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理念与工作方式》、《展会空间设计》、《建筑与空间》这三本书既涉及德国考夫曼、泰里格及伙伴建筑师事务所的一些传统的工作报告、内部资料汇编和事务所内部观点等,同时也是克里斯蒂安·马尔克瓦特以我们的工作实践为例写的关于我们事务所的书,其中有些章节是评论性的,其适用性或许已经超过例子范畴。 这三本书用图片和文字说明长达16年之久的工作,相信这些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并对设计师们做出某种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书内容很多:建筑师怎样做才能为自己创造性的工作赢得必要的回旋余地?他们如何有效地应对严格的约束条件?他们怎样树立自己的建筑业主和设计伙伴中的威信?他们在日常设计规划和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彼此信任?建筑师如何让别人理解自己想法?他们怎样做才能使建筑师的
阿道夫·路斯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锋人物,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更加清醒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建筑困境,并提出了创造性的应对策略,柯布西耶称赞路斯“就像荷马一般用其思想和实践创造了现代建筑的史诗”。《言入空谷(
本书在充分研究安藤忠雄设计理念和大量建筑设计作品资料的基础上,从安藤作品的产生及发展的原创地——关西地区的建筑设计作品中,选出了9个代表性的作品,分别详细阐述了其建筑设计理念,并从现代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的角度,配以详细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对安藤的设计作品加以解析,以期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不但可以充分体会安藤作品的建筑形式和作品内涵,还能引发对建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 本书适合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专业的师生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士作为参考书使用。
建筑写作是建筑设计的说明书吗?建筑批评只是“批评”建筑吗?建筑理论可以,或者有必要教给人们具体的设计方法吗?本书摘选了作者在过去数年中写下的十余篇建筑思考文字,差不多每篇都有不同的取材、角度甚至文体,从对重要理论话题的论述(《渐变的歧路》),到带有再创作性质图文并茂的建筑“随笔”(《一座中国园林的生与死》)。作者认为,“论文(essay)”绝不是简单地以立场代替知识,以知识代替问题的,总合了立场、知识和问题的“智识”(intellect)是建筑写作的要义。它的目的不在于终结问题而在于打开新的问题。卡尔维诺说过:每篇故事都是重新发掘一种逻辑的结构。 围绕着“中国建筑”的现实的讨论不尽然是轻快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难以纯净的、“杂声”的物质现实,无法用任一种既有的理论囊括——正是这样的前提,改变了
本书以20世纪的典型建筑为描述对象,并同时给出了于关选择这些经典建筑的两个基本原则。其一,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其二,所选建筑组织与顺序的依据是什么? 本书就决定要收入已经完工的建筑,无论是否保存下来。因此我们筛选掉了20世纪建筑史中的一些研究类项目,我们对建筑的选择更倾向于那些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风格上、技术上或规划上——尤其是对建筑展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在对建筑大师做出正确评价的同时,本书还有一个目的,囊括了尽可能多的建筑师及其作品。按照其设计开始的时间排序,书中的每个建筑都配有以CAD软件绘制的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对每个案例都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剖析,这比那些在一般历史资料中得到的信息更加详尽。 本书的一个优点就是没有解释通常的“原因与事件”,虽然通过这些可以阐述建
