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历史上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建筑师 扎哈 哈迪德生前所设计的所有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了如其人的风格,表现强烈,感性与理性兼具,并以流畅的线条取代传统建筑的几何架构。书中收纳了她从早期的作品、草图到近期的建筑设计图稿,总计200多个设计方案、600余张精美图片,其中包含巨幅画作、建筑模型、多点透视图以及电脑效果动态图等等。 虽然哈迪德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却设计出了大量的作品,她通过自己的素描、绘画以及设计改变了建筑界。她是一位才女,她所设计的作品包括船只、水龙头、高楼大厦以及遍布全世界的城市规划。更有意义的是,她所设计的作品不仅辨识度高,而且还被人们争相模仿。她是全世界*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她从打造 十分之一秒的爆破 ,成长到以结构容纳、赞美文化,并使之永存;计算机技术为她
本书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生土建筑案例、土建筑建造工艺,及其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本书稿翻译自法文,原书是2009年10月6日至2010年6月27日期间在巴黎科学城举办的展览 我的原材料 土:建筑明天 画册,在世界范围内研究生土的著作中是极有分量的一本。书中所呈现的大量高清照片展现了生土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建材,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分布和应用,在现代化的今天也能有很好的表现,其生态效益和舒适的热工性能、就地取材等特质为应对当今时代的问题提供了多样花的选择。以大量插图呈现了生土建造的施工工艺,以大量实验照片从宏观到微观呈现了土材料的化学、物理特性及其原理,是一本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建筑类科普读物。
日光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从场地规划到建筑配置,从材料选择到可持续性和性能考虑。 这本独特的书着眼于当代采光设计的挑战以及为应对这些挑战而采用的策略。 采光设计科学的最新进展使建筑师能够满足更高的标准。 但是,如果过于依赖这些方法,则存在将采光设计简化为定量练习而忽视定性、美学和体验方面的风险。 探索建筑师如何将采光的诗意和实用潜力联系起来,创造出精美的照明空间。
本书首次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生土民居建筑及其建造技术、生土材料应用基本科学原理、生土材料美学表现、策展团队在现代生土建筑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国际当代生土建筑及发展等内容,旨在使人们重新认识我国生土营建的传统,在了解现代生土材料科学的同时,思考与审视以生土为代表的传统营建工艺在今天的应用潜力与相适宜的发展定位。近年来,低碳环保、本土建造成为持续的热点,本书对于生土材料和建造的研究不仅聚焦传统,也具有现代的、国际的视野,作者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内非常具有代表性,都将汇聚在本书中。
《建筑构造设计必知的100个节点》: 本书将建筑设计涉及的各重要部位的平面图、立面图、详图和三维示意图对照来讲述各构造节点的做法,让读者很直观地学习节点的构造知识,包括地基、基础、墙体、楼板、地坪、阳台、雨篷、楼梯、台阶与坡道、门窗、屋顶、变形缝、建筑防火、建筑防震、建筑防潮、建筑防水、建筑声学、建筑节能、建筑装修、建筑幕墙、天窗、轻型结构、人防工程等建筑构造节点。 《图解建筑结构入门》: 本书包括结构概要、力和重量、力的基本说明、内力、力与变形、应力、挠度、静不定结构(框架结构)、倾角变位法、建筑中的其他外力、结构计算共11章314个建筑结构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以问答和图解的形式作出详细解释。活泼的语言、简练的公式、生动的插图,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传达建筑结构的有趣性。 《图
《勒.柯布西耶:景观与建筑设计图集》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策划,是一本全方位展示柯布西耶设计作品和理念的,内容十分丰富的图集和文集。本书收录了大量图片,包括很多珍贵的素描设计草图、绘画作品、景观实景照片;此外,全书收录了30位重量级学者的,超过60篇的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2013年6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次全面展出勒.柯布西耶的作品,包括他作为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艺术家、城市规划师、作家和摄影师的多样化作品,从而再次让全世界体会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多领域巨大影响力。这本现代景观的图集不仅展示了勒.柯布西耶在长达60余年的景观职业生涯中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而且让读者可以领略到柯布西耶早年作为画家时到访过的地方,和他作为建筑师工作过的地点。作者展示了柯布西耶令人眼花缭乱而又丰富
海因茨 ?宾纳菲尔德(1926-1995)是20世纪德国科隆学派建筑师,近年来因在建造工艺上的成就以及对历史议题的关注而重新受到重视。本书由德国建筑理论家Manfred Speidel编著,是对宾纳菲尔德的建筑设计与思想的全面回顾,在其历史背景、个人经历、材料与建造、形式与比例等话题上有深入而严谨的探讨,并且详细解读了包含其代表作HausHeinzeManke在内的19个建成项目或方案,文字凝练,图片信息翔实。 由德国建筑理论家曼弗雷德 施派德尔和塞巴斯蒂安 莱格主编的《海因茨 宾纳菲尔德:建筑与方案》德文原版出版于1991年。尽管包括建筑师的代表作 巴巴内克住宅在内的一些项目在当时尚未建成,但该书内容详实、制作精美,深度与广度并重,因此即便在绝版多年之后的今天,仍被认为是海因茨 宾纳菲尔德*重要的作品专集,是建筑师、学者以及书友公认的优秀出版
