本书作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专家周乾博士曾参加太和殿大修工作,他将带领读者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地了解太和殿设计和建造的巧妙之处。搭配以500幅彩图和历史背景介绍,从视觉和文化层面将太和殿 为丰满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 ¥63.95 ¥128 折扣:5折
    • 触摸寺庙 连达 三晋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连达 /2016-11-01/ 三晋出版社
    • 山西,在古建爱好者眼中,是一块神奇的圣地。现存于世的中国木结构古建代表作绝大多数在山西;的四座唐代木构和四座五代木构中的三座在山西;辽、宋、金、元各朝代的建筑精华在山西,元代之前的木建筑山西占全国总量的七成强;明清建筑山西更是数不胜数...... 海量的古建遗存,其价值除了鲜见的作为建筑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外,更有它所承载的中华数千年文明传承的密码。 但这些真实的存在,却在时代的风云变化中渐渐老去,或者改变了它真实的味道。 连达,一位执着的古建筑爱好者,行走山西,用素描画的形式,一个县一个县地爬梳了散落在乡间的这些古建存留;用线条记录着古建的架构和轮廓,用感性的文字记录着与遗存相关的故事。 本书所收集的是晋东南地区古建寺庙,用手绘作品 真实图片 文字讲述的办法,带你一起重走连达走过的山

    • ¥75.32 ¥162.64 折扣:4.6折
    • 古建筑木结构与木质文物保护【正版图书,满额减】
    •   ( 1 条评论 )
    • 陈允适 主编 /2007-07-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本书主要论述了我国古建筑木结构以及木质文物保护、维修的基础知识及常用方法。对我国古建筑修缮、加固的新趋势——化学加固法进行了主要说明,并在附录中介绍了的PEG法,对于木结构、木质文物的维修方面是很好的参考、学习资料,对于跨行业的人员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文献资料。书中所记述的方法和经验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作者曾参与北京颐和园、承德普宁寺大佛、故宫、恭王府、老山汉墓、广州汉代水闸及应县木塔等文物和古建筑的勘查和修缮工作),的工程实例——故宫武英殿的修缮防腐工程总结作为本书的附录可作为工程实践的参考。该方面的著作目前非常有限,本书对于我国大量需要维护和加固的古建筑以及备受瞩目的考古业都会是非常实用的参考资料。

    • ¥99.9 ¥300.9 折扣:3.3折
    • 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正版书籍,满额减】
    •   ( 0 条评论 )
    • 田永复 /2013-1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内容简介:随着我国园林建筑、仿古建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很多从业人员迫切需要了解古建筑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以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则例》、吴《营造法原》三本历史著作为基础,讲解古建筑中所涉及的常用名词,剖析古建筑构造的细节内容。体系清晰,层次分明,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

    • ¥90.47 ¥181.96 折扣:5折
    • 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
    •   ( 1 条评论 )
    • 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 主编 /1983-08-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本书介绍了有关古建筑的工程做法和古建筑维修中的传统做法,介绍了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本书着重总结老一代古建筑修缮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内容包括木、瓦、石、油漆、彩画、搭材等六大作的修缮技术和传统作法,并对若干新材料、新工艺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 ¥65.28 ¥231.18 折扣:2.8折
    • 历史的卷轴--山西古代建筑/山西文物精华丛书
    •   ( 17 条评论 )
    • 郑庆春//杨国柱|责编:朱屹 /2019-07-01/ 三晋
    • 该书对山西古建筑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犹如展开一幅幅古建的“历史的卷轴”:大唐遗珍——乱世佛音——西京梦华——走向世俗——法雨禅风——承前启后——落日余晖。让读者清晰地看到各朝各代山西各地古建筑的建造年代、特征、风格等。展现了山西古建筑的高超技艺与成就。

    • ¥52.81 ¥118 折扣:4.5折
    • 中国古代建筑与艺术 中国画报出版社
    •   ( 3 条评论 )
    • (日)关野贞 著;胡稹,于姗姗 译 /2017-11-01/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在中日两国建筑目前,关野贞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遗产调查、研究方法和保理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野贞也是近代“日本的中国建筑史学”创立者之一。他在涉华建筑与实地考占方面,是一位先驱者,一生来华不下十余次。他侧重建筑与考占研究,尤其是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建筑及其艺术作详实考证,以微观研究见长。1906~1935年,关野贞通过对中国建筑的广泛考察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建筑与遗产观。在这个过程中,关野贞拍摄了大量照片,全面记录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保存状况。这些中国建筑及文物的记录包括陵墓碑碍、石童造像…内容详细全面,次序条理清晰,兼具整体性与前瞻性,反映关野贞在遗产记录上的令业素养。 关野贞有关中国的论考等,后汇编为关野贞著张明杰主编胡稹、于姗姗译的《中国古代建筑

    • ¥56.6 ¥118 折扣:4.8折
    • 中国古建筑语言
    •   ( 1 条评论 )
    • /2007-01-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中国古建筑语言包括中国古建筑的构造、材料与艺术等各个方面。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直至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皇朝结束,中国建筑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由萌芽走向成熟,建筑语言也逐步地发展变化,越来越丰富。古典建筑图书,多以历史发展顺序为脉络,而本书则突破常规,以建筑材料的不同以及建筑类型的差别,来划分章节进行叙述,期望在带给读者知识的同时,也带给读者一份新意。本书又将图与文字结合,使读者能更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国古典建筑语言,而采用黑白图则让本书的“古典”韵味更浓。

    • ¥55.03 ¥111.0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