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极限水平承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板和墙、裂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材、连接、焊接、钢结构的连接处、板、钢结构的柱和梁、背诵数字共15章267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以问答和图解的形式做出详细解释。每页一问一答,3分钟轻松完成。活泼的语言、简练的公式、生动的插图,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传达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有趣性。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 混凝土结构 课程前半部分的教材,是该课程后半部分 混凝土结构设计 的先修内容。本书内容包括:绪论,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能,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性能,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正截面、偏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构件斜截面、构件扭曲截面、构件的冲切及局部受压的性能与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与计算,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性能与计算,混凝土构件的时变性能与计算以及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学试验及基本要求。本书适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包括结构概要、力和重量、力的基本说明、内力、力与变形、应力、挠度、静不定结构(框架结构)、倾角变位法、建筑中的其他外力、结构计算共11章314个建筑结构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以问答和图解的形式作出详细解释。活泼的语言、简练的公式、生动的插图,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传达建筑结构的有趣性。
本书某于手绘图解实例,提出了解析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模式的框架,包括基本景观要素、基本功能空间、复合功能空间与空间体系四个层面。梳理了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形态,包括圆形、椭圆形、曲线形、有机形等。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数据分析,尝试在定量层面,量化场地的空间设计特征与游憩设施布局。本书也介绍了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视觉景观、生态设计等理论,例如自然偏好理论、理解 探索模型等,并讨论了城市开放空间的特色塑造方法。本书可为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学习者提供帮助,也可为相关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装配式建筑作为动建筑业向绿色化、节能化、标准化、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党中央、国务院和住建部也明确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具体推进路线,由此大大推动和加快了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快速发展。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中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本书即在此背景下编写而成。本书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着手,主要围绕钢结构制作和施工的特点,并参照相关现行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技术标准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实践,对装配式钢结构的基本概念、专业基本知识、制作与施工进行了详细讲解。全书共分八章二十五节,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可供钢结构制作和施工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钢结构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教材使用
本专著的编写来源于系列重大桥梁工程,研究内容属土木工程结构风工程及防灾减灾研究领域,主要针对大跨桥梁结构涡致振动现象、效应、机理和控制等基础和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提出了适用多种桥梁主梁的涡振气动控制对策。本专著涉及研究内容获得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经费资助。相关研究成果被评价为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体现了当代桥梁工程研究的前沿进展 对于现代大型桥梁工程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已开展的系列工作面对国家发展亟需,为国内建设的规模大跨桥梁工程提供了直接技术支撑,锻炼并培养具有国际学术界的科研队伍,努力实现了桥梁结构风工程科研、设计、建造多个环节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实践》为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同济大学学术专著(自然科学类)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孙钧院士学术团队近十年来主持承担各类重大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若干创意性成果,包括:海底隧道制定*小埋深及其衬砌结构设计、软基盾构法越江隧道纵向三维数值计算、水工输水隧洞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衬砌相互作用及其深大竖井基坑围护结构静动力分析、地下工程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的人工智能方法、地下水封油库围岩块体稳定分析与渗流控制等方面所作的较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一些地下结构设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方面,也体现了多项学术上新的突破,如:桥梁桩基础的群桩效应和工后沉降、桩基三维非线性抗震动力分析与试
《建筑构造(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理念教材)》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际出发,以民用建筑构造为主,重点突出,并注重实用性。本书由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编写,内容体现了新标准、新工艺及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所用资料力求新颖、正确且具有代表性,并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增加了图、表的比例。 本书具有编写精炼、深入浅出、适应面广的特点,包括民用建筑构造绪论、地基与基础、墙体、楼板和地面、屋顶、楼梯与电梯、门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概述、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轻型钢结构厂房构造11个单元的内容。推荐学时数为60~70学时,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内容的取舍。 《建筑构造(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理念教材)》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的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 201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 2015)等进行编写,内容围绕着钢筋连接技术而展开,主要分为七章:钢筋材料、混凝土结构对钢筋连接的要求、钢筋连接机具、钢筋绑扎搭接、钢筋机械连接、钢筋焊接连接与钢筋连接施工安全技术。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可供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技工学校、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介绍了我国传统工艺榫卯的发展历程、特点、所用材料等,以“经典小木作”和“经典大木作”为例,分别介绍了榫卯结构的应用。书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使晦涩枯燥的学术知识变得清晰易懂。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和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了参考。
在充分了解目前工程抗震动力试验和计算方法现状的基础上,本书将课题的研究按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和非线性时程分析两步走,完成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试验方案到试验结果后处理的全过程;对结构的动力特性、位移反应等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建立构件试验恢复力模型的方法。
本书内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计算实例两部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理论部分包括框架结构设计理论和基础设计理论等。
本书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等国家现行标准编写。主要包括常用资料、钢结构设计与计算以及钢结构施工等内容。本书是钢结构工程专业人员的常用小型工具书。
本书第2版根据新规范全面修订。本书以“问答”的方式记录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遇到的、易于出错的、概念不清的、难于把握的170个实际问题,如实客观地进行设问和解答。具体内容包括:荷载与地震作用,建筑结构设计计算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结构材料及非结构构件,结构布置和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混合结构,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异形柱结构。本书简明易懂,查阅方便,针对性强,供初、中级工程设计人员学习参考。
《工程荷载与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二维码版 平台课课程群)/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包括了荷载、结构抗力和结构设计方法三部分内容。工程结构重要的功能,就是承受其服役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荷载、荷载值大小如何确定,以及各类荷载将如何应用于结构设计计算等,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工程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荷载的种类、产生的背景和计算方法是一名结构工程从业者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了更好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及《工程抗震》等专业课程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地下工程结构》在编写上注重实用性、可读性、系统性和新颖性等,结合结构力学和混凝土结构等知识,着重介绍了地下工程结构涵盖的基坑工程结构、浅埋地下工程结构、盾构隧道结构、顶管法工程结构、沉井结构、沉管结构、新奥法与锚喷支护、岩石巷道工程结构和地下工程结构信息化施工。每一章节的内容都针对实际工程问题,阐述了地下工程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变化规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力求概念准确、明晰,语言精练、通畅,书中例题和习题有助于读者掌握书中理论知识和复杂的计算过程,力求易读易懂。
曾燕、曹广占主编的《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共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原理;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扭、受压、受拉等基本构件的基本概念和配筋计算方法;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钢筋混凝土平面楼盖结构;砌体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与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和多层框架结构。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夜大、职大、业大、函大等大专层次的教学用书,并可作为广大自学者用书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上官子昌主编的《16G101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从平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依据《16G101-1》《16G101-2》《16G101-3》三本 图集以及 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2016年局部修订等规范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平法基础知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基础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梁、柱、板以及剪力墙构件等主体构件,以及板式楼梯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本书内容系统,实用性强,便于理解,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中专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编写原则为前瞻性、准确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编写要求为正确全面、有章可循、简单扼要、突出要点、实用性强和创新性强。内容包括:总则、变配电所、自备电源系统、电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电气线路及布线系统、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监控系统、机电节能与管理系统、航站楼信息化系统、优秀机场航站楼建筑案例。
本书阐述了各类地下结构从施工开始的全寿命过程中的主要施工方法及使用性能;陈述传统优化方法和智能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简要说明数值模拟和MATLAB工具箱的优化优化功能;重点描述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优化方法解决地下结构中的优化问题,详细说明设定不同目标下的数学模型建立过程中的难点及关键点,针对不同优化问题选用合理的优化方法,以及对优化结果的合理评价。本书将融入作者在教学和科研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工程案例。 本书适用于地下结构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工程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