建筑手绘图是绘画艺术与建筑艺术的高度结合,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使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建筑模型所不能替代的。建筑手绘图对于设计方案的比较、设计意图的深化、设计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建筑手绘图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种手段。其表现技法带有的专业特点,除艺术性的要求外,必须准确、真实地介绍实体,不带任何主观随意性。 准确,是指所表现的实体必须符合建筑结构的逻辑性、建筑尺度的准确性和建筑形体的严密性。真实,是指所表现的处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建筑,其形体、质感和环境要符合该设计实现后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所以,建筑手绘图是沟通建筑师和建设单位或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也是建筑师研究建筑的造型和研究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自古以来,建筑同时被列为艺术范畴。也许由于建筑的造型
本书主要记述了现代建筑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Frank Lloyd Wreght)。叙述了他的生平、建筑思想的承袭、主要建筑作品、每个人生阶段的建筑特点,以及对当代建筑带来的影响。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跨越19—20世纪最的美国建筑大师之一,他的一生共做了400多个建成的设计,出版了几十部建筑著作及论文集,对美国以至全世界建筑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独创了“大草原”和“美国风”住宅,早期的“大草原”建筑在金融 危机之后,与部分美国人憧憬的平静单纯的生活产生了极大鸣。“美国风”建筑是赖特为理想的,民主的美利坚合众国所构想的一种建筑体系,主要为美国的中产阶级设计,花费也较为低廉,赖特一生的实践都在为其“有机建筑”的理想而努力,无疑是有机建筑的开山鼻祖,他在各种著作、演讲和作品中讲述和反映他的建筑观念,体现他崇尚自然的建筑观。 赖特设计范围涉猎极广,其中有大量的住宅,各种公共建筑店,办公楼和教堂,露天花园和美术馆等;另外,他还亲自设计具和装饰以配合他的设计
建筑写作是建筑设计的说明书吗?建筑批评只是“批评”建筑吗?建筑理论可以,或者有必要教给人们具体的设计方法吗?本书摘选了作者在过去数年中写下的十余篇建筑思考文字,差不多每篇都有不同的取材、角度甚至文体,从对重要理论话题的论述(《渐变的歧路》),到带有再创作性质图文并茂的建筑“随笔”(《一座中国园林的生与死》)。作者认为,“论文(essay)”绝不是简单地以立场代替知识,以知识代替问题的,总合了立场、知识和问题的“智识”(intellect)是建筑写作的要义。它的目的不在于终结问题而在于打开新的问题。卡尔维诺说过:每篇故事都是重新发掘一种逻辑的结构。 围绕着“中国建筑”的现实的讨论不尽然是轻快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难以纯净的、“杂声”的物质现实,无法用任一种既有的理论囊括——正是这样的前提,改变了
《走向新建筑》阐述了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批量生产精神”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本书的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所
本书以20世纪的典型建筑为描述对象,并同时给出了于关选择这些经典建筑的两个基本原则。其一,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其二,所选建筑组织与顺序的依据是什么? 本书就决定要收入已经完工的建筑,无论是否保存下来。因此我们筛选掉了20世纪建筑史中的一些研究类项目,我们对建筑的选择更倾向于那些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风格上、技术上或规划上——尤其是对建筑展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在对建筑大师做出正确评价的同时,本书还有一个目的,囊括了尽可能多的建筑师及其作品。按照其设计开始的时间排序,书中的每个建筑都配有以CAD软件绘制的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对每个案例都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剖析,这比那些在一般历史资料中得到的信息更加详尽。 本书的一个优点就是没有解释通常的“原因与事件”,虽然通过这些可以阐述建
