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传统结构力学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将静定结构内力学计算和矩阵移法分别移至《工程力学教程》系列课程的静力学基础和计算力学基础之中,这里主要介绍力学国超静定结构最基本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内容包括几何组成分析、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海陆空、位移法(含力矩分)、影响线及应用以及超静定结构的补充讨,还在附录中给出了厂房结构内力计算机大作业和连续梁影响线计算分析程序。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土建、水利、道桥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是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编写的抗震结构设计教材。内容包括地震与地震动的基本知识,场地、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单层厂房等的抗震设计,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的设计,以及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书中附有例题、各章提要及小结、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及教师使用.亦可供从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科研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长期从事轻型钢结构建筑的科研、设计、加工制造和安装的实践经验,结合外实际工程的有关资料总结汇集而成。内容包括:结构构造、建筑构造和附录三部分。重点介绍的是单层门式刚架建筑的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钢结构建筑科研、设计与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结构工程专业的钢结构教学辅导教材。
本书结合建筑专业的特点,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各种常用建筑结构形式,结合各种结构形式,精选了160余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及1000余张建筑图片,穿插在各个章节之中,进行分析讲解。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及其相近专业的建筑结构选型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建筑学及其相近专业教学、自学及设计的参考书。
本书是由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组编的“土木工程新技术丛书”中的一本,是按照新规范和新规程,为适应教学和工程的需要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十一章,分上、下两篇。 上篇为基础内容篇。包括: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和布置;荷载和设计要求;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框架设计和构造;剪力墙设计和构造等七章,是为工程技术人员和学生学习和了解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基础内容而编写的。编写时为了突出基本概念,阐述的计算方法以适合手算的简便方法为主;为了有利于突出基本内容,取材力求适当,讲解力求简明扼要;为了便于初学者掌握,同时为了便于教和学,各章均有例题、章后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下篇为提高和专题篇。包括:筒体结构的计算和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机
本书通过一位初学建筑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周游世界,参观、赏析建筑时的生动对话,配以童趣十足的手绘插图及简明的注释,读者认识建筑结构的概念,饱览世界经典建物。幽默风趣的解说,绘画大师的建筑作品速写,本书将带领读者完成一次的“世界经典建筑之旅”。通过这趟旅程,我们将会理解结构的基本原理,明白那些美丽壮观的建筑是如何建构的,其精妙之处在哪里,并因此更深入地欣赏我们充满建筑之美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各种工程结构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大跨度建筑工程、桥梁工程以及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工程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都体现出了比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优越的特性。 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教学以及研究生教学中增设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各种结构形式,为将来的工程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吸收了一些相关参考书的长处,结合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编写了本书,力求重点突出、概念清楚、计算方法明确,以满足教学的要求。本教材的编写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1
《建筑力学与结构(第3版)》根据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标准及岗位能力的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静定结构内力计算、构件的强度与压杆稳定、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建筑结构计算概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件、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砌体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等。 《建筑力学与结构(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系列教材》之一。《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系列教材:钢结构基本原理》共9章,分别为绪论、钢结构的材料、钢结构的连接、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拉弯及压弯构件、钢结构节点、整体结构中的钢构件以及钢结构脆性断裂与疲劳破坏。内容安排考虑钢结构课程的内在逻辑规律,遵循以学生为本、简明适用、可读性强的编写原则,突出原理,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便于学生学习和复习巩固,每章开始设导读、简要介绍一个典型钢结构工程,章末附总结框图,并列出了较多的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精神和原则,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钢结构基本原理教学的经验编写,可供土木工程本科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
这本由周坚、王红雨编著的《建筑结构识图与构造(第2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建筑、结构、室内给排水、室内采暖和室内电气施工图的组成、内容和识图方法等,其中结构部分详细介绍了平法施工图的内容和识读方法。本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新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从201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本书根据新规范编写。本书共分九章,分别为:绪论;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总则;建筑场地、地基与基础;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多、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的抗震设计;结构隔震与消能减震控制;各章还有例题、习题与思考题。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内容丰富、系统、理论联系实际。《钢结构设计》着重讲述各种用途的钢结构,包括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多层与高层钢结构、大跨度房屋钢结构、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和钣结构的组成、结构形式、受力和设计特点。