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位于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非常珍贵的收藏资料,包括文件、各种设计成品、研究手绘以及建筑模型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精美地编排,本书从包豪斯流派的起源到后期发展生动并成体系地介绍了包豪斯运动对艺术和建筑深刻的影响力,并对整个流派的重要人物如格罗皮乌斯、马塞尔 布劳耶、康定斯基和保罗 克利等都做了全面的诠释。 在魏玛建校距今已近100年了,包豪斯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概念和标志。作为艺术设计的开创者,它所倡导的就是现在我们称之为 包豪斯风格 的纯粹的简约主义。包豪斯的教师蜚声世界,囊括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先驱,例如瓦西里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列奥尼 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保罗 克利(Paul Klee)和奥斯卡 施莱默(Oskar Schlemmer)。包豪斯的教学策略主要是由约翰 伊顿(Johannes Itten)、约瑟夫 阿尔博斯(Josef A
《禅 庭:枡野俊明作品集》枡野俊明先生是日本国宝级的枯山水大师,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现担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曾在多个国家设计并完成多个优秀项目。作为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杰出的设计师之一,枡野俊明先生的作品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本书收录了枡野俊明先生的全部庭院设计作品,其中包括日式传统园林、日式现代园林、日本境外作品三大板块,分别列举了枡野俊明先生相对应的作品。本书主要采用大量精心拍摄的照片和设计图片,来表现这些作品。每处园林作品配以各种细节照片,装帧设计风格清新简单。在本书中枡野先生这样说到, 作为禅僧的我一直是遵循建立在禅的精神基础上进行长年创作的, 作庭
2017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了赖特诞辰纪念展,本书是同期的出版物。这本书是展览的延伸和深化,汇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评述性文字,在多学科视阈下对赖特进行研究,超越了建筑本身,从全新的角度看待赖特与其建筑,为赖特研究注入了新观点、开辟了新视角。 本书共有五个专题,从 自然 文化 建造 城市规划 以及 赖特档案 五个方面对赖特的建筑理念、建造方式以及民主理想进行解读,涉及众多赖特的知名项目,包括流水别墅、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及未建成的规划,如小农市场、广亩城市等。许多图纸还是初次公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建筑师王大闳1942—1995》是台湾建筑史学者、评论家徐明松多年来对王大闳建筑成就的研究成果,不仅以专论形式收录了对其中39个建筑案例的评述,更以文献形式详尽记录了王大闳先生的所有建筑作品,以及他在文学方面的创作。读者从中不仅可了解到王大闳建筑实践的特点及演变、一些重大项目的前后始末,更可窥得一位建筑师在动荡大局下的人生际遇。
由于建筑功能和审美的改变,传统建筑材料不能再完全沿袭传统的表现道路,它应该依靠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新应用领域以及自身属性的突破而被重新诠释,唤起文化认同感,提高环境美学质量,给人美的享受。本书通过近30个案例展示诠释了传统建筑材料的现代化应用方式,既具有很强的技术参考价值,同时展现了项目独特的美感。
本书是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出版物。2013年第五届双城双年展的主题为“城市边缘”,策展团队围绕这一主题分别在主题演绎馆与主题文献馆策展。 深圳当前正处在从“经济特区”到“文化特区”的转型时期:从一座受益于生产和销售的边界城市,准备过渡到形成知识、思想、创造力与智慧的地方。处在探索未知的*与新的“城市边缘”,深圳实质上在不断找寻乃至创造新的价值。聚焦于蛇口的积淀与潜力,通过双城双年展识别它、强调它、将它戏剧化,从而启发一场城市更新的新实践。
《平台》( Platform )是由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 GSD )主持的年度系列出版物,旨在对过去一学年内的学生作业、学院事件、讲座、展览等进行摘要性记录。 本书为《平台》系列第九期。它以艺术领域中的 静物 概念为出发点,重构并记录了 GSD 在 2015 至 2016 年度的诸项成果。模型和学生作品(包括毕业论文和草图)被巧妙地重新组织,并以在 18 和 19 世纪欧洲绘画中、在传播广泛的宣传广告中、在当代艺术中及其他语境中出现的静物的方式,被呈现出来。这些图像不仅展示了 GSD 学生一年来的丰硕成果,更重要的是,借助多重阅读、清单罗列和对形式的独特诠释,它们挑战了常规的建筑记录方式。 本书也是 同济大学出版社 光明 城 建筑教育前沿丛书 之一。
INTERNI杂志自1954年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 作为欧洲的建筑、室内及产品设计杂志,以及米兰设计周的引领者和操盘手,INTERNI一直被视为全球设计趋势风向标和当代高端生活方式的代言人。 《INTERNI设计时代(辑 套装共5册 欧洲设计领导者INTERNI中文版)》在保持国际化视野、汲取意文版精华的同时,立足中国设计产业,以其专业的水准和独特视角观察、解读当代中国建筑、室内和家具设计领域的热点事件与现象,发掘真正能够代表当代中国设计水准的作品与人物;与此同时,整合行业资源,构建国际化设计交流与展示平台,助力全球设计资源进入中国,并引领 中国设计 走向世界。
西萨 佩里被美国建筑师协会评价为当今美国*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设计的位于贝特里公园的世界金融中心也被评为1980年以来美国*秀的10件建筑设计作品之一。本书选取的15个建筑项目主要以剧场和表演艺术中心等公共建筑为主,十分具有代表性,集中体现其设计理念与主张:建筑物不仅仅是构造技术的外在轮廓,而且是城市生活的助推器。这些建筑作品展现出设计师为让城市生活更有活力而进行的不断创新与探索,并充分关注到使用者的需求、造价、技术和环境。
本书邀请国内外著名事务所设计师和酒店集团撰稿,收录了全球约50多例酒店景观项目的设计范例和相关设计观点阐述,展示异域式景观的独特魅力,图文并茂地描绘了新时代酒店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过程和植入景观设计后精品化的成果。是广大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学习用书。