卡洛斯卡帕超越物质 本书精选斯卡帕的十个建筑项目,从建筑的外形与功能、光影关系上对每个作品进行解读,如同带领读者开启了一场穿越威尼斯、维琴察、特雷维索、维罗纳、博洛尼亚的美学之旅。艺术家皮奇尼尼抛开冰冷的建筑图纸和艰深的研究,将温度融入建筑之中,为建筑解析带来人文性的关怀视角。书中照片由摄影师洛伦佐 佩纳蒂(Lorenzo Pennati)拍摄,建筑在整体与特写之间交替呈现。这些照片聚焦公共场所,如博物馆、商店、办公大楼,探索质地、光赋予建筑的节奏,以及简单的线条所表达的诗意,向读者展示了斯卡帕在建筑整体以及室内设计细节方面对美近乎苛刻的执着。作者同时讲述了斯卡帕设计生命的延续 儿子托比亚在修复一新的圣母教堂中为父亲的作品开辟的一处展馆,并在本书末尾为斯卡帕做传。 隈研吾世界建筑大师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八局)是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总部现位于上海市。立木设计 L M Design Lab从事室内、建筑设计,2018年成立,其作品被陆续收入中国室内设计年鉴2018、全能改造、建筑师的室内设计等出版物中。为促进施工现场更加安全规范,确保项目管理更加高效系统,立木设计L M Design Lab受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委托编制一系列标准化规程和图集,以标准化、可视化、详图化的方式指导现场管理与交底。本书是是该系列的本。图集分为十二章:大门,地面,图牌,加工场、堆场及仓库,施工机具,安全通道,起重机械,脚手架,防护,临时用电,消防,劳保用品。以清晰的轴侧渲染和简洁的细部图示进行表达,使项目管理人员能够精准执行 八局标准 。
图解词典系列国内持续畅销数十年,版权成功输出多个国家和地区! 翻开书,踏上一段不可思议的中国园林之旅! 1.大家&小书: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王其钧老师亲绘,历经十余年的绘制编写只为带给你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园林艺术。 2.实用&休闲: 词条式编排,同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园林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你看得懂! 3.手绘&实景: 超过800幅手绘细部图、解剖图和实景照片,震撼的美学体验,中国园林可视化读物! 4.小巧&多元: 结合与中国园林相关的历史渊源、关键人物、文化背景全方位剖析中国园林,信息量超大,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小巧轻便的体量,是一部可以装在口袋里
人居健康的时代全面到来,光作为物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除了照亮空间,更具有 视觉 生理 心理 的多维度主动健康干预作用,是驱动人居健康发展的重要变革力量。本书立足国计民生、聚焦科学前沿、突出应用导向,解析了对人体视觉发育、视力健康、生物节律、情绪认知、新陈代谢、免疫调节等产生广泛影响的光照视觉与非视觉健康作用机制;围绕面向全龄与生命全周期的健康关键过程,以及住宅、办公、医养、地下、极地等各类建成环境的人居健康要求,阐述了光与健康研究、设计和应用实践的开展思路;立足于和谐、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对城市夜景照明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介绍了开展光与健康研究实践的重要理念 循证研究与设计 和 医工交叉协作 的科学实践方法,并展示了作者团队近12年来在南极科考站、医院、养老机构等建筑环境完成的光健
本书是山水秀建筑事务所自创立以来的本正式出版物,精选其12个代表作品,展现了山水秀十几年来的思考与实践。 全书分为庭院聚落,自有细胞,家的延伸三个单元,阐述了相关的概念与思考、研究,并展示了具体案例作品。 此外,本书还要请国际著名建筑学者Frampton以及伍江校长、李翔宁院长等撰写相关建筑评论。 本书内容编辑制作精心,平面设计雅致含蓄而富有新意,建筑作品均为具有较高知名度或影响力的项目,此外, Frampton以及伍江校长、李翔宁院长等的建筑评论更为本书贡献了高度的学术价值,是一本超越常规建筑作品集的高品质出版物。
本书《世界建筑细部设计风格百科》(修订版),(The Elements of Style:An Encyclopedia of Domestic Architectural Detail,Fourth Edition,ISBN:978-1770850866)记载了500多年世界建筑细部设计风格演化史,时间纵向上涵盖了都铎王朝时期和詹姆斯一世时期(1485-1625年)、巴洛克时期(1625-1714年)、格鲁吉亚早期(1714-1765年)、殖民地时期(1607-1780年)、格鲁吉亚晚期(1765-1811年),摄政时期和19世纪早期(1811-1837年)、联邦和帝国时期(1780-1850年)、英国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美国维多利亚时期(1840-1910年)、工艺美术运动时期(1860-1925年)、新艺术主义时期(1888-1905年)、爱德华七世时期(1901-1914年)、美国美术运动时期(1870-1920年)、19世纪20 30年代时期、现代运动时期(1920-1950年)、超现代时期(1950-1975年)和当代(1975至今);主题包括:门、窗、墙、天花板、地板、壁炉
《如画观法》是作者王欣对传统中国山水画中空间营造的结构意识与观想方法的探讨,并借助此视角,展开绘画语言向当代建筑设计转化的一条途径,展望一种“师法自然”的设计思路,借此试图寻找中国本土建筑学的诗性几何。
本书 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生土民居建筑及其建造技术、生土材料应用基本科学原理、生土材料美学表现、策展团队在现代生土建筑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以及 当代生土建筑及发展等内容,旨在使人们重新认识我国生土营建的传统,在了解现代生土材料科学的同时,思考与审视以生土为代表的传统营建工艺在 的应用潜力与相适宜的发展定位。近年来,低碳环保、本土建造成为持续的热点,本书对于生土材料和建造的研究不仅聚焦传统,也具有现代的、 的视野,作者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在 具有代表性,都将汇聚在本书中。
