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传统民居第1部系统著作,刘敦桢院士,开民居研究之先河。系统梳理三千年的中国民居发展历程。刘敦桢先生的调查研究,很快就在国内建筑界引起了空前关注,随后又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个针对传统民居的全面调研高潮。本书至今对研究中国传统民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珍藏价值。
本书属于“城市行走书系”,是一本讲述上海外滩建筑的图书。全书语言通俗易懂,以“故事化”的形式,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上海外滩三十余座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内部空间、发展历史等。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新的建筑照片,同时还绘制了形象生动的分析图、行走地图等等。
本书作者以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地图及《上海市地名志》、各区地名志为史学文本,以沪上建筑专家(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民居建筑专著为学术文本,历经6年走访了400多条石库门里弄。根据建造时间为序,按照历史风貌、建筑特色和分布区域的特点,遴选出40个代表性里弄用摄影的方式讲述,并利用手绘图解石库门里弄中的拥有特色的木门、石料门框、门楣装饰、门楣横批、外墙、天井等20多个重点部位。希望能起到向海内外读者推介上海民居建筑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以前的传统文化,都过于高头典章的形式,让读者无法亲近,达不到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本书作者思路开阔,论述少迂腐气,语言活泼生动,观点独到有启发,让读者在阅读的畅快中感受到思维的乐趣,并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避免被学校教授的知识洗脑。 易中天品人物,袁腾飞说历史,三糊涂讲文化,并视为最有味道的解读言说。
《岭南建筑经典丛书·岭南精品建筑系列:岭南当代建筑》位于我国五岭之南,地处南海之滨。这里气候炎热多雨,四季常青。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又是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人文特征,使岭南地区形成务实、交融和创新的文化特征。岭南建筑也逐渐形成了与自然融合、与环境适应、与不同文化交融、务实与创新的建筑理念和轻巧、通透、明快、多元的建筑风格。
本书以苏州风物为主题,介绍了苏州的物产美食、名胜古迹、园林胜景、评弹昆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等,较为全面的展现了苏州风貌,给读者呈现了精致风雅的苏州,展现了细腻智慧的苏式生活,以及独具匠心的传统工艺。
《千年海曙》辑以120集大型电视专题片《千年海曙》为依托,从人文史实入手,全景式地整理出千年城邦文化的精髓所在,这既是海曙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颗硕果,又是对宁波悠久文明的一次献礼。 《湖上望族(上)/千年海曙(辑)》内含史氏家族、楼氏家族、甬上丰氏三部分内容。
中华五千年历史闪现着无数智慧经典,明代俞琳将这些智慧故事采撷整理,编撰了此部《经世奇谋》。它收集了我国历史上人物通权达变、转危为安的精彩故事六百余则。书中的奇人奇事不但浸润着先哲们的智慧和权谋,更渗透着古代士大夫不变的理想与追求。阅读这些先人的智慧经典,大者可以治国安民,小者可以应变保身。本书从原书中精选出两百多则故事,希望将古代智慧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明代制壶名手陈用卿,做过一把紫砂壶,上面刻铭文十字:“茶熟香温有客至,一可喜。”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当你将砂壶洗净,放进茶叶,冲上开水,盖好壶;你慢慢觉得茶叶在水中浸泡手,叶片舒展,香味开始从壶中溢漫,送来缕缕茶香。正当此时,有友人不期而至。你取出茶盏,注入浅浅两杯,于是主客二人便天南地北、上下古今闲话起来。 我所以借用陈用卿壶铭,用为书名,因为收在本书中一篇篇文字,无非是茗边闲话而已。
《国子监街》 又称成贤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部,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是元代大都城的一条东西向的重要街道。北京国子监,又称“太学”或“国学”,它是元、明、清三朝太学旧址,是封建时代的学府,同时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和国家教育的管理机构。本书图文并茂,通俗讲述了自元代以来国子监街沿线的历史变迁。
《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力求真实再现昔日《大公报》的风貌,在图片的征集上做了大量工作,是迄今为止介绍《大公报》的书籍里面刊载照片最多的。此外,在编辑过程中尤其注重了原始文本的呈现,较多地选载了《大公报》不同时期的社评,反映了《大公报》对军阀混战。民主宪政、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立场和观点。 需要指出的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大公报》社评的立场和观点无疑有其局限性,用一句流行的话说便是“颇有可商榷处”。然斯报既殁,诸贤已逝,又商榷与孰?今刊布于此,意在为后人之研究提供些许史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