各章均编入较详细的设计例题,并在书后附有较丰富的参考文献,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有关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曹双寅主编的《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教材,将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以及组合结构基本构件设计原理有机结合,以基本原理为主,实现了通用化、综合化。《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以概率为基础的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工程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构件的连接,梁、柱、板、墙等构件的设计,预应力构件和组合构件的设计等。《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突出受力性能分析,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以现行国家相关设计规范为基础,但不过多地拘泥于规范的具体规定,不仅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学生以及从事土木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编写的抗震结构设计教材。内容包括地震与地震动的基本知识,场地、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单层厂房等的抗震设计,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的设计,以及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书中附有例题、各章提要及小结、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及教师使用.亦可供从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科研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了体外预应力结构技术与工程应用实例,全书共分3篇,即预应力材料篇、体外预应力体系与施工篇、体外预应力结构技术研究篇。主要内容有:预应力材料概述、预应力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能、预应力筋材料的分类与制造工艺及标准和参数、预应力筋材料的检测技术、体外预应力束的布置、体外预应力体系的构成、体外预应力结构加固、体外预应力施工工艺、体外预应力结构工程应用实例、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研究、体外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张弦梁结构研究与设计等共计14章。 本书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提供了大量有关国际、标准规范与数据,以及外体外预应力体系参数等。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是工程技术人员有价值的参考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3版)》是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其内容包括绪论、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栽力计算、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耐久性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设计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3版)》除供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外,尚可作为其他院校本科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3版)》的修订工作由北京交通大学杨维国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贾英杰副教授负责。
笔者针对目前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失误,展开阐述了错误“主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正解”,分七章着力讲述了各类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与加固改造设计中的失误与“禁忌”,通过类比与工程实例,深入浅出,力求把复杂的概念设计说深讲透。 除此之外,笔者在各章节中,还提供了结构师需要掌握的不同于规范的简化手算法,和需要记忆的一些经验数据与其内在规律,以及记忆这些数据的窍门。 本书适用于有丰富或一定工程经验的结构设计师与刚跨进设计院的年轻结构设计人员以及一些在读的学生使用。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s abundantly illustrated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aterial. Sever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in related chapters. Problems are provided at the end of each chapter for homework assignment, and they are all SI units. The authors have obviously devoted considerable effort to chapter preparation and they thank the various colleagues, publishers, websites and institutions who gave us permission to use and reproduce their copyrighted materials. Texts, tables and figures taken in whole or in part from various sources are acknowledged where they occur in the text.
本教材自2002年版以来,被许多高校采用,七年来已重印十余次。2006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结合国家和建设部规划教材的建设,作者对本教材进行了较全面的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依据2008年汶川地震后抗震规范的局部修订进行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场地与地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单层厂房抗震设计、隔震减震与结构控制初步等。 本书可作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各类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第2版)》为建筑工程造价实战用书,以实际工程案例系统讲述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全书分为四章,分别讲述梁、柱、板、墙四大类构件,以《G101》系列平法图集(11G101—1、11G101—2、11G101—3)为基础,并结合近年陆续发布的系列图集,详细讲解每类构件的每种钢筋在各种实际工程情况下的计算。 书中对每根钢筋的计算不仅有详细的实例计算过程,还阐述了计算的来源和依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G101》平法图集。同时,《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第2版)》所有实例工程都附有实际工程中的三维钢筋绑扎效果图,直观易懂。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第2版)》通过各类实例工程的讲解,系统地梳理了钢筋工程量计算的知识体系,不仅让读者掌握了具体构件具体钢筋的计算过程,更重要的是帮助读者建立钢筋工程量计算的知识系统。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同时是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根据的专业技术规范编写而成。 本教材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钢与混凝土的连接与组合、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柱、混合结构设计概论等。主要讲述组合结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计算原理与设计方法,并配有必要的例题、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该专业专科学生、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