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其前身为清乾隆十五年(1750)修建的清漪园,是中国现存规模、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其园内景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传统手法。颐和园内建筑形式多样,宫殿、庙宇、亭台、楼阁、长廊、桥等各种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堪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和手绘示意图,结合造园的历史详细解读了颐和园的营造法式、建筑形制及建筑装饰细节,全方位展示了颐和园的人文风貌。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历代有关宫苑园林的史籍文献,通过这些翔实的文献资料记载,分析了各时期的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各时期论述皆自都城宫苑园林及于全国各地,举凡名胜无不包罗,并与同时期的日本宫苑园林做了比较。还专章介绍了有关中国园林建筑的诸家观点,特别是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园林的研究著作。
这是一部有关天坛的普及读物,在满足建筑爱好者,及旅游者的需求之外,它同样是一部精研的学术专著。著作以天坛建筑群为主体叙述结构,包括建筑的布局规划、建造的过程、空间意境的营造、神性的表达和象征意义,还有天坛的历史由来,以及朝代更替,所带来的天坛整体,乃至各个局部的变化。全书资料翔实细致,用典很多,但并不晦涩,无论是艺术还是史料的典故,都可以说恰到好处。随着阅读的深入,将进一步感受到著作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外延,如中国古代的天崇拜与祭祀礼仪的演变过程,甚至于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乃至东方哲学的精神内核,那是有别于西方宗教的“天人合一”的信仰。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原状宫殿陈设方面的资料性学术著作。作者王子林为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擅长紫禁城风水和原状宫殿陈设等方面的研究。《明清皇宫陈设》一书是王子林先生多年从事保管整理原状宫殿陈设研究的又一成果。本书按照原状宫殿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科学、清晰地分区阐述,并将书中所录的陈设档按照室内和器物所在的空间次序进行整理,详细地记录了明清宫殿的陈设特点及其用途。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并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明清室内的摆放特点及各种功能和用途。文中涉及前朝的陈设、后宫的陈设、几暇临幸之所的陈设、潜邸的陈设、太上皇宫的陈、皇太子宫的陈设、祭祀斋戒之所的陈设、佛堂的陈设、道教宫殿的陈设及宫殿里的特殊陈设。内容丰富多样,脉络层次清晰。全文从微小的细节入手,探究于史料,章法严谨,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
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修缮的范围,包括排云殿景区、转轮藏景区、五方阁景区、佛香阁景区和长廊景区。古建筑维修面积共约9389.95m2。工程自2005年1月开工,至2006年9月竣工。在修缮工程中主要依据了特有的万寿山工程则例进行。为了保存颐和园古建筑原工艺技术的做法和保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修缮工程中,把原来不同于一般官式建筑的做法保存了下来。这样的科学态度,十分重要。 这次颐和园重点修缮的古建筑,都是颐和园的重要景区建筑,排云殿、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面临昆明湖,高踞万寿山,极为雄伟壮观。而728m的长廊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古建筑画廊。对颐和园这一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价值展示来说,排云殿、佛香阁和长廊的形象至关重要。其维修将在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文奥运”增光添彩。
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修缮的范围,包括排云殿景区、转轮藏景区、五方阁景区、佛香阁景区和长廊景区。古建筑维修面积共约9389.95m2。工程自2005年1月开工,至2006年9月竣工。在修缮工程中主要依据了特有的万寿山工程则例进行。为了保存颐和园古建筑原工艺技术的做法和保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修缮工程中,把原来不同于一般官式建筑的做法保存了下来。这样的科学态度,十分重要。 这次颐和园重点修缮的古建筑,都是颐和园的重要景区建筑,排云殿、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面临昆明湖,高踞万寿山,极为雄伟壮观。而728m的长廊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古建筑画廊。对颐和园这一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价值展示来说,排云殿、佛香阁和长廊的形象至关重要。其维修将在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文奥运”增光添彩。
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修缮的范围,包括排云殿景区、转轮藏景区、五方阁景区、佛香阁景区和长廊景区。古建筑维修面积共约9389.95m2。工程自2005年1月开工,至2006年9月竣工。在修缮工程中主要依据了特有的万寿山工程则例进行。为了保存颐和园古建筑原工艺技术的做法和保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修缮工程中,把原来不同于一般官式建筑的做法保存了下来。这样的科学态度,十分重要。 这次颐和园重点修缮的古建筑,都是颐和园的重要景区建筑,排云殿、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面临昆明湖,高踞万寿山,极为雄伟壮观。而728m的长廊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古建筑画廊。对颐和园这一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价值展示来说,排云殿、佛香阁和长廊的形象至关重要。其维修将在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文奥运”增光添彩。
的古代建筑史学家、古建筑专家张驭寰教授多年在野外对古代建筑进行考察,收集了大量佛教寺院、佛塔的材料。本书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寺院、佛塔,特别是寺塔,从考古的角度、佛学史的角度,结合文献予以分析、归纳、论证。 其中涉及寺院的起源、发展、规模制度、单座殿堂、小型设施、奇妙的设计手法,名僧名寺等方面的论证;尤其是对佛塔与寺院的关系、塔本身的分类、外观各部的处理、历史上建塔大事记,以及全国寺塔的部分实例,在本书中都一一论述,并对重要的塔做出了复原因。 本书选用详实的资料,内容比较丰富。本书之出版对文物界、考古界、佛学界、建筑史界、科学技术史界的相关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这本书是以作者应美国万佛圣城法界佛教大学之邀讲学时的讲稿为基础,增补修订而成。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原状宫殿陈设方面的资料性学术著作。作者王子林为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擅长紫禁城风水和原状宫殿陈设等方面的研究。《明清皇宫陈设》一书是王子林先生多年从事保管整理原状宫殿陈设研究的又一成果。本书按照原状宫殿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科学、清晰地分区阐述,并将书中所录的陈设档按照室内和器物所在的空间次序进行整理,详细地记录了明清宫殿的陈设特点及其用途。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并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明清室内的摆放特点及各种功能和用途。文中涉及前朝的陈设、后宫的陈设、几暇临幸之所的陈设、潜邸的陈设、太上皇宫的陈、皇太子宫的陈设、祭祀斋戒之所的陈设、佛堂的陈设、道教宫殿的陈设及宫殿里的特殊陈设。内容丰富多样,脉络层次清晰。全文从微小的细节入手,探究于史料,章法严谨,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