《外部空间设计》 《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 芦原义信 的作品。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 东京大学 ,曾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 饶有兴味 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街道的美学》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 深奥 ,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
重点集中于几何形状的艺术与建筑,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奇妙图案,以供人们研究探索。编写这本书的契机来自作者对西班牙摩尔人留下来的古建筑的游览、观光,尤为重要的是格拉纳达、科尔多瓦与塞维利亚二地遗迹更多。文化艺术的这种令人瞩目的开端,其后又随着作者对中、近东,北非乃至位于英嘲本土的、年代较新的清真寺的造访而获得更多的充实。书中随处可见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图案,其创造性令人感到惊讶。当我企图亲自动手来绘制这些图案时,我的神奇感又进了一步,因为我发现:图案据以演进的基本格子竟是如此之简单。作者希望《艺术与建筑中的几何图案》的正文、插图与照片能激发读者研究建筑及其奇妙几何图案的强烈兴趣。
1984年,理查德 迈耶获得了有建筑界 诺贝尔奖 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同年,他开始亲自撰写自己的建筑专著《理查德 迈耶(*卷)》,并延续至今。 《理查德 迈耶》丛书已出版了六卷,本书为第七卷。书中收录了理查德 迈耶及其工作室2013年至2017年这4年中的新作品。 这4年的设计作品丰富多样,涉及大桥、公寓、商业办公综合体大楼、山间别墅、海岸住宅等建筑形式。书中所收录的每个项目都附有项目草图、基地、平面、立面、剖面、效果表现、实景照片、设计理念等,对项目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详尽解析。 前言部分《后历史时代及摩天大楼的挑战》从历史时代角度分析了迈耶风格理念核心的独特之处,简要介绍了本书中所收录的各个项目的建设背景,归纳了每件作品设计手法的闪光点。 正文部分的项目介绍会提到建设过程中的逸闻趣事。每篇文本旁边配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设计师马里奥o博塔是世界现代主义建筑*重要奠基者之一,对当代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国际上首次对建筑师的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全过程研究,以十年为一阶段解析其设计风格的形成与演变,涉及220项作品,集深度、广度和全面性为一体。在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博塔研究热潮中,具原创性和独特性,对当代中国建设延续传统、弘扬地域文化的城市极具借鉴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未来数十年,城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扩张,水平方向向郊区扩展的城市发展方式越发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可供建设的土地越来越少时,建筑向高处延伸成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必须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满足逐渐高耸、密集的建筑中居民的主要需求——接近绿色空间。 在城市里安装植生墙,包括高层建筑上的绿化,是营造有益身心健康的环境的关键选择。同时,植生墙的采用也带来了建筑节能和许多其他方面的益处。 当然,除了为建筑覆盖一层植物的外壳,还有更多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单体建筑的能源消耗。但是,使用植生墙直接的原因是,它们安装后可以立即为建筑和周围更广阔的城市环境带来巨大效益。 本书考虑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因素和采用不同类型植生墙的风险,为高层建筑植生墙的选择、安装和
本佳图文化所编的《别墅豪宅风格赏析(精)》辑录了入围“美居奖”的部分室内设计项目,内容涵盖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展览空间、餐饮空间、会所空间、酒店空间以及其他公共空间的室内设计。案例分析主要从室内设计风格、设计理念、设计特色、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并且每个案例均配备了翔实的设计技术图纸以及实景图,全方位地展示设计细节和设计要点。本书设计说明文字简明扼要、图片丰富、排版专业、装帧精美,旨在为**的设计师及相关人士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当代世界建筑集成:文化建筑》精心挑选了来自世界十几个地方的先锋建筑师的36个*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等十余个国家,类型广泛且代表了不同的地域和时代特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建筑师对形式(Figure)的三种重新思考:一种是在建筑领域内部,寻找对历史风格象征意义的表达,比如位于伦敦的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扩建(Extension of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另一种是在建筑领域之外寻找其他物质的形式,以拓展建筑本身形式的定义,比如朱锫工作室设计的OCT Design Museum,以“朵云”或“团雾”(cloud or dense fog)装置艺术的姿态出现在城市公共广场;第三种对形式的理解是建立在实验、主观感觉或数字计算的基础上,用一种更抽象的语言来讨论历史文脉在当代社会演绎的复杂性,比如隈研吾的成都新津志博
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方法、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地出现。随着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本书结合不同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介绍现今时代博物馆特色,从建筑设计、室内布局、灯光照明等不同角度归纳总结其在设计方面的特色以及应遵循的标准。对于建筑设计师以及建筑设计领域相关人士来说,此书具备很强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