本书以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为背景,在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南昌地区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工程施工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编号:20151BBG70059)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了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风险专项研究工作,从设备与施工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风险辨识,提出合理的规避措施,并阐述了风险控制中设备与施工的系统性关系,对盾构施工中的风险管控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本书*部分,由设备选型开始对设备风险进行辨识,强调了设备选型的重要性,对设备施工中的重要工序,进行风险辨识,提出有效的规避措施及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主要包括:设备吊装、设备的维修保养、过站调头等内容,并附以实际工程案例,强调了设备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本书第二部分,按盾构施工流程,对不同施工过程的风险源进行辨识,针对性的提出规避措施,附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刘云教授就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开展滨水空间设计研究。《滨水空间三十年》一书由刘云教授策划、主编,编委会成员包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李振宇、李麟学、孙彤宇等诸位教授,他们立足上海,准确地捕捉到方兴未艾的城市滨水空间这一设计研究的对象,以建筑学人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精神,锲而不舍坚持了长达三十年的研究与设计实践,表现出学术研究的前瞻性和系统性,本书的出版,将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乡规划、城市滨水区复兴、城市生态环境打造、上海 一江一河 的可持续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 发明了许多被称为 复合灰浆 的建筑胶凝材料,如糯米灰浆、桐油灰浆、蛋清灰浆等。不仅满足了当时人们修筑建筑的需求, 也使许多古代建筑物和装饰艺术能够留存至今。 这些经历了千百年时间考验的古代灰浆, 不仅是建筑材料史的宝贵证物, 而且由于它们优良的耐久性和与古建筑本体的相容性, 当今又成为文物保护领域优先考虑使用的修复保护材料, 并启迪着新一代 绿色低碳 建筑材料的诞生。 本书是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10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的资助下, 经过数届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老师的持续研究, 已在认知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本书包括以下内容: ◆ 为挖掘古代传统灰浆工艺, 收集了包括春秋、汉代、唐代、宋代等古文献中涉及 石灰 和 复合灰浆 的记载,
《建筑热力学与美》收录了伊纳吉·阿巴罗斯与蕾纳塔·森维奇自2006年以来在专业与学术、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作品。将其集结汇编成书,以探索的姿态质疑我们以往所获得的知识,并将其投诸于未来的图景中。 《建筑热力学与美》是一场对归类的实验,是围绕着如何定义那些用于设计与材料组织的突破性技术所展开的种种尝试,以下四个概念是为基础:身体主义、垂直主义、唯物主义以及怪物聚集。《建筑热力学与美》在理论一实践上的呈现对当代语境下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作出了不同寻常的贡献——正是这些关系从一开始就真正影响着对建筑的定义,如今《建筑热力学与美》要将之改写。
《中国建筑设计年鉴2017》以记录中国建筑行业内优秀设计单位的典型作品为*原则,对*近一年涌现出的非常优秀的建筑设计项目、新的设计理念,甚至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给出了非常直观、全面的诠释,它见证了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反应了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结构,记录了主流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甚至是设计价值。
《水泥生产技术与实践》一书分为原燃材料与制备、熟料煅烧与操控、水泥制成与储销、节能降耗与减排、前沿发展与探索共五篇二十六章,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分析方法,采用文字叙述、表图佐证以及大量的实例照片,从理念到现实案例,从理论分析到实践检验,从传统原料到废渣利用,从技术进步到投入产出,从水泥生产到产品销售,从传统技术到创新成果,从基本消耗到节能减排,从哲学理念到操作管理,结合唯物辩证的理念给予了详细分析。针对正在发展中的智能化生产、低碳水泥、陶瓷研磨体等前沿技术,特别设专章进行了系统讲解。 《水泥生产技术与实践》一书可供水泥工业的科研、设计、工程建设、生产技术及企业管理从业者,相关水泥机电、耐火材料、陶瓷研磨体的改进与创新研究者,尤其是生产一线的水泥技术工作者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