建筑写作是建筑设计的说明书吗?建筑批评只是“批评”建筑吗?建筑理论可以,或者有必要教给人们具体的设计方法吗?本书摘选了作者在过去数年中写下的十余篇建筑思考文字,差不多每篇都有不同的取材、角度甚至文体,从对重要理论话题的论述(《渐变的歧路》),到带有再创作性质图文并茂的建筑“随笔”(《一座中国园林的生与死》)。作者认为,“论文(essay)”绝不是简单地以立场代替知识,以知识代替问题的,总合了立场、知识和问题的“智识”(intellect)是建筑写作的要义。它的目的不在于终结问题而在于打开新的问题。卡尔维诺说过:每篇故事都是重新发掘一种逻辑的结构。 围绕着“中国建筑”的现实的讨论不尽然是轻快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难以纯净的、“杂声”的物质现实,无法用任一种既有的理论囊括——正是这样的前提,改变了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欧洲城市里无数建筑杰作的诞生,正是因为拥有高水准艺术品味的客户,支持和鼓励建筑师们的创作。同样,在未来的中国,客户的审美、大众的审美水准将程度上影响我们城市的形态和格调。万科一些作品的成功,加深了我的这种认识。比如,我们近年最出色的作品之一——第五园,不仅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现代居住形态,同时也是建筑师审美与客户审美的高度契合——在开盘当天,它获得了三倍以上的认购。第五园不仅获得建筑师好评,在市场上也具有强大吸引力。正是来自客户的认可,催生了第五园这个的社区作品。 因为时代的青睐,中国的建筑师获得了巨大的创作空间。在未来,他们需要更深入了解客户的需要,不断创作出的作品;更需要通过不断创作出的作品,去影响和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准——它们的合力,才是影响
伯克利大学作为世界的知名学府,得誉于它 的学术理论及研究发明,它 也许改变过人类世界的历史,在启动划时代的思潮上 ,也可能引领过风骚。而这座人 才济济的大学,对周围邻里社区的具体贡献,当首推 这座小城的建筑景观。 先后入驻伯克利的居民,不仅企图在文化艺术上 力创新局,更在住屋形态上寻求划时代的变革。他们 主张建筑要与自然共生、呼应环境风土,既要善用太 阳光,让植物发挥降温减热效益,更要追求建筑造型 与周遭环境和谐共融的美感。当年虽然没有“节能减 碳”的口号,但其顺应自然的精义,比起现代人在地 球暖化的催逼下,纷纷扬起“绿建筑”的大旗,更要 提早了一百多年。 程孝民编著的这本《伯克利大学城百年建筑风云 录》写的多半是20世纪初期完成的建筑,其中校园里 的经典建筑多已名列“国家注册历史性场所”、“联
埃德温?勒琴斯( Edwin Landseer Lutyens,1869-1944)1918年被封为爵士,192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院院士。他是二十世纪英国领先技术的建筑师,他依靠他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尤其在传统建筑的风格上。勒琴斯爵士的建筑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对于英国传统建筑的热衷,尤其是对都铎时期的半木构架结构形式的青睐,通过不同建筑体型的组合,来追求一种绘画构图般的效果。后一个时期则是追求一种古典建筑的安静与高贵。他的建筑设计的创新是基于传统文化上基础上,是一种真正的创新,是在保存、延续人类建筑智慧的前提下的进行创新。我们在一百多年后,重温勒琴斯爵士的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懂得什么才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有生活基础的建筑艺术作品。
本书在充分研究安藤忠雄设计理念和大量建筑设计作品资料的基础上,从安藤作品的产生及发展的原创地——关西地区的建筑设计作品中,选出了9个代表性的作品,分别详细阐述了其建筑设计理念,并从现代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的角度,配以详细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对安藤的设计作品加以解析,以期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不但可以充分体会安藤作品的建筑形式和作品内涵,还能引发对建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 本书适合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专业的师生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士作为参考书使用。
很难想象,就在20世纪末期,一位年轻的来自于维也纳,受雇于弗兰克·荣埃德·怀特的建筑师就已经预料到他将在1920去洛杉矶。从欧洲时尚和文化生活的中心,从奥托·瓦格纳的维也纳,从分离论者中间,从阿道夫·鲁斯,来到了美国的中心城市芝加哥,对于弗兰克·劳埃德·怀特来说这只不过是一次旅行而已,但对于一个年轻的建筑师来说,这次旅行却是因为受到瓦格纳现代论思想以及鲁斯关于美国的演讲和作品的影响,接受了怀特提供的出版部长的职位来到了这片到处是摩天大厦,牧场上的小屋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却是梦想的地方。如果美国允许冲破旧的文化束缚,笔直的摩天大厦将描绘出一道全新的都市天际线,地平线上的牧场小屋会映衬出一望无际的景色,从建筑上,或者是参通过钢筋和砖石诠释出美国的思想和理想。